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经》和《易筋经》是达摩祖师所创造的两大禅宗武学。
禅宗,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Ah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依传说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禅宗传承的影响,自四祖道信时开始扩展,结束了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称为“东山法门”,门徒布于全国,形成许多传禅基地。安史之乱后,禅宗分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强调“拂尘看净”,要求“慧念以息想,极心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宗奉慧能为领袖,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以至王室的重视,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慧能着名的弟子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荷泽神会、南阳慧忠、永嘉玄觉,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作为禅宗代表经典的《六祖坛经》,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禅宗思想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将其自然任运的态度注入了华夏文化的方方面面。禅家南宗的主张经过南岳、青原一二传以后,便将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严格的说来,这已不属于佛家三学的纯正类型,而它的理论根据也和教说相去渐远了。本来,南宗主张定慧等学,不分先后,是用契理的知行合一来解释定慧为一件事的两方面,又还说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这样早已扩大了禅定的范围。到了南岳的启发马祖,更生动地用磨砖不能成镜来形容坐禅无从作佛,就不再拘泥平常所说静坐习禅那些功夫了。但是,禅家一切行为的动机,始终在向上一着,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并且不肯泛泛地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当把握到成佛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他们所认识到的,即是人们的心地,也可称为本心。说心还嫌空灵,于是从心思所表现的各方面即言语举动等来讲。像马祖门下的大珠回答如何用功修道的问题就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