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虽然鼓动起了全军的士气,但对于自己被士颂所“戏耍”,骗去了十万多支箭矢一事,曹操心里面,其实还是在意的。
这些年南征北战,曹操威名日隆,谁敢让他曹操不快,曹操就能让你全家,乃至全族过得不痛快。
这次南征,他居然又被士颂的“小伎俩”给打击了士气,曹操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找回场子。
而办法嘛,也很直接,他找来了荆州另外一个投降的谋士邓羲。
让他为正式使者,再去江东大营,带去朝廷旨意,封周瑜为武陵郡太守,封程普为长沙郡太守。
让他告诉周瑜,只要是周瑜愿意为朝廷效力,劝说孙权投降后,周瑜会成为朝廷骨干,为朝廷镇守东南。
但另外,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去东吴军营里面透露风声,说南楚从朝廷军队这边,骗取了上好箭矢十多万支,让他们可以去找士颂领取箭矢。
他想要在这批箭矢上做些文章,让东吴和南楚之间的裂缝再大一些。
另外邓羲也被要求,去江东水军军营里,散布朝廷已经开始学习士颂之策,打造连环战船,要不了多久,南军水战之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与其那时候被迫投降,还不如趁现在主动归顺,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了,这条信息的主要目的,还是在江东众人之间,种下对士颂的不满,为何你士颂总要弄些“幺蛾子”出来。
如此好的水战战略,你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泄露给了对面的敌人。
这连环战船之策,会让多少江东将士付出额外牺牲,这笔账,你士颂要怎么算。
最后一点,邓羲此人,当年也是士颂麾下谋士,而且也算得上是较为早期的谋士。
因此曹操对他还算不错,这次也是借着出使的目的,让江东人看看,归顺朝廷之人,如今的日子,过得有多么的舒服。
邓羲领命去江东,自然不敢推脱犹豫。
但作为降臣的他,心中也有自己的思量。
虞翻出使回来之后,带回来的消息,也确实给了他不少触动。
但他的确没有动过再次返回南楚,继续为士颂效力的心思了。
他思量的更多的是,曹操为何这次不继续让虞翻前去东吴,而是另外派自己作为使者。
“魏王难道是对虞翻起疑了,这人带回什么士颂想要联络旧部,临战起义的消息。于是魏王就把孟达和赖恭的兵权夺了,孟达回了许昌,赖恭回了襄阳。”
“至于虞翻本人,现在也已经被魏王所不喜,打发他到水军之中担任军师祭酒,辅佐于禁等人。”
“显然,是对虞翻带来那种情报不满,对于虞翻在东吴水军大营的行为举动,有所不满。”
邓羲此人,很是现实。
在他这里,识时务者为俊杰,真不是一句空话。
当年士颂和刘表划江而治,他看出士颂的潜力和未来,远在刘表之上,即便是身为刘表谋士,他也毅然决定抛弃刘表,只身南渡,投奔士颂。
之后,他跟着士颂一起平定日南占人之叛乱,又在日南郡为士颂发展东南,开辟粮道尽心尽力多年。
直到士颂和孙策龙川交兵,士颂返回交州,“继承”交州之主位置后,他又再次离开日南郡,成为了士颂麾下的直属谋士。
再然后,他便长期作为士颂处理交州及东南事务的主要谋士之一,参与对东南地区粮食的购买和转运事宜。
直到士颂全力北伐,他也带着大批的交州将士,押运粮草前往了襄阳。
只可惜颍水一战,士颂惨败而归,襄阳一战,士颂被打断了最后的脊梁。
襄阳城内大多数文武,都选择了第一时间归顺朝廷,邓羲也是在那个时候,看清了大势,决定归顺朝廷。
在曹操手上,虽然作为投降之人,比曹操旧部要低上一等。但曹操对他,也是比较看重的。
或者说,自己对曹操而言,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对于交州之西南,那东南半岛之事,曹操多次向自己询问。
