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人具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化了的话,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赋器量。
天赋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从小到大被动接受和养成的人格特点,根据小时候还没发育完全的大脑受所在环境的诱导和影响来分类的话,天赋值也有所不同。而这个天赋是不可逆的。
一举两得,唐中既在宋棋来面前夸赞了一番赵思远,同时,他也在点拨着宋棋来。
依他看来,宋棋来也绝不简单。她只是缺少一个激发她天赋的机会,因为不是每个人的实力增进都是顺水推舟的,总有些人卡在瓶颈上。
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障碍),进入一个艰难时期。这个阶段就像瓶子的颈部一样是一个关口,跨过它,就能更上一层楼。反之,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有可能一直被困在瓶颈处。
这也正是,老掌门让宋棋来下山的原因。他相信,经历这剑门关“试剑大会”一行,宋棋来将能够突破瓶颈。
瓶颈期如何度过,熬过?破罐子破摔?还是挺起胸躺寻找挑战,寻找机会?宋棋来选择了后者。
无论是武功、道法还是学习、之类,凡事都会有个瓶颈的阶段。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有些武林的前辈,闭关苦练数十年但功力依旧停滞不前,这也就是可怕的瓶颈期所使了。
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些人卧薪尝胆度过瓶颈期,所以他们的功力境界一跃而上、突飞猛进。
然而有些人,终究是郁郁多年而不得,可悲的是,这类人往往占据大多数。多少人抱憾终生而故,毕生精力倾注在此,却无有所成,最终迎接他们的却是郁郁而终。
更甚至,还有些人,堕入了魔道形神俱废。
所以说,此途即使宋棋来突破瓶颈,同时,也是她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
此时,赵思远舞毕、还剑。
他对李或说:“青罡是把好剑,幸得此剑,一定要好生相待。”
对于青罡剑来说,赵思远他只是个伯乐而已。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能够再次不计前嫌,又一次的将自己托付给了李或。
要知道,这次青罡可是将香乡姑娘的村子,扰的一团乱糟。赵思远竟然没有迁怒与自己,真是让他没想到。
昔日里邪气傍身,青罡未能有良知。
今日邪气已驱除,若说青罡不感动那这真是假了,草木尚且有知,何况是得了灵气的宝剑呢。
众人没有计较他旧日犯下的过错,为此青罡有所感慨。虽然他仍旧是对赵思远一言不发,但李或却从中读出来了一丝感激之情。
之于他们此行,唐中也就只能点拨这么多了。接着就剩下,解释一些事情了。
见大家还是有些怵他,唐中笑道:“你们别怕,我刚刚都是装的,现在事情解决了,我也算是不辱使命了。也就不吓唬你们了。”
他这一笑,那双细长的眸子瞬间眯成了一条缝儿。
他终于要说说刘小赛之死这件事情了吗?众人泪目,他终于想起来自己还有些事情没说清楚了。
孙弘文:“什么装的?”
李或:“唐门主,您这是什么意思?”
赵思远:“什么什么呀,您为什么要杀刘小赛,唐伯伯,这究竟怎么一回事儿?”
众人纷纷发问,可就是有一个人,一直未发言。万玲她独自站在了角落里,望向庙外,躲避着唐中的眼神。
对于众人这些疑问,唐中一一做了解释。
“我闭关修炼六年之久,近日才出关。出关当日就听说了刘小赛师父已故的消息,我与他师父向来交好,闻之此事我也是十分痛心的。
又忽然想起了,他师父曾经同我说过,他说万一自己有什么闪失,希望我去教导刘小赛,不要让他无所依靠、误入歧途。
刘小赛还未学成,便没了师父。我也于心不忍,所以便前来寻找他。”
孙弘文接着问:“那您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又为什么要易容呢?”
这句话问到了点上,是啊既然是来寻找刘小赛的,那为什么要一掌杀了他呢?又为什么要扮成他人的样子呢?
唐中杀了刘小赛,这绝非是他的失手所致。
唐中回答:“因为刘小赛亲手杀了他师父,这次我扮作了他的师父,杀掉他,就是要解开他的心结。这孩子,自从没了师父后受了心魔的驱使,恶行颇多。事到如今,我已经救不了他了,说实话我实在是愧对于他的师父,所以就想着,于其让他接受天劫,不如趁早结束了他的性命。”
仇恨心、贪念、妄念、执念、怨念等都属于心魔。心魔可以一直存在、可以突然产生、可以隐匿、可以成长、可以吞噬人、也可以历练人。
常说的“战胜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其实都是指心魔。
亲手杀死了自己师父这一罪过,使刘小赛产生了负罪感,又因为一些所谓道义的风言风语,逼得他无处遁藏。所以,他逐渐丧失了一切情志。
虽说刘小赛在武功、道法之上极具天赋,但是在为人处世、如何端正态度这些方面,他都是没有悟性的。
刘小赛的师父春秋,是一位好师父,他待刘小赛极好。可就是少了他陪伴身旁的刘小赛,凡是都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了师父教导的刘小赛,开始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他觉得能够物化的东西,才是值得此生去追求的,可是他忘记了自己与师父之间的感情。
之前,一切不懂得事情,都有春秋师父为他解答,犯了事也都是春秋替他顶着。
师徒父子,这不就是形如亲情的师徒情谊吗。刘小赛虽然从未表露过心声,但是他心底一直对师父春秋充满敬重、仰慕、感谢……
他一直认为,这些无形的、虚无飘渺的东西,看不见握不住,会让人患得患失。但他忽略的是,这些东西才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就比如说,虽然春秋早已离世,但当师父的面容再一次出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刘小赛心里的波动,以及每每他一想到自己师父时的那种心痛的感受,这不是真情是什么?
