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两颗恒星过度接近,质量较小的便会加速从另一颗近旁掠过,进而逃出系统。这种情况可以用《三体》中的三星一线来类比。
许多已知的聚星系统都是三合星系统;包含更多恒星星的聚星系统则随着恒星数量的增加而呈指数性的减少。在1999年修订的tokovinin目录中列出的728个聚星系统中,551个是三合星系统。但是因为选择效应,在这些知识上的统计经常是残缺不全的。
但如果这个系统由阶式模型来运行,那么它有可能是稳定的。在阶式模型系统内,若干恒星按几个子系统运行,几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轨道上绕着质心运转;子系统可能还可以再分为更小的次系统,有时甚至可以继续细分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恒星将持续地以更稳定的开普勒式轨道绕着系统的质心运行。不同于拥有数量庞大恒星的星系和星团而更为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目前的三合星系统通常都是阶式模型:这些系统一般可以分成一对联星和一颗较远的伴星。比邻星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同于小说中更近似三体问题的模型。
有着更多恒星的聚星系统也都是阶式模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按照现代科学的定义,所谓的恒星系统通常是指那些拥有一颗恒星并且在其周围还运行着一至数十颗各种类型行星的天体结构。所有的恒星系统其中也包括太阳系都遵循着一个最主要的条件:中心是一颗巨大且炙热的恒星。当然,个别恒星系中会拥有两颗恒星,即所谓的双恒星系统。但是,从现在开始,上述观点将不得不进行必要的修正--“斯匹策”红外空间望远镜日前首次发现了一个由四颗“太阳”组成的恒星系统。起初,“斯匹策”望远镜先是观测到了一个围绕双恒星系统旋转的体积异常巨大的气态尘埃圆盘。通常情况下,在这类圆盘构造中都储存着用于孕育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体的“建筑材料”。然而,随后的观测却令科学家们感到万分震惊:在该圆盘构造中居然还存在着两颗恒星,并且它们的引力还对圆盘的运行产生了显着影响。
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们表示,“斯匹策”望远镜发现的圆盘结构由两个环组成。这意味着,今后在这一拥有四个“太阳”的恒星系统中将会分布两条行星带。如果在该恒星系中的某颗行星上有生命存在,那么他们将会同时看到四颗“太阳”。据介绍,这个独一无二的恒星系统的编号为hd b,距离地球约1000万光年。同时,该系统显得非常“孤单”--距离其最近的星座长蛇星座也要在150光年之外。
NASA指出,尽管hd b系统中的四颗恒星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但每对恒星之间的距离却非常大,接近50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1.5亿公里,与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