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可以编出多少故事#】
【一段两个人吃螺蛳粉的视频,可以编出多少故事?
当你觉得你拍的视频没有吸引力的时候,那就可以给它加点故事感。】
【‘分手饭’版本:
跟他说了三年螺蛳粉,我要加煎蛋,因为不爱吃炸蛋。
他总是点头说知道了,但最后一顿螺蛳粉,他还是给我点了炸蛋。
这次我没有说,也没有吃,因为我不想做他嘴里那个因为一个煎蛋就分手的女人。】
【‘抽象’版本:
世界到底有多小?
回老家相亲,相到闺蜜男朋友。
聊完发现我的前女友还是他前女友的闺蜜。】
【‘都来羡慕老娘吧’版本:
日子怎么会跟谁过都一样呢?
凌晨两点说想吃螺蛳粉,老公陪我满大街找还开门的店。
结婚不就图这样的瞬间吗?】
【‘心碎老妹’版本:
出来吃饭,男朋友突然说我像头猪一样,吃这么多。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可心还是抽了一下。
明明以前他只会小心翼翼问我吃没吃饱?】
【‘第一次相亲’版本:
带相亲对象吃螺蛳粉,她一言不发,只是一味地玩手机。
她在聊什么?
她打字好快啊。
她怎么不给我说话?
是看不上我吗?】
【‘成都’版本:
好兄弟终于脱单了,他说着自己的心如何随那个她而悸动。
却不知道他的一颦一笑也牵动着我的心,而我不能说,我怕连朋友也做不了。】
【‘永远猜不到如何编排兄弟’版本:
好兄弟查出了绝症,为了治疗忌口半年多了。
今天突然在群里让我们陪他吃顿螺蛳粉。
当初大哥结婚都没凑齐的一群人,现在全在这里陪他吃粉。
他还开玩笑说好像在吃自己的席,可没有一个人笑的出来。】
【‘父子’版本:
请女神吃螺蛳粉只会得到鄙夷,请兄弟吃他会喊我义父。】
【‘评论区文案’版本:
配图并发布文案:
今天请喜欢的女生出去吃饭,她一口没动,不停的用手机发消息,回去的路上一言不发。
我发消息的时候发现被拉黑了,难道没钱的男孩子就不配谈恋爱了吗?
请你吃的一顿螺蛳粉,是我一天的工资!
在文案下方自己评论:
“你请兄弟吃一顿饭,他能认你当义父。”
“请妈妈吃顿饭吧,爱你老妈明天见。”
“有没有不用经济和建模的打法。”】
【‘小说推文’版本:
我穿书了,但书里没有我这个角色。
我在书里当了十七年有钱有颜的富家千金。
就在我几乎都要忘记我是个穿越进书里的人的时候,故事管理局终于给我发布了任务。】
. . . . . .
评论区:
〖太对味了,甚至只听bgm,不用看文案,就有扑面而来的味道。〗
〖怎么办?每个我都会信,我以后老了会不会也是疯狂买保健品的那类人?〗
〖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视频。〗
〖感觉像刷了两小时短视频。〗
〖每一个都是我会相信的程度,原来我这么好骗吗?〗
〖真的,叫我编我又不会编,看别人编我又啥都信。〗
〖突然发现这种小视频有多浪费我的时间了。〗
〖三观跟着文案走,情感跟着音乐走。〗
〖用我的真时间,看别人的假故事,最后还真情实感掉眼泪。〗
〖糊涂啊!本来能火几次的,怎么一次性发了?〗
〖文案库在哪?我好像也能起号了!〗
〖教别人起号也是一种起号方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套娃。〗
〖从商场走出去有点冷,就让女朋友帮忙提一下东西,我好拉个拉链。
结果她拍图并配文:
和男朋友聊到了谈了三年的前任。
他开始给我怀念前任的好,说着说着就不说话。
他哭了,我哄了又哄说现在还有我呢。
可他说他还是想她,我说那你去找她吧。
然后他擦了擦眼泪,把手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我。
自己穿起羽绒服,扭头就去找她了。〗
〖兄弟,你这比窦娥还冤啊。〗
“要不要这么离谱!”
