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说:“昔在浩劫,有圣人名太上老君,自开辟以来,传弘大道,历世降为帝者师;至殷阳甲十七年,自太清境分神化气,下降托孕于玄妙玉女计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庚辰二月十五日降生,生而皓首,故号日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据说老子后来西赴流沙,尹喜亦随之。
尹喜“亦着书九篇,号日《关尹子》”,教内称《无上妙道文始真经》,《汉书·艺文志》着录《关尹子》九篇,晋代葛洪曾看过《关尹子》书。《庄子·天下篇》记载有尹喜的一段话,“关尹日:‘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若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这就是说:自己没有什么要拥有,万物自然会形态显明;万物的成长就像流水一样自然而然,他平静时尤如明镜中的景致一样美妙悠闲,万物相互交感回应时犹如唱和天籁。恍惚就像突然地消逝,寂寥犹如虚静清幽。与万物性质相同自然要被融入,物质获得的同时等于失去。我从来没有在人前轻率地表现和出风头,而是在人们后面静静地观察和研究社会潮流而与时俱进。西汉经学家刘向评价尹喜说:“浑质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则,使人冷冷轻轻,不使人狂。”《吕氏春秋》则称尹喜的学术思想特点,是在坚持重本的同时,以“贵清”为思想的主旨。今本《关尹子》一卷,收入《道藏》洞神部本文类,这部经书分为:一宇、二柱、三极、四符、五鉴、六匕、七釜、八筹、九药共九篇。
《庄子》有载:“关尹,老聃乎。”很显然,在战国庄子的认识中,尹喜与老子有同等的地位,甚至将“关尹”之名排列在“老聃”之前,他们都是“古之博大真人哉”!在中国社会中,尹喜与老子,以及《道德经》的传承故事,“紫气东来”一词已是广泛流布的吉语,影响很大!而在道教,尹喜结革为庐观星望气之地,则建起了称作“楼观台”的道观,据教内认为此是道教宫观之始,老子为尹喜讲说《道德经》之处被后人筑台记事,称为“说经台”。天下道教宫观,凡稍有规模者,则多设牌楼于前,有些地方就直接称之为“睹星门”,这无非是在告诉今天的人们,据此处“观星望气”,纳吉迎祥,而获“紫气东来”。
尹喜的哲学思想及戒律观基本上是沿着老子的学说方向发展的,他继续追求个性自由的“清静无为”。尹喜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谨慎行事:“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尹喜为人十分清白:“人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存亡兴废而非由此道者,未之有也。”尹喜的爱人,是顺应人类自然之本性,不要人为地去爱,也不要强求别人爱我。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意愿去改造这个世界,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尝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