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600万年中,哺乳动物持续分化。数百万年前非洲的类猿动物学会了直立。由此它们得以更好地使用工具、互相交流,从而获得更多营养与刺激,大脑也越来越发达,最后进化成人类。人类借助农业和文明的发展享受到了地球上任何其他物种都未曾达到的生活品质,也反过来影响了地球和自然环境。
在15至45亿年后,地球的转轴倾角最多可能出现90度的变化。据推测,地球表面的复杂生命发展还算年轻,活动能够继续达到极盛并维持约7-8亿年。不过如果大气中氧气完全消失,这个时间将会延长到23亿年。地球在遥远未来的命运与太阳的进化紧密相连,随着太阳核心的氢持续核聚变生成氦,太阳光度将持续会缓慢增加,预测在11亿年后增加10%,35亿年后则增加40%之多,太阳光热辐射烈度也将会持续增长。根据气候模型,地球表面最终将会因为太阳辐射上升,产生严重后果,最初只是发生于热带地区,然后到两极,长久下去,海洋将会蒸发并消失。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会加快无机碳循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大约6亿年后,c3植物将会退出地球的生命舞台;大约8亿年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会降为10ppm,若不能进化出光合的方法,c4植物的生存的权利将会剥夺。植被的缺失会使地球大气含氧量下降,地球上的动植物会在数百万年内灭绝。此后预计再过20余亿年,地表水完全蒸发,地球平均气温也将超过100°c。即使太阳永远保持稳定,因为大洋中脊冒出的水蒸气减少,约10亿年后,27%的海水会进入地幔,海水的减少使得温度剧烈变化而不适合复杂生命。
70亿年后,太阳进化成为红巨星,地球表面此时已经不能形成复杂分子了。模型预测太阳将膨胀至约当前半径的234倍,也就是大约1天文单位,地球的命运仍尚不明确。成为红巨星时,太阳会失去30%的质量。因此若不考虑潮汐力的影响,当太阳体积最大时,地球会移动到约距太阳1.7天文单位远处,摆脱了落入膨胀太阳外层大气的命运;然而即使真是如此,太阳亮度峰值将是当前的5000倍,地球上剩余的生物也难逃被阳光摧毁的命运。2008年进行的一个模拟显示,地球的轨道会因为潮汐效应的拖曳而衰减,使其落入已成为红巨星的太阳大气层而最终被蒸发掉。
地球形状大致呈椭球形。地球自转的效应使得沿贯穿两极的地轴方向稍扁,赤道附近略有隆起。从地心出发,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高了43千米。因此,地球表面离地球质心最远之处并非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而是位于赤道上的厄瓜多尔钦博拉索山的山顶。地球的参考椭球体平均直径约为12,742千米,约等于(40,000 km)\/π,这个整数并非巧合,而是因为长度单位米的最初定义是经过法国巴黎的经线上赤道与北极点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