其目的,就是估算士颂能从那边得到多少资源,能否在那边站住脚。若是日后士颂败亡后,是否会流窜到那蛮荒之地等等。
现在来看,已经不需要做任何估量了,士颂若是丢了荆南,甚至丢了益州,他一定会往南边逃窜。
那东南半岛之地,如今已经尽在士颂掌握之中。
加上士颂又支持和喜欢开放海洋,未来就算是东南半岛被朝廷所平,士颂也一定会开船离开,前往海外。
想到这里,邓羲摇了摇头,觉得这些都是很久远之后的事情了。
眼下,曹操交给自己的事,自己要怎么办,才能免于虞翻一样被冷落的下场,才是他邓羲最为关心和在意的事情。
怀着诸多心事,邓羲的船来到了赤壁的东吴水军大营。
“曹军使者,又来作甚?难道是有哪位义士,提着曹贼头颅前来?”迎接邓羲的不是周瑜,而是和周瑜关系密切的鲁肃。
也不知他如此嚣张的话语,是谁教给他说的。
“先生说笑了,我乃大汉朝廷使者,曹公乃是大汉丞相,怎可轻易加害。”邓羲拱拱手,知道自己这次江东之行,只怕不会那么顺利。
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岸。
毕竟,现在就是想要退回去,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噢?既然是朝廷使者,我等自然不可怠慢,先生可随我一同入营。”鲁肃本就不认识邓羲,只当此人是曹操麾下的寻常谋士。
在入营路上,他和邓羲攀谈,才知道原来面前这人,和前番前来的虞翻一样,都是士颂故旧,在士颂大败之后投降曹操的。
鲁肃此时,才华不显,但是骨子里的傲气,也是有的。
在他看来,大丈夫处事,岂可朝秦暮楚,对于这样的叛徒小人,即便是鲁肃,也看不过去。
不过对于东吴之人而言,随着上次孙权背盟偷袭,现在鲁肃自己心里也明白,自家在别人眼中的名声,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表面上,鲁肃和邓羲二人,依旧带着虚伪的假笑,让邓羲进入军帐之中,等待周瑜的召见。
“近日听闻,楚侯草船借箭,在大雾天力挫曹军。让曹丞相既失颜面,又失箭矢器械,也不知是真是假啊。”
鲁肃笑嘻嘻地询问着,一面还让人端上待客的茶具。
邓羲心里叫苦,对面这哪里是询问,摆明就是在挖苦他。
但想到自己的任务,邓羲只能眉头一皱,进而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子敬兄询问,那我便直说吧,也省的子敬兄说我们朝廷没有诚意。”
“楚侯大雾天来袭,草船借箭,不论是丞相,还是朝廷诸人,都对此策赞不绝口。”
邓羲如此磊落之态,反而是让鲁肃有些意外。
他还以为对方会尽力掩饰朝廷一方的窘迫,但现在对方反而是开始帮士颂说话,这种情况,令鲁肃有些不解了。
“楚侯当时二三十条快船,船上扎有草人,还有青布为幔,箭矢射中之后,都留在船只之上,且箭头并未受到多少损耗,绝对是能再次利用的。”
“当时的情况,每条船上约莫五六千支箭矢。算下来,那一早上,楚侯便从朝廷处骗取了十五六万支箭矢了。”
邓羲说着喝了口茶,说道:“就连曹丞相,也对士颂此策赞不绝口。表示‘士颂若是吾儿,死而无憾’,对楚侯十分赞赏。”
鲁肃笑道:“当年曹公嫁女儿给士颂,还给士颂生下了其长子,也算是翁婿。曹公此心愿,也算是成了一半,哈哈。”
邓羲没有接这话,而是给了鲁肃一个眼神。
那意思是,当年士颂北伐,是带着老婆儿子一起去的,这样的翁婿,你自己品?
当然这些内涵的话,邓羲没有直接说出来。
两人在喝茶的瞬间,感觉到帐后有人,但东吴军营之中,能偷听鲁肃接见自己的人,邓羲想了想,立刻明白,后面那人,很可能便是周瑜了。
心思活泛的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主意。
邓羲把自己面前的茶水一饮而尽,而后说道:“曹丞相说,古今统兵之人,常常自大,自以为自己乃孙武再生,韩信转世。只要统帅一支劲旅,便可纵横天下。却不知为将为帅,乃道也!”
