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三郎“吁……”地停下牛车,把俩小子挨个儿给抱下来。
紫二郎也过来帮忙,把牛牛牵到后院,喝水、吃草。
花花看到牛牛回来,也是“哞哞”叫着打招呼。
鸡窝里的鸡,但凡是从空间里出来的,都“咯咯哒”地和牛牛打招呼。
牛牛也抻着脖子,“哞哞”地回应着。
一时之间,后院就是一片的“咯咯哒”和“哞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吴余往水盆里舀半盆水,端过来,等着紫三郎和小四小五过来洗手。
王三妞已经把桌子摆放好,杨盼盼一盘一盘地端菜上桌。
“开饭咯……”紫家后院响起王三妞独特的呼喊声。
众人齐齐奔向后院。
“三郎回来啦。”
陈向阳边跟紫三郎打招呼,边甩了甩手上的水,也学着紫三郎在身上擦扒了两下。
这一连串的动作,看得紫宝儿嘴角抽了抽。
学好太难!
可是,学坏,真心太容易了!
今儿个的主食,依旧是大白米饭,主菜是家焖黄花鱼和白菜猪肉炖粉条。
粉条是紫宝儿第一次从空间里拿出来。
因为,紫宝儿想吃,杨盼盼就专门挑出几根,焯水的时候,特意多焯了几分钟,软烂了。
杨盼盼就把粉条和切得碎小的白菜单独盛了一小碗,放到紫宝儿的面前。
紫四郎、五郎和小一二三,都去了学堂不在家,也就没必要分桌,大家伙儿又都挤在一起吃饭。
只不过杨盼盼把每样饭菜,都分装成两大盘。
不用站起来,每个人伸手就都能够得到。
陈向阳依然坚持在紫家用饭。
这个粉条,他之前可是听都没听说过。
他也很好奇,紫家怎么就有这么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东西。
但是,他也是个有分寸的人。
不该问的绝对不会去问,不该知道也绝对不会去打听。
在紫大山说了开饭之后,陈向阳的筷子就精准地伸向了这道新菜,白菜猪肉炖粉条。
一口下去,白菜软糯,又不失嚼头。
粉条,滑滑溜溜的,实在是不好夹。
陈向阳也不客气,端着碗就站了起来,夹了满满一大筷子,顺着碗边滑了进去。
他把粉条塞进嘴里,滑滑的,吸满了汤汁,夹杂着白菜的甘甜和肉香,香味四溢,让人陶醉其中。
这道菜,是后世北方的一道名菜。
尤其是大冬天的时候,家家饭桌必备。
陈向阳忍不住眯了眼睛:“太好吃了。”
他都不想用其他的词汇来形容了。
小四马上跟拍:“大伯娘做的饭菜,就没有不好吃的。”
他家阿娘正好相反,做得饭菜就少有好吃的。
不能说少有,而是压根就没有。
小四说完,还下意识地瞥了王三妞一眼。
那意思不言而喻,懂得都懂。
王三妞:……
别以为她没看到他那嫌弃的小眼神。
王三妞也站起身来,夹了一大筷子猪肉白菜,粉条滑溜,着实不好夹。
王三妞也不嫌弃,把大白菜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嚼得起劲。
“这鱼也很不错。”
紫二郎赶紧岔开话题,还给他身边的嫌弃亲娘的儿子挑了一块鱼肉。
紫三郎大口吃了几口菜,肚里有了垫底的,就开口说道:“阿娘,这次送他们去学堂……”
顾辞一听紫三郎说到去学堂,精神立马就紧张起来。
“学堂怎么了?”顾辞反问道。
紫三郎看了看顾辞道:“学堂挺好的,就是五郎……”
“五郎怎么了?”紫三郎的话又被顾辞打断了。
众人都是紧张地看看顾辞,又侧头看看紫三郎。
紫三郎也很无语:“阿娘,您别紧张,五郎挺好的。”
他干脆放下碗筷,直接说道:“阿娘,您听我说完。”
“五郎他很好,四郎和小一二三也都很好。”
“是他们背到学堂的那个书包不好了。”
众人:……
书包?
书包怎么就不好了?
紫宝儿也从碗里抬起头来,不解地看着紫三郎。
紫三郎无视众人投来的疑惑的眼神,自顾自地端起碗,慢慢悠悠地喝上一口汤。
他这才悠哉悠哉地继续说道:“我返回来的时候,就碰到四郎和小一在路边等我,后来小二和小三也追出来了。”
紫三郎三言两语就把过程简单说了一遍。
“他们北晖学堂里,好多人都想要那个书包。”
“四郎他们没敢应下,就让我回来问问阿娘,能不能给他们也做一个?”
“如果能,我明天就再去趟北晖学堂,跟四郎他们说一声,他们也好做个统计出来。”
听到这儿,顾辞悬着的一颗心,这才算是放了下来。
想到五郎这次回来时那蔫头耷脑的模样,她这心里就像是被猫儿挠了似的,担心得不得了。
唉,当初真是不应该由着他的性子,去什么北文学堂。
北文学堂有赵江河那样的搅屎棍在,怎么可能顺心?
吃完晚食,收拾完碗筷,该刷洗地刷洗,该控水的控水。
紫二郎还勤快地把水缸装满水,气得紫宝儿掐腰盯着他看。
紫二郎一转头,差点踩到身后站着的紫宝儿,吓得他“哎哟”一声。
他赶紧把紫宝儿抱开:“妹妹,怎么悄无声息地站在哥哥身后,万一不小心踩到你怎么办?”
这个三头身的小豆丁哟喂,谁还能总低着头啊?
紫宝儿嘟着小嘴儿就是不说话,用手指了指水缸。
紫二郎一拍脑门道:“妹妹,哥哥忘记了,一下子就把水缸灌满了。”
这个水缸里的水,是专门用来做饭的。
紫宝儿曾经告诉过顾辞,这个缸里每天只装大半缸的水就好。
方便她每天输入灵泉水。
一直以来也都是这么执行的。
可能今天紫二郎粉条吃多了,脑子被缠住了,就自动屏蔽了这件事情。
忙活完的紫家人,集体出动了,去村子里散步消食,顺便去看看工地,帮把手。
紫宝儿依旧是坐在紫大山的肩膀上。
坐得高,看得远,视野开阔极了。
工地上的匠人正好在排队打饭。
已经打好的,就坐到一边,三五成群的,边吃边唠嗑。
还没轮到的,也不着急,慢慢悠悠地一个挨着一个。
好饭不怕晚,早晚都有份。
说不定晚点的汤汤水水,料更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