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逐个点拨
他认为赵思远在这一方面,极其有天赋。这也是为什么赵思远的父亲当年,将赵思远送到不周山学习的原因了。
天赋这东西就像是宝剑一样,若是用对了地方则可以势如破竹、所向披靡。
赵思远回答:“并没有。”
转而唐中询问李或:“李或,可否借青罡剑一用?”
此时风雨骤停,原本雨中撑着伞的宋棋来、李或也早就回到了破庙里。但是说实话,李或到现在还是晕晕乎乎的。
假冒他人,以及刘小赛之死一事,唐中还未解释,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大家更是听得云里雾里的。
到现在为止大家也都还没有明白,但是既然前辈已经开口了,他们就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点废话也没有,可见唐中是个极其爽快的人。
“哦,好。”但既然话都说开了,李或的戒心什么的也都放下来了。
他将剑递给了唐中。
李或他毕竟是个书生,之于江湖传言之于朱阁他都是不甚了解的,只是他相信赵思远,所以说他也相信唐中。
未知全貌不予批评,有些话他不能问,有些事情他也不能知道。之于朱阁,这种亦正亦邪、神秘的组织,敬而远之便就好了。有句话说得好,好奇心害死猫。
赵思远一拱手,歪头轻轻瞟了宋棋来一眼。转而对唐中说道:“唐伯伯,多年前,我曾学艺于不周山的陆晓阳真人。”他毫不犹豫地将师承也给报了上来。
宋棋来笑了。
因为,每每在别人面前试剑的时候,赵思远都会交待出自己的师父。宋棋来曾问过原因,没想到他却是笑着说,这样一来我要是敌不过对方的话,那丢人的不就是师父了吗。
当然,这不过是赵思远的玩笑话罢了。
至于自报师门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因为陆晓阳曾经的一句话。
赵思远从师学剑的时候,陆晓阳曾对他说:日后,凡是在人前试剑的时候,大可报上你师父我的大名,但若是在人后使剑的话,万万不要提到我的名字,我怕人家来寻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陆晓阳这番话也是在警醒赵思远。人前人后都大大方方、光明磊落,无论走出多远,他都认他这个徒弟,但如果说他在人后使“暗箭”的话,那么到时候不要怪他“见死不救”,不顾及他二人的师徒情分了。
“好好好,陆真人剑术高超。思远,你一定学到了不少。快露几手让唐伯伯看一看。”
说着,唐中递过了青罡剑。
接过剑来,赵思远先是谦虚一言:“那唐伯伯,我且试一试。”
说完这句试一试,赵思远操起来青罡剑。
“青罡,多指教了。”说着,赵思远一个跃身,左脚全脚掌着地,脚尖和膝关节外展,同时右腿挺直平仆,漂亮的右仆步落地。
右手平刺,左手剑指指东。
他素来喜爱重剑,再加上从师学习的时候,师父陆晓阳最善因材施教,所以他能够将重剑使用的淋漓尽致。但是不仅如此,赵思远使起轻剑来也是可以的。
步罡踏斗,赵思远嘴中《风力歌》随口而来:“零级风,烟直上;一级风,烟稍偏;二级风,树叶响。”
只见舞动之间,天边云卷云舒,好似有清风扶摇之势。风大之性,本无自体可得。时动时静,忽起忽灭,动非常动,有时而静;静非常静,有时而动。
剑为具有锋刃之尖长兵器,而其大小长短,端视人体为标准,是以须量人而定。故有谓“人之形貌大小长短不一也,制剑以供其服,非直以观美,要使各适其用而已。”
正如赵思远先前所言,寻觅适合自己的剑器就像是找媳妇儿一样,锋、脊、从、茎、格、首等无一不需要称心如意。但是往往选择都是双向的,其后果也必是两者一起承担的。
浇筑、淬炼而出的宝剑,往往是只为一个人或是一类人而生的。但剑器若是落到了错误的人的手中,那么他们存在的意义将被歪曲。
往来剑士、侠者手中之剑,包括但往往不仅限于夺命生杀。但至于择主之后,剑器存在的意义,就取决于持剑者的心之所向了。
所以说,不是所有人都善使剑,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将宝剑发挥出其真正的剑意。
与剑生死相依的剑客,才是真正懂剑的人。就像是现在的李或一样,他先前随时被迫接受了青罡,但如今他像是已经真正接受了青罡。
于其说,是李或接受了青罡,不如说是他二者是双向的选择。
而赵思远,他与青罡的关系并不与青罡、李或二者一样,换言之就是李或现在是青罡唯一承认的主人。而赵思远就像是相马的伯乐一样,他有着能够“知剑善用”的能力。
“三级风,旗翩翩;四级风,灰尘起。”赵思远挥剑跃身,飞沙走石间,扬起了些许沙土。
在剑的演练中,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
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刀,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紧接着就见,风卷尘土,扬沙像是形成了一道有形的壁垒挡在了赵思远的面前,随着赵思远景龙游走般的剑式,这壁垒之中的沙土也不断游走、变幻。
