真圣又称圣人,此圣为人间圣人,非天道圣人。
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专指孔子;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四称皇后、皇太后;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七指清酒的别称。亦指酒之清者。
圣人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华夏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德行遍处施行。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风》:母氏圣善。传云:圣、睿也。《小雅》:或圣或不。传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识。《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
唐代韩愈《原道》:“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冷斋夜话》:成周三代之际,圣人多生吾儒中;两汉以下,圣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论也。
明代王鏊《震泽长语·经传》:“余始读《易》,至《系辞传》,曰:大哉言乎!天地阴阳造化之赜,尽在是矣,非圣人孰能作之?“
《孟子·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
《世说新语》: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唐代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鲁《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详注昌黎先生文集》:王荆公云:“礼乐之坏,圣人所深惜,老聃庄周何其不仁也?“
《西湖二集》:唯我孔圣人,前知千古,后知千古,已早知西方有佛矣。
明代李东阳《诗话》:“荆楚之音,圣人不录,实以要荒之故。“
《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圣人筐篚恩,实愿邦国活。“仇兆鳌注:“唐人称天子皆曰圣人。“
宋代欧阳修《丰乐亭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元代白朴《梧桐雨》楔子:“叵奈杨国忠这厮好生无礼,在圣人前奏准,着我做渔阳节度使,明升暗贬。“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侧闻宫中圣人又复减膳持斋,对天涕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