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四十二难》说:“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二铢,盛精汁三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胆病者,善太息,口苦”与胆贬藏和分泌胆汁有关。中医认为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并且肝与胆之间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胆贮藏、排泄胆汁,参与六腑的“传化物”,故为六腑之一,但胆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与其他腑不同;胆化藏胆汁为精汁,故胆又属奇恒之府。胆排泄的胆汁具有帮助消化某些饮食物的作用。胆归属于“木”是由于肝与胆的密切联系。另外,胆囊在活体时因贮存胆汁而呈蓝绿色,死后被染成深绿色,所以与苍、青之色相联系。
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白虎通义·五行》言:“人目何法?法日月明也。”由于肝藏血,而血具有营养和滋润人体的作用;而眼睛作为人体的视觉器官更加需要津液和血的滋养,眼睑处可见清晰血管,并且可根据此处的血管来初步判断一个人是否贫血。中医认为:目需要肝之阴血的濡养并且肝的经脉上联目系,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从目反映出来。例如: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等等。
《素问·五脏生成》曰:“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中医所言的“筋”是中国古代医家对解剖学笼统的概括性的认识,实际上囊括了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韧带、肌腱、腱鞘、筋膜、关节囊、滑囊、血管和神经,甚至关节孟缘、关节软骨等等,可认为是体的运动系统,筋骨关节屈伸灵活,但是又容易受伤甚至骨折,所以与木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医认为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若肝的阴血亏虚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肝风内动之象。
爪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质脆而具有一定的韧性,如同树枝一样,既可弯曲,又容易断裂,由于人的手脚是进行劳动的重要部位,所以爪对其有保护作用,古人说:“爪牙以自卫”。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光泽、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搞、软薄甚至陷变形。
古人对空间的认识多是从太阳的起落、日月星辰的方向和物体的影子来进行判断和总结规律的。《说文解字·卷六·东部》言:“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东”字为“日、木”会意,象太阳升起,照射到树木上的方向。《白虎通疏证·卷四·五行》曰:“木在东方。东方者,阳气始动,万物始生。何知东方生?《乐记》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名么为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可见,太阳从东方升起,古人认为东方为阳气升发之方,与木和春天对应,昭示着生发、运动和少阳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