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新鲜事儿
大年初四,晨曦初破,公鸡那嘹亮的打鸣声便迫不及待地在白庙村上空响起,紧接着,此起彼伏的叫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乡村清晨特有的乐章。与此同时,偶尔响起的零星鞭炮声,像是在为这新年的清晨点缀上活泼的音符,宣告着春节的热闹仍在延续。
白敬安的房间里,阳光透过窗户上那有些泛黄的窗纸,丝丝缕缕地洒落在屋内,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白敬安像是被这温暖的阳光唤醒,又或是被窗外热闹的声响吸引,一咕噜从被窝里爬了起来。他的脸上还带着未散尽的困意,但一双眼睛却亮晶晶的,满是兴奋。新年的每一天对他来说都像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冒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新一天的探索。
快速穿好衣服后,白敬安用力推开房门,清新的空气瞬间扑面而来。那空气中带着些许冬日的凛冽,却又混合着乡村特有的泥土和柴草的气息,让他忍不住深吸了几口。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平原在眼前铺展开来,像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大地毯。此刻,平原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一块巨大的银白绸缎,在微风中轻轻颤动。
村子里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大多是青砖灰瓦的样式,屋顶上还残留着昨夜燃放烟花的碎屑。那些五彩斑斓的碎屑,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给房屋戴上了一顶顶彩色的小皇冠,为这质朴的乡村增添了几分俏皮与喜庆。屋檐下,还挂着几串已经风干的玉米和辣椒,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丰收。
白敬安在院子里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活动着筋骨,感受着新年的活力。这时,父亲白逸堂从屋内走了出来,他的手里拿着一把锄头,锄头的木柄被磨得光滑发亮,那是多年劳作留下的痕迹。白逸堂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看着儿子说道:“安安,吃过早饭和我一起去菜园,让你见识下怎么侍弄土地。”白敬安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原本就兴奋的心情更加高涨,连连点头,心里满是对菜园劳作的期待。
简单吃过早饭后,白敬安跟着父亲来到了院子后的小菜园。小菜园不大,四周用简单的竹篱笆围着,像是圈起了一片小小的天地。园子里种着白菜、萝卜、大葱等常见蔬菜,这些蔬菜在冬日的暖阳下,散发着勃勃生机。白菜的叶片肥厚,翠绿中带着一丝嫩黄;萝卜缨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地下藏着的美味;大葱则直直地挺立着,散发着辛辣而独特的气味。
白逸堂熟练地挥舞着锄头,将板结的泥土翻松,每一下动作都沉稳有力,带着多年农耕积累的经验和技巧。他的手臂随着锄头的起落有节奏地摆动,额头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白敬安也有样学样,拿起一把小锄头,站在一旁努力地干着。一开始,他还觉得新奇有趣,动作轻快,但没一会儿,他就感觉到手臂酸痛,气喘吁吁,额头上也冒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爹,这看起来容易,干起来可真难啊!”白敬安擦了擦汗,忍不住说道。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对这项农活的惊讶和感慨。白逸堂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种地就是这样,需要耐心和力气,你多干几次就熟练了。这土地就像人一样,你对它用心,它就会给你回报。”说着,他又示范了一遍正确的动作,告诉白敬安如何把握锄头的力度和角度,怎样才能更轻松地翻土。
父子俩一边劳作,一边说着话。白逸堂给白敬安讲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种地经历,那些辛苦却又充满希望的日子。他说,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多好的农具,都是靠人力一点点地开垦土地、播种、收割,但那时候的人们对土地有着更深的敬畏和依赖。白敬安听得入神,手中的锄头也似乎变得不那么沉重了。他想象着父亲年轻时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心中对父亲和这片土地都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
在菜园劳作的间隙,白敬安还不时被周围的小事物吸引。一只麻雀停在篱笆上,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好奇地看着这父子俩干活。白敬安放下锄头,轻轻地走过去,想要近距离观察这只小麻雀。麻雀却机灵地扑腾着翅膀飞走了,只留下一串清脆的叫声。白敬安看着麻雀飞走的方向,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被菜园里其他有趣的东西吸引。他发现了一只小蜗牛正缓缓地在菜叶上爬行,便蹲下来仔细观察,看着蜗牛那背着重重壳慢慢挪动的样子,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边柳青言也没闲着,她走进厨房,准备把昨天剩下的食材做成美味的菜肴。厨房里摆放着简单的炊具,一个大大的灶台占据了厨房的一角,灶台上放着一口乌黑发亮的铁锅。柳青言系上围裙,围裙上绣着简单的花卉图案,那是她结婚时母亲亲手绣的,多年来她一直珍惜着。她熟练地切着菜,手中的菜刀在案板上有节奏地跳动,发出清脆的声响。锅里的油滋滋作响,随着她将切好的食材放入锅中,一股诱人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
她想着中午给家人做一顿丰盛的农家饭,有红烧肉炖粉条、醋溜白菜,再蒸上一锅热气腾腾的馒头。红烧肉是用自家养的猪的五花肉做的,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粉条是村里的李婶家自己做的,口感爽滑劲道。醋溜白菜则选用了菜园里新鲜的白菜,口感清爽可口。馒头是用自家磨的面粉蒸的,麦香浓郁。柳青言一边忙碌着,一边在心里盘算着饭菜的搭配,想着怎样才能让家人吃得开心满足。
正忙碌着,邻居王婶推门走了进来。王婶是个热情开朗的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笑声爽朗。“青言啊,过年好!我来借点针线,想给我家那口子缝补下衣服。”王婶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厨房。她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棉袄,棉袄上打着几个补丁,但都缝补得很整齐,一看就是个勤劳持家的人。头上裹着一条深蓝色的头巾,头巾的一角有些磨损,但依然被她整整齐齐地系在头上。
