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旦把贪官们都收拾了,是,这确实是解气了舒服了,可谁来替大秦做事呢?
赢野不是什么嫉恶如仇的清官,也不是什么励精图治的干吏。
他是大秦的储君,未来的皇帝!
所以站在赢野的位置上来说,他只能暂时忽视掉某些问题。
“治标,治本……”
赢野默默念叨着这两个词汇,脸上的表情越发的凝重。
若想治理尸位素餐,人浮于事的冗官,赢野当然有很多办法,甚至他已经准备筹措‘考成法’,通过设定各种标准化的‘绩效’,来评判官员们每一年的工作。
考成法!
由自商鞅,王安石后,近代前最后一位大改革家张居正所创的考成法!
所谓考成法,是指各部各司都将把所属官员每一年应该办的事情,设定好期限,分别登记在账簿上,由九卿,御史,及其下属们,逐月进行核实检查。
这样就足以形成一套考评与纠偏相结合的办法,改变以往大秦升迁贬谪官员的考评办法。
而在拥有了这套考评体系后,赢野再把九卿慢慢都转变成自己的储君党,届时此法自然能剔除掉大多数的冗官,将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提拔上来。
不过这件事情赢野倒是不太着急,毕竟官吏法才刚刚施行,还没稳定下来,贸然又行新法,不提手下人会如何阳奉阴违,单单是政策的多变性,就足以让一些有心改革的官员心生畏惧了。
而且。
冗官好治。
贪官污吏才是真正难治的!
如后世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杀得大明官场血流成河,动辄便将官员剥皮充草,甚至在明朝初期到了无官可用的地步,一些官员甚至是戴着脚铐坐在衙门里审案。
可如此严苛的刑法仍然没有杜绝官场贪腐现象,反倒让大明官场的风气愈发败坏起来。
原因是什么?
当然是朱元璋太小气,舍不得给官员们俸禄,许多大明官员们穷经皓首一辈子,好不容易当上官了,结果比没当上官时更穷。
这操作,逼得许多官员不得不贪!
所以赢野也在构思,预备在近期某个时间点,在朝堂上提一提涨薪的事情。
毕竟人所贪图的,无非就是钱权名色四个字。
名,色,权,这些都还好说。
在嬴野所构造的未来大秦政治体系中,名和权都需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取得。
色嘛,这玩意不好说。
而钱这个问题,自然需要狠狠涨薪,配合严酷的官吏法考成法,以及官员监察体系,来狠狠抑制官员们的贪腐行为。
但是这里又引出一个点来。
涨薪需要钱,现在修生养息中的大秦,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委实没有太多的余粮了!
打仗要钱,出海要钱,稳定边疆要钱,就连新币流通发行,前期也需要朝廷垫付一大笔资金,后续才能逐步收回成本,继而从新式钱币上盈取薄利。
所以大秦没钱!
别说给官员们涨薪了,单单每年的军饷都有点受不住!
这也是秦朝时期徭役如此盛行的原因,毕竟朝堂没有钱征集民夫,只能通过法律的手段,强制黔首们无偿为大秦付出劳动。
这里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秦朝,乃至宋朝时期,流通的货币主要以铜钱为主。
因为彼时华夏还没有大规模开采白银,同时华夏的白银储量也很低,宋朝巅峰时期每年课银量也只有两万两左右,秦朝的白银开采量就更少了。
一直要到张居正改革后,大规模施行海外贸易,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华夏,白银才正式承担起华夏货币的职能。
所以现在赢野推向民间的银币,数量是非常少的,价格也很高昂,寻常人家根本消费不起。
而能够用得起银币的人家,往往也是将其收藏起来,作为类似‘纪念品’一样的存在,实际上也没怎么在民间流通。
但是关于大秦没钱这个问题,赢野其实早就想好了出路。
出海!
赢野之所以一直主推徐福出海这件事情,什么海外扩张,华夏千秋功业之类的说辞,其实都只是次要原因。
说白了就是为了钱!
毕竟现在虽说航海技术还不发达,大秦的巨舸还不足以抵达后世那些顶级白银出口国。
可是临近南海郡的倭国,却是一个最完美的代餐!
只要徐福能在茫茫大海上寻找到扶桑岛屿,找到石见银矿的话。
那么终秦一朝!
都将不再为钱这件事情担忧了!
而且等徐福彻底殖民了扶桑岛后,从此倭国便将是华夏的自古以来之地,同时也将成为大秦对世界海外殖民的桥头堡,将大秦的海上贸易路线彻底打通!
至于后世的倭寇侵华?
呵呵,更是彻底沦为空谈!
毕竟现在的倭国还处于弥生时期,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徐福的两千秦军精锐,足以踏平扶桑岛屿上所有的反抗者!
这应当是‘大秦侵倭’才对!
前提是徐福能够找得到扶桑岛屿!
这也是赢野给徐福许诺那般多的丰厚奖赏的原因。
“不过徐福的心腹昨日到了咸阳,竟跟我说,找到了一些曾经去过扶桑的临海越族之人,这次会带着这些越族人一块前去寻觅扶桑岛屿。”
“莫非在历史上的徐福,便是靠着那几个越族人,最终才找到了扶桑岛屿,带着两千童男童女在扶桑称王的吗?”
赢野默默喃喃着。
一想到徐福找到扶桑岛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心中的阴郁不由得一扫而空。
石见银山!
这可是银产量曾经在接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超级银矿!
年产百万两现银都只是石见银山的底线!
更莫说。
倭国地界上,略次于石见银山的超级银矿,还有非常之多!
