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元年(760年),李白终于又回到了庐山的五老峰。宗氏见到李白,悲喜交加,她的夫君终于结束了流放的苦役,活着回来了。他们夫妇一起到腾空子的道院共同庆贺了一番。宗氏夫人与李腾空相处甚佳,二人论道谈仙,日子过得也不寂寞。李白为了感谢腾空子,特为她写了二首诗:
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在诗中,他对李腾空非常感谢。虽然其父李林甫是个大奸臣,可李腾空和其父亲不同,她出家为道士,一心潜修。宗氏夫人自李白流放后,一直得到腾空子的照顾,这使李白对她另眼相看。
李白决心在庐山修道隐居,不想再外出了。他游遍了庐山三十六峰,其中特别对五老峰、屏风叠、三叠泉、香炉瀑布以及鄱阳湖等地的风光感兴趣。在游览时,他也背着药篓子顺便采些药,将这些草药晾干后,让丹砂背到九江城去卖,好贴补家用。李白觉得有贤妻做伴,看看道经、佛经,无事时练练剑,倒也乐趣无穷。他也时常在庐山下的西林寺与僧主佛子相交往,谈佛说道,以遣余年。一日,他接到侍御卢虚舟的一封书信,说他要来庐山拜访。李白十分高兴,喝了几杯小酒,不觉诗兴勃发,写了一首《庐山谣》寄给了他,诗曰: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
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
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
愿接卢敖游太清。
此诗描写庐山及长江景色,雄浑壮阔,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是太白七言歌行中的佳作。
此诗可分为四段。开头的六句,自称是楚狂,嘲孔丘汲汲于世。楚狂是楚国的一位隐者和狂士,名陆通,字接舆,他看透世事,不与统治者合作,后来隐于峨眉山中。传说其寿数百年,或说他后来成仙。由于李白晚年的思想也和楚狂相近,故自比之。况且李白也有求仙学道的愿望和“山水癖”,他也要学楚狂接舆,远离尘世,到五岳和名山隐居和漫游。因此,他便辞别了江夏,回到庐山。第二段,具体描绘庐山的秀丽风光。此段也可分为三小节。第一节,是站在鄱阳湖边向庐山高处仰望,以“庐山秀出南斗旁”为总貌的概括。第二节,写庐山的山光和水色。山有屏风九叠及其在湖中的倒影,水有三叠泉和香炉瀑布等,以及庐山连绵的山峰在鄱阳湖中的倒影。这是从远处向上眺望。第三节,写从庐山顶峰俯瞰大江东去的壮观景色:大江茫茫、黄云万里、白波九道等,像流动的雪山一样滚滚东去。李白用豪迈的语言,基本上把庐山全貌的雄伟气势描绘出来了。第三段“好为庐山谣”四句,写他在庐山寻找山水诗人谢灵运的足迹并进行游访,以表示李白对谢灵运的倾慕之情。第四段六句,是写李白对求仙学道的向往。他向往神仙家寻药炼丹的生涯,希望早日吃到能成仙得道的九转“还丹”,白日升仙,和云中的仙人一道去“手把芙蓉朝玉京”超世飞升,与卢侍御携手,一起脱离污浊的尘寰。
此诗李白运用了现实写实与浪漫夸张的想象相结合的手法,全方位地描述了庐山和大江的雄伟气势与壮丽风光,辞旨幽远,笔法纵横开阖,气象波澜壮阔,显示出大气磅礴的胸襟和气魄。明人桂天祥评曰:“全篇开阖轶荡,冠绝古今。即使(杜)工部为之,未易及此,高、岑辈恐亦胁息。”其论甚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