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业报身又称前阴身,下一个业报身又称后阴身,中间称中阴身泪多雅。佛之所以一开始不点明这一点,是随顺众生心念,令众生易于接受断恶修善得真实利益。后来当众生烦恼逐步减轻,接受正知见的能力增强了。才说明真实法义。所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为什么是一念或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呢--当业力足够强时,一念即生;若业力较弱或新业力尚未形成,则还有一个业力在中阴身期间逐渐成就的过程。业力的成就以七日为单位是一种表法:1.初造新业;2.遇缘再次造业导致新业业力增长;3.业力继续增长无外缘也造作新业;4.欢喜造作新业甚于旧业;5.无缘不复造作旧业;6.遇缘也不造作旧业但业力仍现前;7.旧业业力不复现前、新业力成就。一种业力成就后可能会在外缘的染污下再次经七步演变为新的业力,辗转多次乃至无量次。故言“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来加以表法。
“天神道“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越后面的天人烦恼越轻,“福报“越大。
天道众生居于诸趣之顶,具足威德和神通,所处依报和正报比余道众生殊胜,故有乐胜和身胜之义。此道所居环境分为三界,共有二十八层天。
首先欲界,由下至上共有六层天,此界众生亦如人间,有饮食男女之欲;
欲界天依据所居天人福报,行善之人福报大小分为六重:一、四大王众天,二、忉利天,三、善时天,四、兜率天,五、乐化天,迎悼弃六、他化自在天。越往上的天,其天人福报越大,同时对欲的贪着也越轻,后者为前者的因,前者为后者的果。
色界天、无色界天描述的实际上是小乘四禅八定的各种心的境界。《佛说阿那律八念经》中说:“何谓四禅。惟弃欲恶不善之法意以欢喜,为一禅行;以舍恶念专心守一不用欢喜,为二禅行;欢喜以止,惟如法观觉见苦乐,为三禅行;又弃苦乐忧喜悉断而住清净,为四禅行。“
修四种禅定的前提是已经确立“色身散我不灭,色身非我;诸受皆为苦;心无常;诸法无我;我因造作善不善业而有善恶果报生死轮回“之正见,也称正智心。并在此基础上修心,减轻贪嗔痴三大烦恼。否则很难入定。
色界天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了一种念。分别为欲恶不善念;觉观外尘念;轻安喜念;苦乐忧喜观念。
无色界天也有四大重,每重代表断除一种想。分别为包括色想、识想、想想、非想想。
人道众生行一切事之先,先起意,故翻为意;又,此道众生于世苦乐,顺逆之境皆能安忍,故亦名为忍。人道在此单位世界中,分布于四大星球之上东胜神州、南瞻部州,西牛贺洲,北俱泸州。其中各大星球上之人道众生,身形与寿命,土地和资源各有悬殊差别;但,每一星球上国土或土地上的人种,发肤颜色,风俗习惯亦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