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想,一边接着往下看。说是很多人来打这个哑禅,其中不乏高僧大德。但悬贴十天,竟无一人猜对。长老的大弟子撇空,自觉地佛法精深,也去试,当然也没猜对。
有个屠户贾不仁,到市集买猪,路过寺门,见了山门贴文,便想去碰碰运气。他虽然从未读过佛经,也不懂打哑禅,但财迷心窍。
他心想若碰巧撞对了,就能得到十两金叶子,即使撞不上,也不用担什么罪过。于是就揭了招贴,进寺与长老对打哑禅。
两人比划了一阵子手势,长老便急呼大弟子撇空,赶快拿出十两叶子黄金给贾屠户,且大加赞赏其“贤者而隐居下位”,为“绝人逃世者”。就这样,屠户贾不仁轻而易举地揣着黄金走了。
范山对看戏没多少兴趣,这边演的不但比他小时候跟着王有志在临安看的差远了,也比不上抗金军根据地里高全王有志他们编的各种戏。
他一直在观察周围的人,大部分人都在兴高采烈地看戏,只有萧县令皱着眉头。
李东主见他心不在焉,到处乱看,就跟他说:“大郎莫急,后面有意思。后边这个屠户其实.........”
旁边几个人一听,连忙打断,并小声痛斥李东主这种无耻的“剧透”行为。李东主只好闭嘴不说了。
大弟子撇空十分生气,心想:俺佛法精深,人称“再世活佛”,乃是人人尊敬的长老,竟然输给了一个杀猪的。越想越生气,他便找到屠户,要拜其为师。
贾不仁吓得连连推脱,说自己哪懂佛法,只是跟长老谈了一会生意。撇空觉得奇怪,就问详情。
贾屠户说:“俺进去以后,长老就伸出一个手指,俺出了两个手指;长老伸出三个手指,俺就伸出五个手指;长老点一点头,俺指一指长老,又指一指自己。然后长老就夸俺,给了俺十两金叶子。”
撇空想了一会,终于想明白了:长老出一个手指头应该是 “一佛出世”(一指),屠户对“二菩萨涅盘”(二指);长老再出“法僧三宝”(三指),屠户再对“达摩流传五祖”(五指);长老点头是“点头知来意”,屠户对指两人是“无人无我”。
他于是对着屠户连连行礼,说这还不是大才?这不算精通佛法,怎么才算精通佛法?
屠户却苦笑道:“俺哪知道长老是这个意思啊。长老出一根手指头,俺以为他是说一头猪。俺就伸两根手指头,意思是二百钱。”
撇空大惑不解:“那长老出三根手指头,你为啥不出六根手指头?”
屠户一撇嘴:“长老出三根手指头,要卖三头猪。俺一想,俺一下买三头猪,是大主顾,不得便宜点?于是俺就伸五根手指头,五百钱。”
撇空还是想不明白,又问:“那长老点头,你为啥先指长老,又指自己?”
屠户说:“长老点头,俺以为那是他觉得这价格可以接受。俺怕他觉得卖得便宜了,就指指他,再指指自己,是说长老和俺老贾都是讲究人痛快人,出价公平合理,童叟无欺,可不能反悔。”撇空无奈离去。
下面的观众都哈哈大笑,笑得最厉害的,就是那个自称看过七八遍的。
范山暗想,原来这清水县大部分人是不愿去西辽的,他们演戏是表明态度,表明他们想留在中都附近。
故意演《打哑禅》暗指长老就是萧县令,他们就是撇空,自己这个“贵客”就是贾屠户。大家都是俗人,只想过安稳日子,不想追求复兴辽国的伟大事业。
范山心中冷笑,故意假装没想明白,不但大声叫好,还向演员敬酒。之后表示自己也献唱一首歌,就又唱了一遍《达坂城的姑娘》。这歌不但好听,而且简单易学,很受小伙子们喜欢。
他还没唱完,就有小伙子对着附近的姑娘唱:“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逗得姑娘上来打他。一帮青年男女在下面追打嬉戏。
萧县令觉得脸上挂不住,站起来呵斥。范山却说县令要与民同乐,萧县令这才坐下。范山却转身对大家说:“清水县的乡亲真是聪明,一听就会。咱们一起来唱好不好?”
下面很多小伙子怪声怪气地高喊:“好!”还有人吹口哨。
范山如同后世的男歌星,充分煽动会场气氛,领着大家一起唱了一遍,又带着反复唱“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那几句三遍,方才罢休。
看看气氛上来了,顺势又说:“我看到这河北中都附近都是男多女少,很多人娶媳妇还要花不少彩礼。
西边就不一样,那边是女多男少。姑娘不但多,而且都很漂亮。有道是:高昌的葡萄,伊州的瓜,伊犁的骏马,都比不上库车的姑娘美如花。
那边不但不要彩礼,还给大笔嫁妆,还陪嫁妹妹。那边女孩多,害怕嫁不出去。姐姐出嫁,往往带着妹妹一起。”
他本来从小就被王有志要求吊嗓子,后来到了兰陵,跟着当地的道士学习导引之术,内力深厚,说话声音听起来并不高,但能传得很远。饶是会场闹哄哄的,大家都能很清晰地听到他说话。
他又大讲:“那边还有一种风俗,叫‘姑娘追’。每年丰收的时候,男女都赛马,姑娘看准自己喜欢的小伙子就紧追不放,一遍追,一遍喊他的名字。
要是小伙子对姑娘也有意思,就会故意慢慢跑,让姑娘追上他。被追上后抢了帽子,以后就要娶人家。”
李东主赶紧当捧哏,大声问:“要是小伙子不慢跑呢?”
范山大声回答:“就算小伙子不喜欢这姑娘,不慢跑,被姑娘追上,抢了帽子,也得娶人家。当然姑娘的嫁妆就要多些。”
清水县的小伙子们一听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就高喊:“俺也不挑,是个姑娘就行!俺也不多要嫁妆。”
旁边一个人笑道:“你这个老光棍当然不挑了。要是俺,就得要那个最漂亮的。没嫁妆也行。”
又一个贪财的说:“你看人家那边多通情达理,百万钱财嫁妆,啧啧。咱们这边还要到处借钱凑彩礼呢。要是我,人也要漂亮的,嫁妆也要最多的。”
看到年轻人都一副这就要去投奔西辽的样子,李县丞这个反西迁派的头头,有点急了:“要是西辽那边真这么好,为啥都传说那边很穷,都穷得吃不上饭,没衣服穿?”
范山笑道:“这都是谁说的?”
李县丞说:“商队都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