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这种预测方法并非江湖上目不识丁的卜者或盲者可以掐指推算、信口开河的,在华夏民间不如四柱流行,反过来讲,也正因为如此,紫微斗数才少了点庸俗性、玄虚性、迷信性,伴随着世界性的“易经热“、“命理热“、“信息预测热“的不断形成高潮,在现代文明程度较高等地蔚然成风。
紫微斗数由唐朝的琴堂五星术及十八飞星合并改良而成。
在紫微斗数之前,琴堂五星术是非常流行的,而五星术和子平八字术一样,采用过节气排命盘的方法。具体原因是,每隔一甲子,太空中的这七颗星都会大致回归到之前所在的位置:金星的公转周期是1.62年,乘以37.03约等于1甲子;木星的公转周期是11.862年,乘以5.05约等于1甲子;水星的公转周期是0.32年,乘以187.5约等于1甲子;火星的公转周期是1.9年,乘以31.57约等于1甲子;土星的公转周期是29.88年,乘以2.008约等于1甲子。月球的公转周期是0.08年,乘以750约等于1甲子。
根据以上算法,我们不难得知:这六颗星每隔一个甲子,其位置都会大致回归,但不是和之前的地点完全重合,而是有误差的。其中金、木、土、太阴都还好说,误差并不大;但是水星、火星的位置却差的实在有点远,所以无论采用什么计算方法,五星术都会越来越失准。王亭之将五星术的失宠归罪于“算法不精确“,其实是错怪了古代先哲。照令东来的计算、分析,是因为“水星、火星的位置浮动导致星象的甲子回归法则失准“,七颗星错掉了两颗,当然没法做到更加精确。
在“琴堂五星术“渐渐失准的时候,“紫微斗数“应运而生。与五星术采用的是“甲子轮回法则“和“金、木、水、火、土、日、月“七颗星不同,斗数使用的是“年度轮回法“,主体是“南北斗正曜“和“太阳、太阴“两星。
南北斗星曜的“年度轮回“相对于五星的“甲子轮回“,有如下优势:紫微斗数安星的误差更小。令东来可以保证,200年前的阴历2月17日跟今天相比,南北斗等星在星空中的位置都是相同的,即使有偏差,也是极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紫微斗数只看太阴历,根本不需要过节气,因为节气是按太阳的位置来排的,紫微斗数的星曜排布只以紫微星的位置来排,跟太阳的位置没有任何关系。而紫微星的位置几乎是不动的,北宋时紫微星离正北天极差6度,而现今只差1度不到,可见1000年的时间过去,紫微星仅仅只变动了5个度数,这在星盘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个宫是30度。
紫微斗数并不重视太阳的具体位置,因为在紫微斗数的创立哲学里,太阳是否跨过了黄经315度、当天是否已经立春都不影响南北斗正曜的排布。我们所要看的,无非是研究出生时是白天还是夜晚。
紫微斗数是从“五星术“中吸取到星曜安宫的算法,又从“十八飞星“里面吸取到“星曜实质化“的论命法则,还加入现实中的许多重要元素,三者合一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