“噢?愿闻其详。”鲁肃也被邓羲给唬住了,这些话,其实都是邓羲从前在南楚效力时,在武陵书院的百家酒楼中听闻的,后来也被曹操提及过。
“平庸之将,只看重兵力多寡,勇猛几何。此类将领,如袁绍,吕布之辈,比比皆是,不值一提。”
“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通人心。料事如神,熟读兵法。”
“这类统帅,统领万军,游戏自如。如此将帅,如古之孙吴,管乐。今日之曹公和楚侯尔。”
“然将帅之道,却不仅于此。”
“如用兵之法,这个兵便大有文章。兵者,有可见之兵,有不可见之兵。可见之兵,荷戟执戈,肉身之士。”
“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灵气,万物万象,皆可为兵。”
邓羲一番话说来,对面的鲁肃都愣住了,心说你邓羲要是有这样的见识,会被曹操当做可以放弃的弃子,来我东吴水军营寨当什么使者。
但转念一想,邓羲刚才也说了,这些话是曹操所言。
若是这样,也就说得通了。
不过邓羲下面的话,可就让东吴之人很不舒服了。
只听邓羲说道:“可如今看来,这楚侯能算计气候变化,算大雾于前,谋草船借箭于后,已经和曹丞相一样,初窥名将之道。”
“若是再过几年,任其发展,其人必为朝廷心腹大患。”
鲁肃是明白周瑜心思的,凡事喜欢对比。
尤其是统兵为将之道上,这位自诩一代儒将的朋友,对于曹操的看法,一定很有兴趣。
于是,鲁肃张口问道:“不知道曹丞相,对我东吴将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邓羲哈哈一笑,做出不想回答的状态,但鲁肃一再追问。
他只能故意说道:“东吴诸将,皆平庸之将尔,唯有周公瑾,可勉强触及高明统帅之皮毛,至于为将之道,东吴之人,朝廷并未知有何人可及。”
把邓羲的话翻译翻译,那就是东吴都是一群莽夫而已。
唯一有点头脑的周瑜,也就是会打水仗,打个埋伏而已。和曹操,士颂相比,都是低了几个档次的存在。
“好大的口气!”营帐外偷听的人没有忍住,直接掀开了营帐,走了进来,正是周瑜。
“督都息怒,那曹操不知我东吴之事,胡乱言说,督都何必当。”鲁肃见到周瑜,连忙起身劝说。
但邓羲即便认出周瑜,此刻也没有做任何退让之姿态。
他站起身子,说道:“我以为,丞相所言不差。”
“那日,楚侯草船借箭后,朝廷水军追击,却遇到了南楚连环战船,将我军大船撞翻。”
“本以为我军的战船器械,会有优势的水军大惊。如此绝妙之策,东吴此间,有何人可以想的出来。”
“东吴一隅之地,本就是朝廷附庸,从前也和朝廷一起对付过南楚士颂。如今为何反复?”
“不如早早归顺朝廷,和朝廷大军合兵一处,共讨士颂。”
“之后东吴之人,便可永镇扬州,岂不是一举数得之事?”
“住口!”邓羲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周瑜打断,再次表明东吴抗曹的决心,让邓羲不必多言,让鲁肃直接送客。
邓羲就这样回去了,并没被东吴扣押,更没有被杀。
而让邓羲很是满意的是,周瑜虽然不松口归顺朝廷,但是对于朝廷封赏他和程普的诏书,周瑜却选择了让邓羲留下。
可以说,现在在朝廷明面上来说,周瑜是武陵太守,程普是长沙太守。
东吴和南楚之间的利益冲突,似乎已经有了眉目。
而且周瑜对于士颂草船借箭,又让曹军学去了连环战船之法,似乎也颇有不满,想来后面,也会找士颂讨要军械。
返回曹军大营的路上,邓羲觉得自己的差事,办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