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做到肩与胯合,肩与胯合是保持身体中正不偏,不前俯后仰的关键。肩与胯上下垂直,身体就可以中正,肩与胯又要有相吸相系这意,要以胯带肩,要动齐动,能做到肩与胯合,自然肘与膝就会相合。应注意肘与膝的相系运动的配合,做到身法中裹裆及松肩沉肘之身法,这样更有利天肘与膝的相合。手下足上下也要相吸相系,要做到足到手到,下下相随,两手的阴阳开合要与两足的外摆、内扣相结合。外三合久练可矫正体态,使身体重心稳固,动作灵活,为进一步练习推手打下得机得势无有缺陷的基础,并有利于周身一家身法的实现,所以在行功时必须做到与外三合的配合。
六合拳。其名有三说;一指自然界的六个方位,即东、西、南、北、上、下;二指人体的六个部位,即手、足、肘、膝、肩、胯;三是指拳法演练所要求的内外三合。
“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即为六合。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
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灵活,敏捷,便于发力。
“合”是人先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东西。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总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
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心,指人的思维器官,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形之于外就体现为人的精神气质,内中意一动,则精神振奋,目有光芒,整个神气能将对方罩住,如猫之捕鼠,鹰之攫兔,斯之谓心与意合。
内中意念一起,刺激了植物性神经,各内脏一齐积极活动起来,推动了循环系统进一步改善,一部分平时不易开放的毛细血管都开放了,气癌便油然而生,自觉脐下温暖,腹如沸鼎,这便是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