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盼盼和王三妞看到还有这么多人没打上饭,就主动上前帮忙。
众人互相打了招呼。
“队长,来,一起吃点。”董会看到陈向阳过来,就招呼道。
“会哥,”年十八岁的郑重摇头道,“队长指定是吃撑了才出来的,没看到队长的肚子都大了好几圈了吗?”
跟怀了五六个月的孕妇有得一拼。
“噗……”
“哈哈哈……”
这话一出,周遭的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是爆发出哄笑声。
“你这臭小子,皮痒了是吧?”刘海也是笑得直不起腰来,“竟然还敢打趣起队长来了?”
陈向阳对于队员们的调侃,不但丝毫不以为意,相反,还喜闻乐见。
队员们相处越是融洽,配合起来就会越好,干起活来就会事半功倍。
“那可不,”陈向阳挑了挑眉毛,一脸得意,“紫家大嫂做的饭菜,你们又不是没吃过。”
众人听他这般说,吃着竹盘里的大肥肉膘子,回味着杨盼盼做的丰盛无比的饭菜,吃得更香了。
出来干活,哪有不受苦受累的。
只有在梧桐村,他们身心都是愉悦的。
这儿没有歧视,没有那些个膈应的高低贵贱之分。
大家伙儿吃的、喝的,都是一个大锅里熬出来的,完全一样的饭菜。
如果非要问,有谁吃得不一样?
那当属他们的神仙小师姐了!
没错,私下里,向阳施工队的所有成员,都尊称紫宝儿一声“小师姐”。
紫宝儿看着和谐相处的众人,也是特别高兴的。
这样才叫生活,天天勾心斗角,搞些没用的宅斗、宫斗,有啥用?
还不如想想怎么赚大钱呢!
……
溜得差不多了,紫家一众人就回返,路上就碰到到紫家小课堂上课的人。
经过上次的术数比试,又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加入了小课堂。
比如,赵庭的弟弟赵栋和赵珏。
李月季的三儿子赵路和女儿赵彤。
还有赵瑞柯和赵瑞瑜小哥俩,以及他们的堂叔和堂姑。
紫宝儿依旧是按照学习进度,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
今儿个,紫宝儿就让赵立智和小四小五带着他们一起学习。
他们三人对于稍微简单的加减乘除已经是完全掌握了。
紫宝儿下一步要教给三人的,就是快速心算的技巧,以及列竖式计算复杂的数字。
赵晨曦来得比大家稍早一些,喝下紫宝儿给他准备的灵泉水,就乖乖坐在角落里。
“赵庭,”赵立智叫道,“你来回答,三七多少?”
赵庭昨天才刚刚开始背诵九九乘法口诀,还不是很熟练,就急得抓耳挠腮,憋了半天,愣是没憋出来。
“三七多少来着?”他小声嘟囔着,还踢了踢坐在身旁的紫三郎一下。
紫三郎抬头看了他一眼,压根就没搭理他。
赵庭一咬牙,硬着头皮小声念叨着,“管他三七二十一的,就是二十八了。”
于是,赵庭大声回答道:“三七二十八。”
紫宝儿无奈地翻了个大白眼。
这个逗比!
“噗……”
小四说得口渴,刚喝了口水,还没来得及咽下去,就被赵庭的答案雷着了,“噗”得一口就喷出去老远。
幸好他是背过身来喝水的,要不然还不得喷个谁满脸的。
小五就没有这么隐晦,而是直接“哈哈哈”大笑起来。
指着赵庭笑个不停。
赵庭也不恼,挠挠脑袋,自己也跟着“呵呵”傻笑起来。
“这不是忘了吗?”说完,他还不耻下问地问道,“三七到底多少来着?”
“三七二十一。”赵立智也是憋着笑回道。
“别逗了,”赵庭看着闷笑的赵立智,一脸你正经点的表情,“快点说,三七到底多少来着?”
小四再也忍不住了,也“哈哈”笑起来道:“庭叔,立智叔说得没错,三七就是二十一。”
“真的吗?”赵庭一副别骗他的样子道,“三七真的是二十一?”
“真的,再真不过了。”
“天呐,三七什么时候变二十一了?”
他怎么不知道的?
课下得好好问问,是每天的得数都是不一样的?
还是分单双号?
他这是多么得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啊!
紫宝儿再也听不下去了,站起来直接去找顾辞了。
顾辞正在正屋和吴余商量做书包的事情。
“阿娘,”吴余温柔地说道,“要不咱们用些好的布料来做?”
她觉得能进学堂学习的,手里都是不差银钱的。
用粗麻布,他们可能会瞧不上眼。
顾辞听了,却是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头,不大赞同地道:“好的布料,成本太高了。”
好的布料,价钱本就贵,再加上手工费,做出来的成品背包价格肯定不会低。
只是不知道学堂里的学子家境如何,如果都同他们家一般,想必是不会舍得购买的。
免费做,一个两个的还可以,大批量的,他们又没有那个财力。
紫宝儿顺着长凳爬进门槛,就听到顾辞和吴余在探讨什么布料的。
“阿娘。”
紫宝儿拍拍炕沿,吴余就要下地抱紫宝儿。
顾辞连忙阻止了她,自己起身把紫宝儿抱到炕上。
“还没下课呢,怎么就回来了?”顾辞看到小闺女皱巴着一张小脸进来,轻声问道。
“唉,”紫宝儿小小地叹了口气,对了对小手指,不好意思地道,“他们太笨了。”
说完,那小眼神还往窗外瞥了一眼。
背后说人“坏话”,可千万别被抓包啊。
吴余看着紫宝儿呆萌的小表情,“噗嗤”笑出声来:“他们那样的,才是正常人。”
如果都像小姑子这般聪慧,岂不都是仙人了?
顾辞也乐呵呵地看着小闺女,笑道:“刚开始学习,都会有一个过程,慢慢学多了,也就好了。”
“唉,太愁人了。”紫宝儿抓了抓软趴趴的头发,还是忧愁地转移话题道,“阿娘和三嫂嫂在说什么?”
“阿娘在说做书包用什么布料比较合适?”顾辞叹息道,“你三嫂嫂说,用些好点的布料。”
“但是阿娘觉得用好布料,成本太高,有点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