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元一代,正一道教地位显赫,受到了皇权的认可崇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道教中的领导地位。入明之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曾派遣使者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请发上天文书,授以“天运有归”符命,以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洪武元年,朱元璋授张正常正一嗣教真人,永掌天下道教事,赐银印,秩视二品,设僚佐,曰赞教,曰掌书,定为制。天师出入皆驿马车船,待遇极高。朱元璋还赐银重修天师府第,为历代天师撰写赞词。正统二年正月,明英宗赐宴第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并特召圣人后裔衍圣公同宴,各赐蟒衣、朱履,进一步确定了“南张北孔”两大世家的格局。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于成化三年所受的封号达25个字,从四十七代到五十代天师的婚娶礼仪都由皇帝主持,皇族闺秀碑许配给天师。
清朝初期至雍正年间,朝廷对正一道教仍是宠幸不替。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碑敕封为正一嗣教真人,掌天下道教事。雍正九年,还曾经赐帑银十万两,大修龙虎山宫观殿宇,购置良田赡养道众。
其后至民国年间,正一道逐渐走向衰落。清道光帝以后,取消了天师入京朝觐制度等等。
天师府是从第四代天师开始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原称“真仙观”,建在龙虎山脚下,天师府原系宋徽宗赵佶赐予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宅,崇宁四年始建于上清镇关门口,元延佑六年由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迁建于今址,即上清长庆坊,在今上清镇西。明太祖洪武元年,赐白金15镒,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旧物。
天师府建筑工艺群,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在布局和风格上保持了道教正一派神道合居的鲜明特色,是华夏私家园林和道教建筑的艺术瑰宝。
龙虎山天师府“私邸门”西侧有一座万法宗坛,始建于明嘉靖五年,是历代天师奉旨祀神演法之所。“万法宗坛”是道教正一派祖庭的重要标志。《道教要义问答大全》记载:“道教原有四大宗坛,龙虎山天师派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真君派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江南道教事,故三山符箓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之。”可见“万法宗坛”乃是道教正一派的共同宗坛……
麟君继续说道:“那一位应该就是龙虎山祖师及道教第一代天师,近古时期的龙虎大帝张道陵。”
“天师张道陵吗?有关于龙虎山的道教人物中,确实也只有他这位祖师才能突破帝境了。”叶渊点了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