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叶明站在庄子的田埂上,望着这片庄稼地,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说道:“叶田,虽然竹管灌溉系统已经很好,但竹管容易被风吹倒,而且使用寿命有限。我想在地下铺设陶土管道,这样灌溉系统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公子,您说的这是什么意思?”
叶田听到叶明的话后,有些不解的问道,既然已经有竹子管道了,怎么还要弄一个陶土的。
叶明蹲下身子,拿起一根竹管解释道:“叶田你看,这竹管虽轻便易制,但质地较轻,狂风一吹便容易倒伏。而陶土烧制之后坚硬无比,埋于地下不易受损。”
叶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叶明接着说:“我们可以先制作模具,将陶土制成一节节带有接口的管道。然后召集庄内壮丁挖掘沟渠,小心地将陶土管道放入其中连接起来。”
叶田眉头紧蹙,满脸忧虑地说道:“公子,您看这陶土管道,它的价格是不是有些过高了呀?咱们要是用这个来铺设管道,成本可不小呢!再者说,如果这陶土管道不小心出现破损的情况,要想修补起来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叶明听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叶田,你只看到了眼前的造价问题,却没有考虑到长远的效益。虽然这陶土管道的初始造价可能会比传统的竹管略高一些,但从长期使用的角度来看,它能够大大节省我们频繁更换竹管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
他继续说道:“这样算下来,其实还是很划算的。至于破损嘛,这也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只需在管道的关键节点处设置专门的检查口,定期派人去检查一番。”
“一旦发现有破损的地方,就及时将那一小节损坏的管道替换掉即可。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行,又不会给我们带来太大的麻烦。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叶田听后茅塞顿开,拱手行礼:“公子思虑周全,小人这就按照公子所言安排下去。”
这就是叶明准备继续铺设的地下灌溉管道:为庄稼打造“生命线”
经过初步的灌溉系统改造,庄子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有了显着提升。
然而,叶明深知,要实现长期稳定的丰收,必须进一步优化灌溉系统。他决定继续铺设地下灌溉管道,将先进的滴灌技术引入庄子,为庄稼打造一条“生命线”。
叶明站在庄子的田埂上,望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
他决定采用陶土管道作为地下灌溉的主要材料,因为陶土管道不仅耐用,还能很好地融入土壤环境,减少对庄稼生长的干扰。
他回到庄子的书房,拿出纸笔,详细地绘制了灌溉管道的铺设图。
他将庄稼地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都设计了独立的管道系统,确保灌溉均匀。他还特别标注了管道的埋深和间距,确保水流能够均匀地渗入土壤,滋润每一株庄稼。
叶明带着李天宝来到城里的陶器作坊,定制了一批用于灌溉的陶土管道。
他详细地向陶匠说明了管道的要求:直径约三寸,长度为一丈,管壁要均匀且坚固,每隔一尺打一个小孔,用于滴灌。
陶匠看着叶明的设计图,点了点头,说道:“公子,您这设计没什么问题。我这就安排人赶制,保证按时交货。”
几天后,第一批陶土管道运回了庄子。叶明检查后发现,管道的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他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批管道不错,接下来咱们就可以开始铺设了。”
随后叶明召集了庄子上的所有壮劳力,包括佃户和工匠,开始铺设地下灌溉管道。他亲自示范了铺设方法:
1. 挖掘管道沟渠
叶明指挥佃户们用锄头和铲子,在庄稼地里挖出一条条浅沟,沟深约一尺,宽度刚好能放下陶土管道。
他说道:“沟渠要挖得平整,不能有大的起伏,这样才能保证水流顺畅。”
2. 铺设管道
管道铺设时,叶明特别强调接口的处理。他让工匠们用麻绳和石灰将管道接口密封,确保水流不会从接口处渗漏。他说道:“接口要处理好,不能漏水,否则会影响灌溉效果。”
3. 安装滴头
叶明从陶土管道的小孔中插入一个个简易的滴头。这些滴头是用竹节制成的,内部塞有少量的棉絮,用来控制水流的速度。他说道:“滴头要安装牢固,水流要能均匀地滴到庄稼的根部。”
4. 回填土壤
管道铺设完成后,叶明让佃户们将挖出的土壤回填到沟渠中,轻轻压实,确保管道不会因土壤松动而移位。他说道:“回填时要小心,不能把管道压坏。”
管道铺设完成后,叶明带着李天宝来到水渠边,打开闸门,让水流进入地下灌溉系统。他沿着管道铺设的路线,仔细检查每一个滴头的出水情况。
当水流从滴头一滴一滴地渗入土壤时,叶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道:“大家看看,水流均匀地滴到庄稼的根部,这样庄稼就能更好地吸收水分了。”
然而,在检查过程中,叶明发现有几处滴头的出水量较小。他蹲下身子,仔细检查后发现是滴头内部的棉絮堵塞了水流。他说道:“这些滴头内部的棉絮要定期清理,防止水流不畅。”
他让李天宝记录下这些需要调整的地方,准备在灌溉结束后进行清理和维护。
-
看到地下灌溉系统的实际效果,佃户们纷纷围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赵大伯说道:“三公子,这地下灌溉系统真神奇,庄稼再也不怕缺水了。”
叶明笑了笑,说道:“赵大伯,这地下灌溉系统不仅能节省水资源,还能让庄稼长得更好。只要大家用心维护,一定能提高收成。”
叶明带着老张和几个佃户,开始在其他庄稼地里铺设陶土管道。他说道:“管道要埋在地下一尺深的地方,每隔一尺打一个小孔,这样水流可以均匀地渗入土壤,滋润庄稼的根部。”
经过几天的努力,所有的地下灌溉管道铺设完成。
叶明打开水闸,水流通过陶土管道,均匀地渗入土壤。佃户们看到这一幕,纷纷说道:“三公子,这地下灌溉管道真好用,这也太神奇了。”
经过多次改进,庄子的灌溉系统变得更加高效、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