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离开长安的李白,心中有点迷茫,不知到底该往哪儿去,却又非常清楚自己要往哪儿去,得回家看看老婆孩子了,就朝东走,中间有什么值得停下来的人或事,那就停下来,歇一歇。
出长安不多久,便到了商州,在商州的东南有一座商山,又名楚山,相传汉朝初年,有四位高人隐居在这座山中,甪里先生周术、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这四位博学多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是“商山四皓”。
汉朝初年他们辅佐王室,保全了国家的体制,而事成之后,他们则隐退商山。李白对他们的气节相当地敬仰,这个到了商州,作诗赞扬一下他们是必须的。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李白从商州继续东行,到了洛阳。洛阳虽不像长安那样富丽,但也是全国着名的大都会之一。在这个处处可闻丝竹之声的繁华城市,李白自然不会就这么匆匆地离去,他白天到各处游览玩赏风物,而晚上则饮酒宴乐,十分自在逍遥。
入长安之前,李白的诗名就已响遍天下,在长安做过三年的供奉翰林之后,李白的名气更大了,所以李白到了洛阳以后除了见了很多旧识以外,就是待在酒店里,接见许多慕名拜访的人。每日往李白处拜访的人不下数十位,虽然李白喜欢别人对自己的崇拜,但每日会客对李白那喜好游玩的生活,真的是造成了很大的干扰,而且那些人大多想借李白之名抬高自己的文名和身价,而不是诚恳虚心地来请教。所以李白深以为扰,常回避不见。
有些慕名前来拜访的人都是已经小有名气的了,但为了能够得到李白的指点,往往不辞跋涉之苦来投文求教。
而在这些投文求教的人当中,杜甫是唯一一个获得李白赏识,且能名留千古而不朽的。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巩县离洛阳不过几十里远,当时杜甫因到洛阳举进士不第,在家里闭门苦读了几年,后来便独自搬到洛阳居住。听说李白到了洛阳,杜甫便即刻前往拜访。
有一天,李白在外游玩了一整天后回到了投宿的酒店。由于怕被别人发现而引来不必要的困扰,所以每次出游回来,李白都由后门进出。这一天他着实累了,于是吩咐店小二为他准备一些酒菜,他吃过后好早点儿休息。
不一会儿,店小二为他端来了酒菜,并对他说:“李爷!有一个书生模样的人,连续在店里等了你几天了,现在还没走呢!您要不要见他?”
“书生?我之前接见过他吗?”李白问。
“以前没见过,但这几天他每日都来找您,一等就是一天呢!”
“那你就请他进来吧。”李白边斟酒边说。
一会儿工夫,店小二领进来了一位书生模样的公子。
李白遣走店小二后,便施礼询问道:“请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小生杜甫,字子美,承蒙李大学士肯抽空见我,今谨献上陋作,请李大学士雅正。”杜甫说着,恭谨地呈上了一首他的诗作。
李白见他举止稳重,纯然一派儒士之风,再细观他的诗作,不禁笑赞说:“温醇深厚,诗如其人。”
杜甫当时是个默默无闻的落第书生,竟能获得名重一时的诗仙这般的赞誉,心中甚是感动,忙躬身拜谢。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一夕之间即结为挚友。当时他们的年龄身份和地位都相差甚远,李白此时年逾四十,做了三年的供奉翰林,诗文早已名满天下。而杜甫刚刚三十出头,还是个屡试不第的落拓书生。他们竟能一见之下成了知交好友,这不仅在当时被传为美谈,而且更是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此后,他们几乎日日见面,不是相携游山玩水,就是饮酒赋诗、促膝长谈。杜甫对李白的佯狂与过人的才华有很深的认识并且极为钦佩。后来杜甫曾作诗来形容当时与李白如手足般互亲互爱的情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他所寄赠给李白或提起李白的诗共有15首。“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这些提到李白的诗句中,一面可以看出杜甫对李白才华的倾倒,同时又体现了二人互相劝勉、肝胆相照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