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稀里糊涂的又过去三天,假期即将结束。
今天是10月7号,明天就要开学了。云丫又开始收拾行李,这次她把姥姥做的一些干菜,塞进自己带来的背包里带回去给妈妈吃。
等到下午3点多,她不舍地告别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和来时装东西的包袱去了村口等车。
虽然舍不得,但云丫知道,下次放假又能回来,还能带上更多城里的新鲜玩意儿给家人和朋友。
穆淑云把她送到村口等公共汽车。等了一会儿,车还没来。云丫四处张望着,眼神中透着期待与一丝焦急。
如果3点半还坐不上汽车,她怕耽误的坐不上车,明天就不能去上学了。
穆淑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云丫,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要是缺啥东西就给你妈妈要,别委屈了自己。”云丫乖巧地点点头。
穆淑云又掏出10块钱,送到云丫手心里。说道:“在城里想吃啥就买啥,千万别亏了自己肚子,记住了吗?。”
云丫欢喜又感激的攥着钱,小心翼翼的把钱揣进口袋里。
眼睛含泪脸上却笑着说道:“姥姥,你放心我不会亏待自己的。等放了寒假,我就自己坐车来。”
穆淑云也是抹着眼泪,点点头:“行,放假第二天就来,昂,别忘了,姥姥在家等着你回来。”
这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汽车缓缓驶来。云丫抓紧了手中的包袱,心中既兴奋又难过。
车子停稳后,穆淑云帮忙把包袱递给售票员放到车上。云丫踏上了车踏板,回头看了看姥姥,眼泪汪汪的说道:“姥姥,我走啦。”
穆淑云挥着手,眼里也含着泪花,“去吧孩子,路上注意安全!等到了汽车站去找你二姨,她在车站卖冰糕,你下车就能看见她。让她送你回家。”
云丫挥手道别“行,我知道了,姥姥,你回去吧!”
车子启动,云丫透过车窗看着站在原地逐渐变小的姥姥身影,心里默默许下承诺长大了一定要孝敬姥姥。
车内人不少,大家都带着大包小包返程或者外出务工。
云丫找了个位子坐下,抱紧自己的小包袱,里面装着姥姥满满的爱。
车里终于安静下来,她坐在车上,又开始哗哗掉眼泪。云丫偷偷把眼泪擦干,怕别人看见笑话自己。
她努力克制自己别哭,绞尽脑汁的想着开心的事情。可是所有的开心,好像都是在姥姥家发生的。
在城里也认识了几个好朋友,但是一想到学校的老师,她还是挺怕的。
她们现在的老师都是骂人精,打人狂。云丫发现思绪跑偏了,又认真的回想在村里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这样想着,就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云丫四处观望车上的人。旁边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女孩,坐在那里发呆。
突然,车子猛地一震,司机骂骂咧咧地下车查看。原来是轮胎陷进了一个大坑里。
众人纷纷抱怨起来,云丫也着急得不行,她担心这样下去赶不上转乘的车。
就在这时,旁边座位上一直沉默的小女孩开了口:“姐姐,咱们一起下车看看能不能帮帮忙呀。”
云丫犹豫了一下,便跟着下了车。两人大喊着:“叔叔阿姨们帮忙找几块大石头垫在车轮下,这样车轮就能上来了。”
其他乘客见状也过来搭把手,费了好大劲儿,车子终于重新上路。
云丫对小女孩充满了好奇,两人开始聊天。小女孩说她是去投奔城里的亲戚,对未来很迷茫。
云丫安慰她,并分享自己在城里上学的经历。俩人留下了联系方式。
云丫把自己学校的地址留给了她。因为她现在还不知道妈妈家的具体地址怎么写。
车子到站后,云丫看到了二姨,她跟二姨讲了小女孩的事。
二姨热心地带着小女孩一起走,说是先帮她联系亲戚。
云丫拉着小女孩的手,心想这一路的意外收获。
不仅结识了新朋友,还学会了面对困难时要积极应对,心情也没那么沉重害怕回学校了。
二姨把小女孩送到了一个熟悉的小饭馆。根据女孩拿出来的电话号码,用公用电话给拨了过去。
让她亲戚来“心意饭馆”接人。电话那头千恩万谢后,才挂了电话。
小女孩又想起,自己还没给云丫留电话号码,又拿出纸笔开始写电话号码。
云丫不好意思的说道:“那个……不好意思,我们家没有安电话。”
小女孩笑的很甜说道:“没关系,以后有电话了就打给我。现在可以给我写信联系。”
云丫赞同道:“好,好的,我一定给你写信。”
二姨和云丫交代好饭馆老板帮忙看好女孩,才离开的。
云丫一边走,一边和二姨聊天,不知不觉就到了奶奶的门面房。
经过门面房后面的小胡同往北走了五分钟就看见了大门。
大门是开着的,云丫直接走了进去。二姨推着车子跟在后面。
孔秀娟见二妹妹来送女儿了,赶紧迎上前和妹妹打招呼。俩人聊了起来。
云丫则是去了卧室放包袱。
孔秀娟问二妹:“现在天冷了,冰糕不好卖了吧?”
孔秀珍回答:“是啊,生意比夏天差多了。现在也就中午头上,能卖出去十多个冰棍。再过几天我就不干了。”
孔秀娟问道:“你不干,准备去干什么?还是想歇一歇。”
孔秀珍道:“先歇两天,想想再说。我婆婆也不想给看孩子了,这几天就在搞事情。”
孔秀娟问道:“她搞什么事情?她又没事干,不给帮忙看孩子,想干嘛?”
孔秀珍道:“她不知听了谁的挑唆,想要钱。看孩子得给她发工资,她才愿意继续看孩子。”
孔秀娟叹口气:“我以为你婆婆是个好的,没想到天下乌鸦一般黑。”
孔秀珍道:“人本来就是自私的,谁也不想白出力。虽然是她家孙子孙女,她也想要点好处。”
孔秀娟道:“如果你能挣到开工资的钱,还有余钱,给点到也行。要是开了工资,挣不到钱了,不划算,还是自己看孩子吧!”
孔秀珍连连点头赞同姐姐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