所以说,真情不会消失的。
若是刘小赛能够明白这一点,也许今日就不会被唐中给一掌拍死。
“那么说,前辈您为什么要杀了他呢?您还未回答这一问题。”李或一针见血的指了出来。
是啊,目前为止唐中他只不过是讲了一番旧事罢了,他杀死刘小赛真正的原因,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这是送刘小赛去见他师父。若是他师徒二人能在地府里相见,那便是极好的。能被自己的师父杀死,相信刘小赛死而无憾了。”
这样的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但是转念来想一想也的确是这样的,虽然刘小赛的师父曾托孤于唐中,但是唐中他却也没有包庇刘小赛的恶行。
实在是铁面无私。朱阁当中,就算是纵观整个天下,能做出这番事情的人,除了唐中还有几个?
万玲暗自感叹,没想到还是被朱阁的人给撞见了。但是幸好遇见的是唐中,他应该不会对自己怎样。
李轩成掐指一算。开口言道:“杀人偿命,刘小赛天劫在此,就算是今日前辈放他一马,日后还是会又人来取走他的性命。或是仇家、或是路人,总之刘小赛是活不过明天的。”
“希望来世,他们还能够做师徒。”宋棋来轻轻一言。
这些事情谁都说不准,但是毕竟死者为大,生者还是要怀着敬畏之心的。
赵思远安慰起了唐中。“但是无论是怎么说,唐伯伯您也算是对得起刘小赛的师父了。刘小赛今日一死,相信他师父也不会怪罪于您的。”
“大丈夫行得正坐得端,该讲江湖义气的时候就要讲义气,但是若是牵连起人命、家国的话,那就要另当别论了。”唐中可真是好心境。
是的没错,儒不以文乱法,侠不以武犯禁,人主兼礼之,那么天下才会清平无事、国泰民安。
无论何时,都要先要无愧于天下道义。
《孟子·离娄上》中有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但往往江湖人士只是将前半句奉为了圭臬,忽视了后半句“惟义所在”。
“信”、“义”,古来信、义难以两难全。
许多侠者为了江湖义气,不惜离经叛道,在“私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变为置争议于一侧的朋友义气,再变为谨守绿林集团内部利益的“行帮道德”。
江湖之内自有乾坤,他就像是一个大杂烩,又像是坟墓,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无论是塞北高原,还是大漠孤烟,哪里都是江湖。
处于江湖,莫问来处,或是卓尔不言,或是一笑泯恩仇,总之江湖并不神秘也不仅仅只有杀伐之气。
有些人可能会做出一些事情,在你的认知中所谓出格的事情,但之于他来言再平淡不过。有些时候去留无意,有些时候却又铢锱必较。
话不能都说,但该说的唐中都说出来,剩下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体会。
唐中虽然是个急性子,但却也是粗中有细,懂得循序善进的。
现在话都说开了,懂或是不懂,就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了。
唐中看向了李或:“解铃还须系铃人,刘小赛的心魔就是他的师父春秋。现在他的师父已经没了,所以说已经没有人可以救他了。
但是李或就不一样了,他已经打开了心结,已经做到了释然。现在解开了怒气结的你,是不是更加通透了。”
说着,他轻轻拍了拍李或的肩膀。
“通透谈不上,只是活得更明白了一些而已。”李或感慨道。
唐中接着问:“相信你日后与青罡剑也能和平共处,对吧,李或。”
攥紧了剑鞘,李或不假思索回答道:“那是当然,既来之便安之。我与青罡一见如故,今日我们便又是紧紧的拴在了一起。既来之则安之,我二者今后便就是共死生了。”
“嗯。接下来,该怎么做,你自己清楚吧。”当然,唐中指的是李或与刘达生之间的恩怨。
刘小赛既已死,那么敌对方的话,就剩下刘达生一人了。
李或:“前辈,在下知道分寸。”
唐中:“那就去吧,是时候做个了结了。”
显然,唐中很是相信他,他相信李或无论是在剑术上,还是在处理事情上都已经有了可观的进步。
“好。”说着李或飞身离去,健步如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