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四便叫来了一位账房先生。
“你将这本账本带去李府,交给李尚书,就说是钱埭的罪证,让他明天参钱埭一本。他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你明日也随他一起上朝。”
黄府的账房先生们,都已得黄昊深传,所以黄昊让这个账房先生去,就是为了明日快点让朝堂众人知道,这户部尚书在什么地方弄虚作假。
“小的明白。”
......
次日一早,李巧真便怀里揣着他的好孙女婿给他的账本和另一本账本,屁颠屁颠地带着一个人来到了宫门前。
而这人,正是黄昊派来的账房先生。
“你且在此等候,待陛下宣你,你再进宫。”
因为就算是工部尚书李巧真,也不能带人进宫,所以,这账房先生只能在宫外等待宣旨。
账房先生闻言,忙恭敬行礼,应了一声。
.......
承天殿上,待刘契说出那句经典台词——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之后,李巧真便从怀中掏出黄昊给的那本账本,缓步出列。
他的目光在钱埭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也跟着微微上扬。
“臣有本奏。”
李巧真的声音,虽略显苍老,但这力度,还是能使其在殿内回荡的。
“户部尚书钱埭,账本作假,贪墨国库银两,中饱私囊,证据确凿!”
闻言,钱埭的身子微微一震,差点没有站稳。
李巧真手上的账本他再熟悉不过,正是他昨日让人交给他的儿子的。
按理被人参了,他也不该有如此反应,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此时心里有多么震惊。
因为这账本,明明是他昨日才抄出来的啊?
难道黄昊不得查个几日,弄清楚其中的猫腻,再来参他吗?
震惊归震惊,但接下来是他钱埭的戏码,他还是得演下去。
“微臣冤枉,不知李大人可是受了小人蒙蔽?”
虽说今日之事来的有些猝不及防,但钱埭也算是有心理准备,所以他那惊恐的情绪,还算是演绎得不错。
“陛下,户部账目一向严谨,每一笔收支都有据可查。不知李大人所谓的证据,从何而来?”
坐在龙椅上的刘契,望了望他的两位大臣,也不知道其中的猫腻,于是他只是平静地说道:
“李爱卿,将事情说清楚吧。”
李巧真闻言,忙恭敬行了一礼,这才继续说道:
“微臣这手中的账本,正是户部某本账本的抄录本。”
“还先请钱大人拿出户部原本,一一对照。”
钱埭闻言,顿时便嗤笑了一声:
“户部账本那么多,我哪里知道拿哪本给你?”
李巧真闻言,倒也没有要生气的意思,他反而还笑呵呵地说道:
“呵呵~那倒也是。”
“那就先请钱大人过目,看看这是哪本账本吧。”
闻言,钱埭的表情略微一滞。
“怎么?难道钱大人认不得自己掌管的户部的账本吗?”
钱埭见状,知道李巧真已是有备而来,于是他只能“配合”道:
“李大人说笑了,那就给老夫看看吧。”
说着,钱埭便往李巧真这边挪了一步,伸手接过了他手中的账本。
刚翻了两页,他便又听到李巧真说道:
“如何?钱大人,这上面记录的,可是户部项目的开支?”
闻言,钱埭却是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认真”地翻着账本查看。
看了好一会儿,钱埭才合上账本,对着刘契说道:
“陛下,这本账本记录的,确实是户部项目的开支。”
“只是微臣不解,李尚书为何会有我工部的账本?”
“这工部的尚书,却管到了户部的事,微臣怕是有小人从中作梗啊!”
“望陛下明察啊!”
作为一个皇帝,希望自己手下的大臣做事,当然是各司其职的好,一旦有人伸手伸的太长,就容易惹来皇帝的猜忌。
所以钱埭的这一出戏,就叫“倒打一耙”,这也是他被人参后的正常反应,也是为了不被旁人看出他在演戏。
果然,在听了钱埭的这一番话后,刘契看向李巧真的眼神果然变得冷冽了些。
但他又想到,这李巧真好像是他昊儿的忘年交吧?李巧真的孙女也被他昊儿拿下了吧?
想到这,刘契便明白了过来,看来今日之事,可能是他的好大儿弄出来的。
李巧真闻言,倒也没有惊慌,因为钱埭这说辞,他早有预料。
但是,虽说他是预料到了,但他也没办法去反驳,因为他无法回答,他的账本是哪来的。
说是大皇子给的?那可是会把大皇子拉下水的。
等会儿要是把大皇子找来,问他账本是怎么来的,那让大皇子怎么说?
说是钱家自己送来的?那也得有人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