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怎么让东越王老老实实的执行你说的那个计划,这就是萧先生你的事情了,孤有其他事要忙,这件事情便交给箫先生全权打理了。”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嬴野继承的当然不可能是扶苏的基因,而是由嬴政隔代遗传的。
盖因如此,赢野早就学会了自己大父甩手掌柜的套路,之前铸币的事情便是完全交给李左车打理,自己只关心结果。
现在的萧何嘛……
同样如此!
若是此人能处理好百越的事情,赢野不介意大方的给出一个未来的九卿之位。
而听到赢野竟要他全权处理百越之事,萧何瞬间心中一阵激荡,兴奋的简直要原地蹦起来了!
萧何的激动是有原因的。
恰如之前的李左车铸币一事一般。
任何事情有了全权二字,职权范围便和之前不是一个概念的了。
责任越大,风险越大,同样的获得好处也越多!
而相较于铸币这等千秋留名的功绩,收复百越不但论功绩丝毫不逊色,并且还需要调动大军,黑冰台谍子,乃至大秦的方方面面之力,方才能最终实现。
这等大事交由他全权处理,可想萧何短期内的权势会膨胀到什么地步了!
而一旦由他萧何主导完成了此事。
届时。
萧何单单论功绩和资质就能晋升九卿!
……
……
与此同时。
南海郡。
忙着出海的徐福,已经来到了位于南海郡的造船场中。
“殿下让我全权配合你。”
“你对出海巨舸有什么形制,内部结构上的要求,我都会争取满足你,毕竟你徐福才是出海的人。”
“毕竟我虽然懂造船,知道一条船如何才能平稳的行驶在大海,却不了解海上的风浪会有多大,船板需要多厚才能挡得住风浪的侵蚀。”
墨矩很是客气的对徐福说道。
现在墨矩和一众墨家弟子,因为赢野所说的‘大学’之事,各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埋头苦干,成天浸在了造船场中。
墨矩等人也并不是迂腐之人,很清楚懂得造船与实际出海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当然需要征求徐福的意见,以便对新式巨舸做进一步的调整改良。
而见到墨矩如此客气,徐福也颇有些受宠若惊,连忙摆手恭敬道:
“先生客气了,在下不过是给殿下跑腿的人罢了,不过此事事关殿下的出海大计,的确不能马虎丝毫,且容我细细与先生道来。”
此番徐福并非孤身一人来造船场,与他同行的还有几个越族人,均是沿海一些越族部落的海上好手,是徐福在离开百越前特意找东西越王要来的。
事实上。
徐福自个也没出过海,对海上远航之事一无所知,不过既然赢野将此事交给了他,徐福当然得想办法争取找到那座赢野口中的扶桑海岛了。
很快。
通过几名越人描述的一些事情,墨矩和弟子们也是立即开始绘画草纸,重新规划起新式巨舸需要调整的地方。
“巨舸虽大,可海上飘渺,不知道多久才能寻到陆地岛屿,所以储存的淡水还需进一步增多,内部空间上要做出调整。”
“这船帆……也要重新制造!”
“还有船舵,船锚,船架龙骨,乃至船板也需要再用梧桐油……”
墨矩终究是高屋建瓴的一代墨家巨匠,仅凭几名越人口述的诸多海上情况,便立即对海上情况了然于胸,做出众多调整,并立即命令弟子们重新制造巨舸的很多部件。
而在墨矩在造船场埋头苦干的同时,徐福同样也没有闲着。
因为此番出行前,赢野提醒过他很多出海前的准备事宜,现在他也是立即开始安排人手去做了。
如橘子,茶叶,各类蔬菜瓜果,同时还要熏制大量的肉干,干粮等食物,同时徐福还特别命人寻来了大量的生石灰,木炭等东西。
根据赢野所说,这生石灰一则可以涂抹在伤口处,能够有效防止伤口化脓感染,同时也能添加到水里,起到消毒的作用。
至于木炭同样可以在饮用淡水前放置一块,能够大大清洁水源。
虽说徐福不知道赢野说的这些办法有没有用,可既是太孙殿下发的话,他当然是照做便是。
其实赢野虽然对海手们所需要的饮食一知半解,可他所说的如橘子,茶叶,木炭等东西,实际上已经接近于这个时代的最优解了。
因为海上的淡水资源虽然是最重要的,可问题是这个时代造出的巨舸,其实也并没有太大,在满载船员的情况下,根本载不了太多的物资。
关键是这个时代的船只都是通体木结构,在船上生火属于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而想要让全船官兵喝上煮沸的白开水,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除了准备各种物资外。
徐福也是命人在南海郡沿海一带,大肆重金招揽精通航海与水性极佳的船员。
毕竟南方沿海一带几乎均是各部越族的地盘,而想要出海,船员通水性,了解航海常识是必须的事情。
还好。
因为赢野将出海之事交给了徐福处理,所以徐福现在的权力可谓非常之大,轻易就调动南海郡的秦军,招来了数千名水性娴熟的水手,然后通过层层选拔,最终挑出了近千人作为水手。
至于军队方面,赢野早就特拨了两支精通水性的千人队过来,归徐福统一调度。
这两千名秦军士兵加上一千名沿海越人,也就构成了此番徐福出海寻访扶桑的主力了。
这也是赢野此前特意安排的一个数字。
毕竟历史上的徐福出海,是带了三千童男童女,外加大量水手官兵去的日本,赢野当然不可能让徐福再带童男童女去日本了,但是带两千官兵并一千越人是没什么问题的。
……
……
南海郡。
徐福的临时府邸内。
此时徐福正看着面前一名黝黑老农模样的越人,眼中露出一丝精光。
一旁的心腹赶忙踢了那老农一脚,喝道:
“张三,还不过来见过徐将军!”
张三闻言顿时双腿一软,连忙跪在了地上,朝着徐福拱手作揖。
这张三在一个时辰前还并不叫作张三,实则是因为要跟着徐福出海,才临时改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