柳青言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笑着回应:“王婶,过年好!针线在柜子里,您随便拿。”说着,她走过去打开柜子,帮王婶找出针线。两人一边找针线,一边唠起了家常。王婶说起村里老张家的儿子今年要娶媳妇了,正忙着筹备婚礼呢。她说老张家为了这场婚礼,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买了新家具,还把房子重新粉刷了一遍,就盼着能把喜事办得热热闹闹的。又说村头李大爷家的孙子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一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李大爷逢人就夸孙子有出息,还说要摆几桌酒席庆祝庆祝。
这些村里的新鲜事儿,让柳青言听得津津有味。她一边听着,一边不时地插上几句,和王婶分享着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人聊得兴起,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王婶还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的趣事,她当年也是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做的针线活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她给柳青言展示了自己缝补的衣服,针脚细密均匀,很难看出补丁的痕迹。柳青言忍不住夸赞王婶的手艺,王婶笑着说:“这都是以前穷的时候练出来的,现在日子好了,可这些老手艺也不能丢。”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白敬安和白逸堂从菜园回来,两人的身上都带着泥土的气息。他们洗了手,坐在饭桌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分享着上午的经历。白敬安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在菜园的趣事,他说起那只机灵的麻雀,还有慢吞吞的小蜗牛,逗得柳青言和白逸堂哈哈大笑。白逸堂也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种地的一些艰辛和趣事,让白敬安和柳青言对过去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
柳青言则把和王婶聊天听到的村里的新鲜事儿告诉了他们,一家人一边听,一边讨论着。说起老张家儿子娶媳妇的事儿,白逸堂笑着说:“这可是村里的大事,到时候咱们都去凑凑热闹。”说起李大爷家孙子考上重点中学,白敬安一脸羡慕地说:“我以后也要像李大爷家孙子一样,考上好学校。”柳青言鼓励他说:“只要你努力学习,肯定行的。”一家人在温馨的氛围中吃完了午饭,享受着这平凡而幸福的时刻。
饭后,白敬安决定去村里逛逛。他沿着狭窄的土路走着,土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院墙,有些院墙上爬满了干枯的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晃动。路边的柴草垛在阳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柴草垛上还残留着一些去年秋收时的秸秆,散发着淡淡的干草气息。路过小伙伴小明家时,他看到小明正和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弹弓。
“安安,快来一起玩!”小明热情地招呼道。小明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和白敬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的手里拿着一把自制的弹弓,弹弓的皮筋是用自行车内胎剪成的,弹性十足。白敬安兴奋地跑了过去,加入了他们的游戏。他们用弹弓瞄准远处的树枝,比试谁射得更准。白敬安拿起弹弓,装上一颗小石子,眯着眼睛,瞄准目标,然后用力一拉皮筋,“嗖”的一声,小石子飞了出去,打在了树枝上,引得小伙伴们一阵欢呼。
他们在院子里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比赛射树枝,一会儿又比赛射地上的小石块。孩子们的欢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吸引了不少路过的村民驻足观看。有的村民笑着说:“这些孩子,过年就知道玩。”但脸上却洋溢着宠溺的笑容。玩累了,孩子们就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休息,分享着从家里带来的零食。白敬安拿出自己过年时收到的糖果,分给小伙伴们,大家一边吃着糖果,一边讨论着接下来玩什么。
白敬安告别小伙伴,继续在村里溜达。他来到了村头的老槐树下,老槐树粗壮高大,树干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据说这棵老槐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见证了白庙村一代又一代的变迁。此刻,几位老人正坐在老槐树下晒太阳聊天。老人们穿着厚实的棉袄,手里拿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他们谈论着村里的过往和新年的打算。
白敬安好奇地凑过去,找了个地方坐下,静静地听着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说,以前村子里很穷,大家都吃不饱饭,为了能多挣点工分,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一直干到天黑才回家。那时候,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白面馒头,穿上一件新衣服。另一位老人接着说,后来村里通了电,日子慢慢好起来了,现在又有了电视,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变化真是太大了。
白敬安听得入神,那些关于村子的历史、先辈们的辛勤劳作,让他对这个生活的地方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想象着过去村子里的样子,想象着先辈们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的场景,心中对这个平凡的小村庄充满了敬意和热爱。他觉得自己虽然生活在现在这个相对富足的时代,但不能忘记过去的艰辛,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夕阳的余晖渐渐染红了天边,将整个村子染成了橙红色。白敬安慢悠悠地往家走,心中满是充实和快乐。他的脚步轻快,一路上欣赏着被夕阳笼罩的村庄美景。路边的房屋、树木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显得格外宁静而美好。回到家,柳青言已经准备好了晚饭,一家人再次围坐在一起,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在这个普通的北方农村,新的一年,每一天都充满着生活的烟火气和无尽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