好不奇妙。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所谓“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正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练剑,靠的就是人、神、剑三者合一。
之于风力,李淳风的《现象玩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动叶十里,鸣条百里,摇枝二百里,落叶三百里,折小枝四百里,折大枝五百里,走石千里,拔大根三千里。”
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坠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沙石,八级拔大树及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风”(风来时清凉,温和,尘埃不起,叫和风)两个级,可合十级。
李或竟然能将剑风使到五级,实在是出乎众人的意料,也让李或刮目相看。
原来青罡的本领如此惊人,原来赵思远竟然能将青罡剑舞得如此精彩。
此时,距离青罡剑如此肆意撒露剑气,已经相距百年之久了。百年间,他身在剑门古剑阵之中,每日每夜受着邪气的侵扰与,邪气沾身也并不是他所愿。
赵思远他剑舞虽未及李或,但却是也在其中见了剑意。
今日遇伯乐与主人,青罡好不高兴。
没错,这也就是赵思远的天赋——展示、激发剑器的真正实力。他就好比是伯乐一般的存在,多亏了他青罡才能有了李或这么一个好主人,宋棋来才能得到趁手的七星剑。
君亦闻骥(jì)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Zhàn)胕(fū)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bǎn)迁延,负辕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zhù)衣以幕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这是宋棋来第一次,认真地看赵思远舞剑。
先前两人一起练剑的时间也不不短,但她总是将所有经历都放到了自己的剑技上,从未过多的观摩过赵思远的剑式。
现在她倒是发现了,与自己的剑术相比,赵思远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来他之前都是再让着自己。
说什么打不过她,应该都是在哄骗她开心的话。
但是宋棋来她不知道,赵思远是“遇强则强”只要他手握上品宝剑,那么思远与宝剑只见所产生的共鸣,就会助他击败对手。
若是赵思远手握普通剑器,那还真未必能够胜过宋棋来。
这时候,唐中凑到了宋棋来的身边,两人站在一起看着赵思远舞剑。
“好厉害。”宋棋来不禁脱口而出。
所有的赞叹与溢美之词,全都浓缩到了这三个字上。
唐中点头同她讲道:“姑娘,你可知千里马遇伯乐的故事?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发出金石相撞一般的响亮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宋棋来眯起了眼。缓缓道:“前辈您是想说,今日思远就好比就是那善于相马的伯乐,他了解剑器,故而剑器也视他为知己。二者相互共情才迸发了剑意,对吗?”
道理宋棋来也是懂得,但同时也是不懂的。
“慢慢来,有些事理解起来很简单,做到很难。这是只属于思远他的天赋,我等旁人远远无可及,但是你我也各有天赋。”
天赋指的是天资、资质,也指生来具有的,禀受于天的。
天赋即天分,是成长之前就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在某些的事物或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而使其可以在同样经验甚至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以高于其它人的速度成长起来,而且有它的独一性,特殊性。
如果这个人具有的成长潜力和可能性已经在他的人生中表现化了的话,那么他就具备了该方面的天赋器量。
天赋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从小到大被动接受和养成的人格特点,根据小时候还没发育完全的大脑受所在环境的诱导和影响来分类的话,天赋值也有所不同。而这个天赋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