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符的原动力,基于“诚,信”二字。诚则灵,天地动容,信则明,法力无边。自我肯定,确认,具全诚信之心态。
练心,练静互为表里,心静则杂念消除,邪念无以生,恶意无从起,一片空白,清明神灵易近。最好的方法,学画符前,先练习打坐,静坐。凡事勿想,让头脑空白,静止,控制呼吸,慢慢的就能呈忘我,无我状态。大约练习七天,养成习惯,画符前静坐片刻,很快就能心静如水,全神贯注,心神合一。
感应就是冥想,也就是假想,感觉着佛神就在四周坐镇,或进人体内结合一体。画符是神佛在下法令,在监督或籍自己的手而画符。一定要自认是神佛附身,或封神佛行事。
刚开始学画符,必定要先示神佛,或在神佛前发誓,表明学符的目的,动机,用意,如县市长就任的宣誓一般,以表示负责,任重道远,必恭必敬,心口如一的写篇誓神文。
请神是画符的重点,前以述及,符乃神佛之法令,若神佛未坐镇发号施令,灵符形同废纸,如何显灵?故必先拜请神佛仙驾临。然符有数百种之多,所管辖之神佛,必然有所不同,所以,画符前必先搞清楚,某种灵符,该请哪些神佛来坐镇。
箓,道教用以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它是道教教法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又称作法箓。法箓牒文中一般必有相关的符图,道教经典中有时又统称符箓。
按照道书的说法,箓上神只及其部属官将吏兵皆由气化而成,箓、气、神本质相同。
道教法师们认为箓文是由道气演衍而成的文字,因此,箓图的绘制采用象征云霞烟雾的箓体,文中排列众多天仙地祀名号,要求受箓道士熟读背诵,道士做法事时,主要依靠驱使箓文中功吏官属,检劾三界,考明过功,统握群品,鉴骘罪福,善恶轻重,纪于简籍,拔度生灵,救济困厄。道教箓文开创于张陵所创五斗米道,魏晋南北朝以后,又发展成道教金箓斋、玉箓斋等某些斋醮仪式的定称。
隋唐之际,道士仍推崇符箓,坚信奉受太上所传的法箓,背诵箓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凶邪不敢侵,疾病不能扰。箓符成为道士法师辅正驱邪、治病救人、助国禳灾的主要手段。符箓的传授,也成为道教三洞各部的重要内容。
箓的功能一是作为入道和晋升法职的主要标志,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
道士所受之箓有如帝王所获天降祥瑞包括宝石、玉、剑、镜等实物和图箓等,后者可以证明帝王统治合法或确认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证明受箓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权力并受箓上神只将吏之保护。
道教中与箓密切相关的是符和经。箓与符有区别,但也有联系,故通常连称为“符箓”。箓与经也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中古时代的道教传授仪式是经、戒与法箓合并授受,宋代以后又将经与箓搭配使用,故也将箓与经连称“经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