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几天叶明看着佃户们还在使用传统的木犁耕地,心里也觉得不行。
这些木犁不仅笨重,而且效率低下,犁头容易损坏,耕地时常常需要几个人合力才能推动。他想着:“要是能改造一下犁,让耕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那就好了。”
叶明仔细观察了佃户们耕地的过程,发现传统木犁的几个问题:
第一犁头太重:木犁的犁头是铁制的,虽然坚固,但重量大,需要多人合力才能推动。
第二犁头形状不合理:犁头的形状不够锋利,耕地时阻力大,翻土效果也不理想。
第三犁虽然和曲辕犁差不多,但是它的长度和角度不合适:犁头的角度和长度没有经过优化,耕地时常常翻不到深层的土壤。
叶明心里清楚,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耕地效率,还增加了佃户们的劳动强度。他决定找机会改造一下犁。
研究了一番以后,叶明带着李天宝又找到了铁塔。
叶明说道:“铁师傅,你帮忙改造一下咱们的犁。我看这传统木犁太重,耕地的时候费力,而且犁头的形状也不太合理。要是能改一改,说不定能省不少力气。”
铁塔听了,点了点头,说道:“三公子,您说的有道理。这木犁确实有些笨重。您说说看,怎么改?”
叶明想了想,说道:“首先,咱们可以把犁头的形状改一改。现在这犁头太宽,耕地的时候阻力大。要是把犁头改窄一些,做成三角形,耕地的时候阻力就会小很多。”
铁塔点了点头,说道:“好,我试试看。”
随后两人就开始起了犁头的改造工作。
叶明拿起一把旧犁头,说道:“铁师傅,你看这犁头,现在是平头的,耕地的时候翻土效果不好。要是能把犁头改成三角形,尖端锋利一些,耕地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翻土。”
老李拿起铁锤,开始在铁砧上敲打犁头。他一边敲打,一边问道:“三公子,这三角形的大小您有想法吗?”
叶明想了想,说道:“三角形的底边大概一尺长,高度大概半尺,这样既能保证耕地的深度,又能减少阻力。”
老李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按这个尺寸来。”
不一会儿,一个三角形的犁头就出来了。
叶明拿起改造后的犁头,仔细看了看,说道:“嗯,这犁头改得不错。你再把边缘磨得锋利一些,耕地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翻土。”
铁塔拿起磨刀石,把犁头的边缘磨得锋利,说道:“三公子,这犁头磨好了。您试试看。”
叶明拿起改造后的犁头,试着挥了挥,感觉果然轻了不少,而且形状也更适合耕地。
他说道:“铁师傅,这犁头改得不错。一会儿你再多做几个,让大家都试试。”
叶明接着说道:“铁师傅,除了犁头,咱们还得改一改犁的长度和角度。现在的犁头角度太小,耕地的时候翻不到深层的土壤。要是能把犁头的角度调大一些,耕地的时候就能翻得更深。”
老李点了点头,说道:“好。”
老李拿起工具,开始调整犁头的角度。他一边调整,一边说道:“三公子,调好了。您试试看。”
叶明拿起改造后的犁,试着推了推,感觉犁头能更好地翻土,而且阻力也小了很多。
改造完犁头的角度以后。
叶明接着说道:“老李,除了犁头的形状和角度,咱们还得改一改犁的重量。现在的犁头太重,耕地的时候费力。要是能把犁头的重量减轻一些,耕地的时候就能更轻松。”
叶明拿起一把旧犁头,继续说道:“看这犁头,现在太厚了。要是能把犁头的厚度减薄一些,重量就能减轻不少。”
老李拿起铁锤,开始在铁砧上敲打犁头。
他一边敲打,一边说道:“三公子,这犁头的厚度减薄了,会不会不结实?”
叶明想了想,说道:“铁师傅,你把犁头的厚度减薄一些,但别减得太薄。只要保证犁头的强度,重量就能减轻不少。”
铁塔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按这个要求来。”
不一会儿,一个轻便的犁头就出来了。叶明拿起改造后的犁头,试着挥了挥,感觉果然轻了不少。
改造后的犁做好后,叶明带着李天宝和几个佃户来到田里,试用新犁。
改进后的犁头在耕地时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效果。
当套好耕牛,农夫轻轻一挥鞭子,耕牛稳步向前迈进,带动着身后崭新的犁头入土。
改进后的犁头刃口更加锋利,宛如一条灵动的游鱼,轻松地切入肥沃的土壤。
过去,老式犁头入土艰难,往往需要耕牛拼尽全力,还会留下深浅不一的犁沟。
而现在,新犁头所到之处,土壤如被驯服的精灵,整齐地向两侧翻起,形成一道道匀称、饱满的垄。
随着耕牛不紧不慢地前行,犁头持续深入,将板结的土地彻底打破。新犁头独特的设计使得翻起的土块细碎均匀,就像被精心搅拌过一样。
这不仅利于农作物根系更好地扎根生长,还能让土壤充分吸收阳光和水分。
在耕地过程中,农夫也轻松了许多。以往操控老式犁头时,他需要时刻用力下压,以保证犁头的入土深度,一趟下来便疲惫不堪。如今,有了改良的犁头,他只需轻轻握住犁把,引导耕牛的方向即可。
很快,大片的土地就被耕好,放眼望去,那整齐有序的垄沟仿佛是大地最美的纹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预示着未来丰收的希望。
赵大伯拿起改造后的犁,试着推了推,说道:“三公子,这犁改得真好。用起来轻多了,耕地的时候也更省力。”
叶明点了点头,说道:“赵大伯,这犁头的形状和角度都改了,耕地的时候能翻得更深,阻力也小了很多。大家多试试,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佃户们纷纷拿起改造后的犁,试用起来。大家都觉得新犁用起来更轻松,耕地的效果也更好。
叶田说道:“三公子,这犁改得真好。以后耕地就轻松多了。”
叶明看到佃户们对改造后的犁赞不绝口,心里也很高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知道,任何改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几天后,叶明又来到田里,看到佃户们用改造后的犁耕地。他发现,虽然新犁用起来更轻松,但犁头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再优化。
他叫来李天宝,说道:“天宝,你去铁匠铺,让铁师傅再改进一下犁头的固定方式。现在这犁头固定得不太牢固,耕地的时候容易松动。”
李天宝点了点头,说道:“好嘞,我这就去办。”
经过几次改进,庄子上的犁变得更加轻便、高效。佃户们用起来也更轻松,耕地的效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