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群臣之中的蔡京听到曾布被罢相,脸上毫不掩饰地露出了笑容。想起刚刚曾布对自己的怒骂,他只感到此刻心中无比畅快。
片刻之后,殿内的群臣渐渐收敛了心神,想到如今曾布已被罢相,宰相之位再度空缺,不禁纷纷将目光投向赵佶,那目光之中满是期盼与渴望。
帝座之上的赵佶看着下方群臣这般反应,心中只觉烦躁至极,沉声道:“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诸位退下吧。”
说罢,便从帝座起身,宣布散朝。
武植神色平静,随众臣缓缓走出垂拱殿,踏出皇宫之后。望着眼前那气势恢宏且高耸的宫殿,他此时对赵佶已然完全失望,心境亦随之发生了变化。
起初,武植满怀热忱,一心想要改变大宋的命运,避免日后靖康之耻的发生。然而,随着他的职位不断提升,他渐渐见识到了朝堂的黑暗。
他深知,仅凭自己一个臣子的力量,根本无法改变这一局面。若想实现抱负,唯有不断向上攀爬,登上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因此,对于今日朝堂内发生的种种事情,他全程冷眼相待,对于曾布的罢相,亦毫无反应。
回到枢密院内,宗泽见到武植,出声问道:“大人,官家召您进宫是所为何事?”
武植神色平静,将今日朝堂之事以及曾布罢相的情形告知了宗泽。
宗泽闻言,眉头紧锁道:“官家此举岂不是卖官鬻爵?此乃亡国之兆啊!”
又听闻曾布被罢相,心情愈发沉重,“大人,官家如此刚愎自用,恐怕将来会生祸端。”
“宗兄,祸端已然滋生。您难道觉得江南的方腊,在攻陷两浙路后便会就此满足?更严峻的局面还在后头呢!”
说完,武植神情肃穆,沉声说道:“宗兄,即刻以枢密院的名誉传信给河东路安抚使王进,让他命韩世忠、刘光世两人集结忠义军,枕戈待旦,做好南下的准备。”
宗泽神情一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武植又接着说道:“同时传信给永兴军路兵马都总管林冲,命他集结永兴军以及吴阶、刘琦所率领的虎贲军,等候我的命令,做好开拔准备。”
武植听闻宗泽这番话,脸上顿时满是惊愕之色。要知道,忠义军、永兴军、虎贲军这三支军队皆为满员编制,每军足有五万人,算下来总计十五万大军。如此规模的兵力,一旦挥师南下,大宋当下境内的任何一支军队都难以与之抗衡。
宗泽神色凝重,沉声对武植说道:“武兄,难不成你打算实行兵谏?可眼下绝非合适时机啊。虽说当下京师的防御力量薄弱,但朝廷在各路仍然设有驻军。况且,咱们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西北一带,在中原以及江南地区根基尚浅、势力微弱,根本无法掌控全局 。”
武植看着宗泽的神情,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说道:“宗兄放心,武某并非如此鲁莽之人。下达此命令只是针对江南之地,我预感局势将会愈发恶化,之所以如此命令,只是为了将来南下江南,平息叛乱做准备罢了。”
宗泽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和武植乃是生死之交,即便武植要反叛大宋,他也定会相随,所以并不在意武植实行兵谏。只是如今并非恰当之时,刚刚也不过是出言相劝而已。
得到武植的命令后,他走进枢密院内的办公之所,写好信笺,招来亲卫,吩咐他们将两封命令迅速传往河东与陕西。
而在皇宫之中的赵佶,这两日过得那叫一个无比舒心惬意。自从他将曾布罢相之后,朝中大臣再也无人敢对他所推行的政令提出异议。
他不仅欣然采纳了蔡京提议的富商税,在汴京城中轻轻松松便收获了几百万贯钱财;而且还旧事重提,重新提出加重江南地区的赋税,把如今被叛军占据的两浙路的赋税,平摊到淮南西路、淮南东路、江南东路和江南北路这四路之中。
可如今江南方腊叛乱还未平息,当听闻赵佶再次向江南加重税赋的政令,群臣即便起初再漠然,但为保住统治阶级的利益,也纷纷进言反对。
不过现在没了曾布这位三朝老臣的威慑,赵佶完全不把群臣的劝解当回事,直接越过三省六部,向江南各路的转运使下达了谕令,群臣虽然恼怒,却也毫无他法。
三天后,此时垂拱殿内,此时赵佶神情兴奋。他刚刚收到高俅发来的奏报,奏报中称,高俅率领朝廷大军已与那叛军交战一场,斩敌十万,还明言很快便能将两浙路的叛乱平息。
望着下首神色各异的群臣,赵佶面露嘲讽之色说道:“诸位爱卿,当初你们皆不看好高爱卿的领兵之才,如今事实就摆在眼前,与那叛军交战,一战斩获十万敌军,此乃大胜,诸位还有何话可说?”