“当真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
古人知道后人有的内容是编的,是为了所谓流量,能有更多的人观看。
不过对古人中的大多数,即平民百姓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就当看乐子呗。
华夏的古人也好,今人也罢,有一个巨大的共同性:喜欢看热闹。
历史类的视频,若是与自己息息相关,那就牢牢记下。
知识类的视频,尤其涉及造些简单方便之物、能造出来卖钱的、能增加粮食产量的,记不住也要几人一人记一段,死记硬背下来。
至于其他的,当个乐子看呗。
顺便在学学文字,多认识几个字,多了解一下后世生活就行。
从发现后人有些视频是夸张,乃至胡编乱造的时候,古人是抱以极大的包容心态的。
毕竟以己度人,就像自己在山上,若是遇到毒蛇将它打死。
那回到村里,肯定要把这蛇描绘成数丈长、快成妖精的模样,自己和他大战三百回合,将其拿下。
好享受一下同村人崇拜的目光。
又比如,走夜路听见鸟叫。
一定要描绘成有孤魂野鬼出没,而后自己一声怒吼,吓的它们魂飞魄散。
享受同村人崇拜的同时,还可以欣赏一下胆小之人颤颤巍巍的模样。
所以,古人其实很理解后人的想法。
不就是想享受一下被人包围着听自己讲故事,享受一下万人崇拜的目光而已嘛。
老祖宗们本来感慨:原来千百年过去,后人的普通人也还是和我们一样啊。
爱看热闹,爱夸大其词,爱……
“太离谱了。”
“编就编吧,同样一个视频居然可以编出数种不一样的故事。”
“内容核心、人物、想表达的意思全都不一样。”
“合着只有图是真的?”
“图也不一定是真的,后人不是有那个……啊、哎嘛,可以生成图片乃至视频。”
“没文化,那叫AI。”
“你有文化,昨天看那个『爱你老妈,明天见』,你哭的最惨,你又怎么知道是不是后人编的?”
“哼,即便是故事是编的,但父母之爱与子女的孝顺是真的,我哭的是人间大爱,可不是哭的故事。”
“你这嘴,比茅房里的青石还硬!”
大明,北京城外。
“承武……”朱棣忽然想起什么,笑意盈盈的改口问道:“承武可有字?”
金承武连忙跪下:“未曾有,请陛下赐字。”
“你倒是个顺杆爬的。”
朱棣食指中指做剑指状,虚空点了点金承武的额头:“朕就赐你一个字吧。”
“维明。”
“愿你成为我大明朝的擎天柱。”
“臣万死不足以报陛下厚恩。”
见金承武……额,维明又头如捣蒜般,包扎额头的白布又有鲜血流出,朱棣心里嘀咕道:朝鲜人怎么都这德行?
“起来吧,磕死了还怎么为国效力?”
“朕问你:可知朕为何讨厌文人?”
见金维明眼光飘忽不定,朱棣沉声道:“朕自认是个武将!”
闻言,金维明心里松了一口气,伸手一指天幕,连忙解释道:“文人,正如天幕里拍摄这个视频的人一般。”
“圣贤之语,全在他们口中解释,说黑的也是他们,说白的也是他们。”
“而百姓……”金维明指着〖每条我都相信〗的评论解释道:
“正如这人一般。”
“陛下的政策,解释权全在这群文人口中!”
朱棣考校道:“那该如何破局?”
“臣曾经在史书上见过,宋朝曾有过小报,此事皇家亦可做。”
“将朝廷的政策制度,用最浅显的大白话对天下广而告之。”
“如今天幕既然能使人看懂后世文字,想必百姓自然会学,只需要将小报用字改成后世文字。”
“臣相信,即便是深山老林里的八旬老翁,只要他眼睛不瞎,亦能看懂朝廷政策,至少不会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欺骗。”
朱棣轻轻拍了拍金维明的肩膀:“你倒是个聪明人,可这政策是个好政策,只怕是除了朕,没有官员会同意。”
“他们会说,朝堂自有朝堂的体面,怎么能用大白话呢?”
“应该用聱牙诘屈、晦涩难懂的圣人言语,方能显示朝堂的体面。”
“朕当然可以一言而决,但只怕是事倍功半。”
“有没有万全之策?”
