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五德,身有五经,天地有五行,皆缺一不可,心无仁者必无养育之念,其肝已绝,而木为之槁枯;无义者必无权宜之思,其肺已绝,而金为之朽钝;无礼者必无光明之色,真心已绝,而火为之衰熄;无智者必无清澄之意,其肾已绝,而水为之昏涸;无信者必无交孚之情,其脾已绝,而土为之分崩。所以说“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为后人习武,养性做出巨大贡献。
张三丰着述丰富,诸如、《玄机直讲》、《打坐歌》、《玄要篇》、《无根树》,先后被清代汪锡龄和李涵虚编辑成集,这就是流传的《张三丰先生全集》。其中不少篇章为后代奉道者所推崇,不过,张三丰的杰作当称二十四首《无根树》丹词。
千百年来道家理论玄奥,文字晦涩,不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从而阻碍了道教的深入传播,张三丰采用歌词的体裁、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
这篇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隐仙派的修真理论和先后修持次第。
只要细细领悟他的《无根树》,就会打开通玄路步入仙道门,正如他在《自题无根树词》中所说的那样“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
关于张三丰的籍贯,诸多文献记载不一,众说纷纭。现存于宝鸡金台观的明代天顺六年《张三丰遗迹记》碑载:“真仙,陕西宝鸡人。”这也是最早记载张三丰籍贯的史料。碑文作者张用澣为明初朝廷高官,曾在陕西仼职,其三代均与张三丰有交情。故其言可信度高,此说为后世大量引用。明代成化九年姚福撰《清溪暇笔》,弘治八年黄瑜撰《双槐岁钞》、陆深着《玉堂漫笔》、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亦载:“一云宝鸡人。”万历三十八年王圻纂集《稗史汇编》亦载:“宝鸡人”,汪道亨、冯从吾纂修《陕西通志》,谈迂着《枣林杂俎》云:“按他书一云:宝鸡人。”顺治十八年张俊哲等纂修《陕西通志》、田文镜等纂修《河南通志》载:“或云宝鸡人”。邓梦琴等纂修《宝鸡县志》及清代一些地方志亦云:“张三丰为宝鸡人。”此外,还有沙陀、义州、辽阳、南召、闽县、羊城、天目、平阳、黄平、金陵等说法。张三丰的籍贯虽然说法众多,但较能令人信服的只有陕西宝鸡说和辽东懿州说。相比而言,陕西宝鸡说历史资料记载较多,为主流观点,今学者大多倾向于《明史》中张三丰出生地“辽东懿州”说。
元朝名士,天师后昆。鹤骨珊珊,龙髯拂拂。非百里之小才,得一官而勇退。出辽东而访道,入终南而遇师。笠穿衲敝,寒暑不侵;果熟丹成,纵横自在。托歌词而谈道,响彻云霄;藉尘垢而隐真,人称邋遢。玉枢宣诏,金殿飞身。玄妙无方,隐显莫测。大忠大孝大慈大悲南极会上群仙领袖玄玄演正武当继武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