赵佶俯视着下方沉默不语的群臣,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无趣之感。他侧过头,对着身旁的内侍吩咐道:“传朕旨意,高俅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特赐封其为渤海郡侯,另赏任淮南节度使一职。”
封赏完毕,赵佶还略有深意地望了武植一眼,开口说道:“武爱卿,虽你战功赫赫,可这高爱卿也不差嘛。”
武植闻此言语,脸色依旧,面无表情,拱手抱拳道:“微臣恭喜官家,贺喜官家获此大胜,只盼高大人能够尽快平灭叛军。”
自从方腊在江南之地发动暴乱,率领摩尼教起义以来,武植便从西北之地抽调了 1000 名锦衣卫进入江南,收集方腊义军的情报。
对于高俅与叛军交战便大获全胜的消息,他得知的时间比赵佶更早。而且他深知,此时的叛军虽说遭遇大败,但其根基并未动摇,战斗力依旧强劲,高俅想要率军迅速平定方腊的义军,根本没有可能。
但看着赵佶满脸兴奋的样子,武植并未多说什么。如今官家对他已不似从前那般信任,自己又何必去自找麻烦呢?
当下的赵佶并不清楚,接下来江南地区局势的发展会让他的所作所为追悔不已。
江宁府一役,高俅率军将方腊打得大败。之后,他返回城中进行休整,紧接着便马不停蹄地率领军队奔赴两浙路的润州城下。
可不管高俅怎样在城外叫骂,方腊都坚守不出,紧闭城门。彼时,朝廷的攻城器械还未筹备妥当,高俅无奈之下,只得下令大军在润州城下安营扎寨,等待时机。
润州城内,方腊与其麾下大将齐聚一堂。“诸位兄弟,我侄方杰现已派人回来送信,其率领五万大军已抵达润州城附近。这几日,咱们着实受够了高俅那朝廷狗官的辱骂,我决定等天黑之后,打开城门,出城对城外的朝廷军队进行劫营。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王寅闻言,拱手说道:“圣公,既然方将军已率军抵达,那我等无需再忍耐。依圣公之意,待今夜子时,趁宋军休息之时,我等率军出城,并联系方将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一举击溃宋军。”
其余石宝、厉天闰、邓元觉等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他们这几日着实受够了窝囊气,待在城中,每天遭受城下宋军的叫骂,却不能出城应战。
此刻,听闻方腊下达进攻宋军的命令,石宝顿时兴奋不已,赶忙抱拳说道:“圣公,此次出战,就请让我率领教中兄弟去斩杀宋军将领,定要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
一旁的王寅听了,轻轻摇了摇头,向石宝劝说道:“石将军,您武艺高强,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宋军将领众多,您纵使浑身是胆,一人之力终究有限,实难将众多宋军将领斩杀 。”
说罢,王寅转头看向邓元觉、厉天闰、庞万春,继续说道:“不如就让邓将军、厉将军、庞将军与石将军一同前去,共同负责斩杀宋军将领,如此一来,把握便更大了。”
方腊听后,点头回应道:“甚好,就依王兄所言。”
商议结束后,方腊及其麾下的各位大将都前去准备聚集兵马,准备与宋军交战。等到夜晚子时,润州城的四面城门大开,城内的 10 万义军在方腊及其麾下将领的率领下纷纷涌出,朝着位于润州城五里之外的宋军营地冲去。
而作为朝廷大军的营地,即便在夜晚,周边也必然留有众多探哨。探哨看到润州城门大开,急忙返回军营,向高俅禀报这一情况。
高俅从睡梦中被唤醒,听闻做了几日缩头乌龟的方腊终于敢出城应战,顿时神色大喜,命令诸将即刻整军备战。
只不过此次两军刚一交锋,义军一方在石宝、邓元觉、厉天闰、庞万春等武艺高强的将领率领下,纷纷对宋军的将校进行截杀。虽说宋军战斗力强劲,然而将领一旦缺失,阵形瞬间就混乱了,不过凭借着装备上的优势,尚还能够坚持。
位于宋军后方的高俅此时并不清楚两方交战的具体情况,毕竟天色太黑。听着前方激烈的喊杀声,他内心极为激动,暗想此次定能一举歼灭方腊。
可这兴奋劲儿还没起来,早已在润州城外埋伏好的方杰就率领着 5 万义军从后方杀来。
方杰虽是方腊的侄儿,但能在义军中拥有如此高的地位,全凭自身超强的武艺。在他的带领下,径直杀向了高俅帅旗所在之处。
作为一个贪生怕死之人,高俅见方杰勇猛非凡的架势,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前方正在交战的捧日、天武、虎翼三支禁军都不管不顾了,在心腹李虞侯的掩护下,带着亲卫朝侧面匆匆逃窜。
方杰看到高俅逃窜,并未予以理会,指挥麾下的义军对正在与方腊义军交锋的这三支禁军展开围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