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超人差棱镜等高仪,提高测时精度(法国丹戎)。
发现两主要星族的赫罗图有基本差异,说明属于不同星族的恒星有不同的演化途径(美国圣代奇)。
公元1955年
第一次接收到来自行星(木星)的射电辐射(英国布尔克、克·富兰克林)。
制成第一台铯原子钟,稳定性达百亿分之一秒,作时间标准(英国埃逊)。
公元1957年
苏联安巴楚勉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超密态物质爆炸”学说。
美国福勒提出超新星的核反应可以产生超重元素,认为第一类型超新星爆炸系因锎254的自发裂变所引起。
中国建立bJ天文台。
荷兰欧尔特、瓦尔拉夫根据偏振光测量结果,得出蟹状星云中的磁场是在星云的丝状结构中,加速粒子的能量足以使这个星云成为强宇宙射线源的结论。
公元1959年
美国首次探测了太阳的辐射。
苏联发射宇宙火箭击中月球,发现它无磁场和辐射带。
苏联发射月球探测器,第一次拍到月球背面照片。
公元1960年
英国李尔、估伊什发明射电望远镜的综合孔径法。
根据1952年第八届国际天文协会决议,从1960年起采用历书时。
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公元2015年
新视野号拍摄冥王星迄今为止最清晰照片
21世纪
使用许多不同类型的望远镜来收集宇宙的信息,天文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绝大多数望远镜是安放在地球上的,但也有些望远镜被放置在太空中,沿着轨道运转,如哈勃太空望远镜。现时,天文学家还能够通过发射的航天探测器来了解某些太空信息。
多年来,天文观测手段已从传统的光学观测扩展到了从射电、红外、紫外到x射线和γ射线的全部电磁波段。这导致一大批新天体和新天象的发现:类星体、活动星系、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星际分子、x射线双星、γ射线源等等,使得天文研究空前繁荣和活跃。
口径2米级的空间望远镜已经进入轨道开始工作。一批口径10米级的光学望远镜将建成。射电方面的甚长基线干涉阵和空间甚长基线干涉仪,红外方面的空间外望远镜设施,x射线方面的高级x射线天文设施等不久都将问世。γ射线天文台已经投入工作。这些仪器的威力巨大,远远超过现有的天文设备。可以预料,这些天文仪器的投入使用必将使天文学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天文学正处在大飞跃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