现在大秦武德充沛,论军事战力超越了彼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所以只要赢野能够搞定钱的问题。
届时莫说什么极南之地了,真要把如日中天的孔雀王朝给打下来,那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张耳与李左车联手演了一出好戏的情况下。
很快。
失去了阻力的李左车,立即就带着御史们前往地方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反贪巡回检查。
张耳带着一众御史,横扫各地铸币局司,只要有贪赃枉法之人,直接当场拿下,后续交由有司会审。
至于查案时牵扯到的其他非铸币司部门的官员,张耳与御史们则是一概不理,绝不给任何人扩大这场反腐风波的机会。
在张耳与李左车的合作配合下。
仅仅半个多月的工作,各地的御史们就揪出了六十多名铸币司内部的蛀虫官员,至于等闲吏员,更是直接下狱了近四百人。
大秦全国铸币司的风气,瞬间为之一清!
李左车成功将全国铸币司清理了一遍,为接下来的新钱币铸造和流通工作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而张耳同样受益匪浅,除了李左车的人情和赢野的‘印象分’外。
这次他带着御史们前往各地铸币司局抓捕贪官污吏,也是进一步的推升了御史在地方上的影响力,毕竟此前御史一直待在中央,虽然有着监察百官的恐怖权势,可终究有些一叶障目,长期待在中央,缺乏对地方官员的管控监督。
而此番借着协查铸币司局的名义,张耳也成功在各地扩张了御史的影响力,让底下的御史们对他愈发信服,说来张耳反倒成了此事中收益最多的人了。
而另一边。
李左车在清洗了各地的铸币司局后,这才彻底放下心来,直接力排众议的又提拔了一大批干吏,丝毫不顾什么任人唯亲之类的风言风语,强势的填补上了那些被抓贪官和冗官的缺。
在忙完了人事调动工作后,我们亲爱的李左车同学,也终于将铸币权,从中央下方到了地方上。
没办法。
大秦的半两钱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洪流了!
朝咱们迎面而来的新式钱币,已经在咸阳周遭引发了巨大反响与热捧,用后世的话说,现在新钱币的数量,远远跟不上黔首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所以扩大铸币权势在必行!
不过李左车虽然年轻,却绝不是毛毛躁躁的人,在确定扩大铸币权后,他再度找到张耳与萧何秘议,决策如何监察各地铸币司局的问题。
而对于张耳与萧何二人而言,其实都很愿意与李左车打交道,所以对于这次秘谈也格外上心。
没办法。
三人简直可以说是各取所需。
李左车自然不必多说了,只要办好了这件事情,未来他这个‘大秦最热新人’,都能够把新人二字给摘除掉了!
而萧何这边,赢野也答应过他,只要萧何处理好李左车与刘邦这两件事情,起码也会保他一个九卿的位置。
萧何的野心甚至更大,预备在九卿这个位置上待个几年,熬熬资历后,直接就往丞相位置上挤了!
至于张耳嘛……
开玩笑!
监察各地铸币司局,应该怎么监察?
当然是得出动御史,前往地方,实际调研,然后将贪赃枉法的罪官们抓捕归案了!
这又是一个扩大御史们在地方影响力的好机会啊!
张耳身为御史头头,对这种事情当然是一百万个欢迎,反正他没有什么利益损失,反倒会得到手底下一票御史们的拥护爱戴,为他以后晋升也大有好处。
所以三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
张耳负责出力,御史那边如何调动,怎么监察好地方铸币局,都由他负责。
萧何则负责出谋划策,规划整体,李左车提供一些监察地方铸币局的细则,完善众多细节。
三人齐心协力下,很快便弄出了一套具体的方案来,随即便由萧何带去找到赢野,由赢野亲自过目拍板。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说赢野说过不要再在铸币和新币流通的事情上麻烦他,可有些东西必须由他拍板决定,手底下人即使胆子再大,也不敢这么逾越权力的啊。
而赢野对于这份方案的内容倒是不置可否,没有表达什么看法,只是在扉页上画了个‘勾’,表示自己同意了。
不过赢野这么一点头后,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简单了许多。
先是由张耳率先带着一群御史,在朝堂上公开发难,表示之前抓捕的铸币司局的贪官实在太多,由此证明地方监察体系有着严重缺陷。
在张耳一番舌绽春雷的演讲之下,满堂文武莫不敢与其交锋,而张耳也顺势提出,要建立一只长期的地方巡回监察小组,由资深御史亲自带队,不定时的巡回监察地方。
当这个设想被提出后。
朝堂上,登时一片哗然!
就连李斯,王绾这些文官领袖们,都不禁神色一变,不知道心里在想些什么。
至于其他百官的反应就更大了,反对声瞬间充斥在整个朝野。
大家反应为什么这么大呢?
因为御史虽说是负责监察百官,可一直都待在中央,直白点说的话,那就是只监察高级别的官员,级别低的官员,御史压根都懒得搭理。
而正是因为这种情况。
导致大秦各地的地方官员们,其实严重缺少监督,在地方上肆意妄为的话,稍微打通点关节,便不会传到朝廷上来。
而御史如果去了地方上,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毕竟御史可不像是寻常官吏,身份特殊,地位清贵,往往不屑于和任何地方官员同流合污,更莫说贪污受贿之类的了。
毕竟。
御史们的功绩就是拍苍蝇抓老虎!
只要能扳倒一只大老虎,那么这名御史不说是简在帝心吧,未来的前途那也绝对算得上平步青云了。
而正是因为御史这般特殊的身份,导致其一旦去了地方,往往根本不会顾忌地方官员们背后的复杂人脉网络,动辄就是要把事情追查到底,即使捅破天也不在乎,完全不会管什么政治影响之类的事情。
所以如果张耳的设想真的施行得话。
不用说。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秦各地都绝对消停不了了,说不定还会有一些大臣被掀下马,被某些事情牵扯继而锒铛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