金维明成竹在胸:“万全之策,臣没有。”
“臣倒是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你还和朕打起哑谜了,有办法就直接说出来吧。”
朱棣的语气略带调侃,金维明心中大定:“刚才办的小报是面对全天下解释政策,还可以办一份闲报,只接受读书人投稿,允许他们在报上辩论。”
“陛下,这天下读书人,人人都想成圣,可偏偏个个只有成圣之心,却没成圣之德。”
“以前若是要开宗立派,宣扬主张,还需要行走天下。”
“有了闲报,足不出户,只需要埋头写文章,就可天下扬名。”
“以前只能靠文人的口口相传,而现在只需要一份闲报,就可让边陲之人知道自己。”
“这是孔孟老庄都未曾做到的事,臣相信,没有文人能拒绝这份诱惑。”
“哦~”朱棣拖着长长的尾音问道:“那他们为何需要投到朕的闲报上,自己办一份报纸不就得了?”
“江南那群人可比朕的国库有钱多了。”
金承武沉声道:“私自办报,视同谋反。”
“毕竟谁知道他们是宣扬自己的主张还是串联谋反呢?”
朱棣提醒道:“吃独食,可是会让人说闲话的。”
“所以陛下应当允许一部分办报,不过这毕竟是国朝首次,应该三思而后行。”
“应选有德有钱之人。”
“无钱,这报纸办不起来。”
“无德,这报纸便会成了祸事。”
朱棣会心一笑,没有继续考校金维明。
他说的,和朕想的差不多。
大明除了江南那群人,还有谁有钱呢?
当然是藩王和勋贵们。
藩王们,暂时还不足以信任。
但勋贵们,一群是洪武勋贵,一群是靖难勋贵。
洪武勋贵或许有人对父皇,或许是对我颇有言辞。
但他们绝对是大明朝的忠实护拥者。
大明朝没了,他们其中大多数的富贵也就没了。
至于会不会有文官抨击他们无德?
开玩笑!
一群是跟着我爹洪武皇帝驱逐蒙元、光复汉家天下的。
一群是跟着俺奉天靖难的!
你是说他们无德,还是说父皇和朕眼瞎,用了一群无德之人?
朱棣心里暗想:还是让洪武勋贵先去探探路。
骂朕,为了免得朝堂无人敢直言犯谏,朕有时候还需要稍微忍一下。
但你敢骂洪武勋贵,那就在骂朕的父皇。
剥皮抽筋,菜市口砍头,选一样吧!
回过神来,朱棣对金维明吩咐道:“将你刚才说的详细写下来,朕带回宫研究一下。”
随后,朱棣取下腰间玉佩,放在金承武手中。
“这事若是做好了,朕可以给你一个承诺。”
“朕死的时候,会下一道圣旨:不论你死在太子一朝,还是太孙一朝,乃至太孙的儿子、孙子一朝,只要你没有犯谋逆大罪,都允许你陪葬朕的皇陵。”
见金维明泪眼带花,又要跪下磕头谢恩,朱棣将他拦住。
“趁着日头正好,人精气神正足,先去写。”
“将这计划好好完善。”
待金维明走了两丈远,朱棣问道:“这人怎么样?”
姚广孝:“有臣一半聪慧。”
“你倒是个不知羞的,你知道朕问的不是这个。”
“人心是最难看透的东西,臣不知道他未来会是奸臣还是贤臣。”
“臣只知道他即便造反也不可能成功,他这身份就注定了谋反不可能成功,除非陛下将女儿嫁给他,才有那么一丝丝的可能性。”
朱棣:“朕刚才对他推心置腹,想必不会谋反。”
姚广孝轻笑一声:“您那不就是哄傻小子嘛。”
“当初你也是这么哄朕的……”察觉到话里有歧义,朱棣改口道:“你也是如此哄朕上的贼船。”
姚广孝吐槽道:“陛下,能要点脸吗?”
“这话写在史书上,骗骗后人也就行了,反正老僧也不在乎什么名声。”
“可您怎么连自己都骗了?”
“还有,您现在可是大明皇帝,怎么能称呼当初之事为贼船呢?”
姚广孝打趣道:“您这可是自认为贼啊。”
朱棣没有动怒,反而大笑道:“老和尚,你变了,变得有趣多了。”
“这些话,你以前哪怕是做梦也不会说。”
朱棣了解老和尚,所以说的是不会,而不是不敢。
老和尚没有解释,对朱棣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