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活一世,上当报效君王知遇之恩保境安民,下可荣妻荫子名垂青史……”
薛虹一脸正气的跪在堂前,激情澎湃的陈述着自己的想法。
林如海坐在太师椅上浅抿一口清茶后,微微抬眸:“所以,这就是你伙同太子出卖为师的理由?”
薛虹只能耷拉着脑袋,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等着老师的处罚。
林如海看着跪在地上的薛虹终归还是心软了,冷哼一声道:“起来吧,也是将近而立之年的人了,行为处事还是这般冒失。
还有,以后和……咳咳,交朋友时注意些,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隆庆帝惦记老夫的嫡传弟子,现在做太子的还教唆景瑜出卖老夫!乐安长公主还馋老夫身子!
老夫一家子上辈子欠你们老朱家的?!
这是要把我们一家子吃干抹净的节奏有木有?!
薛虹自知理亏,连忙起身近前侍候,拍老师的马屁。
林如海看着眼前这个满意的不能再满意的弟子,最后也只是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他一眼。
“景瑜,你不觉得你现在有一些事情太过急切了吗?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乱子的。”
薛虹脸上讨好的面容也凝固在了脸上,思索片刻后,开口道:“老师,有些事情宜慢不宜快,可有些事情就是宜快不宜慢。
弟子保证,只要海军组建成功,出海远洋一次,待船队归来,一切的质疑和疑问就都会迎刃而解的。”
“可是景瑜,你要知道,现如今国库的银子恐怕根本不足以供养起一支数量庞大的海军。
天灾之频繁,几乎亘古鲜有!现如今国库的税收也只不过勉强能够达到收支平衡罢了。
就算陛下同意了你的疏奏,可这银子,又要从哪来呢?”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些事情只要去做了,总会找到办法的。
弟子不喜欢先知后行,也不喜欢先行后知。知行合一,方为弟子之道。”
林如海说的一切困难,薛虹都心知肚明。
薛虹不能错过这个时机。
千百年来都未必能碰到现如今这样的格局!
整个世界都乱成了一锅粥,但却又隐隐开始组成一个整体。
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碰巧赶上大明圣君在朝,如果因为求稳而错过了这个机会。薛虹将来死不瞑目。
大明内部的问题很多,如果想要一桩桩慢慢梳理,恐怕要花费两三代人才行。
比如隆庆帝本人,勤勉如此,在碰到大明如今的情况,没日没夜玩命努力了二十年,也才不过刚刚将大明从icu复活赛里拽出来而已。
更何况,国家的内部问题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微妙的存在。解决了一件问题还会有另外一件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薛虹给出的办法就是先走出去,让大明真正与世界接轨,而后用外界的资源、力量,去解决大明内部的矛盾。
历史上的西方列强都是这么做的。
诚然,只知道抢的文明,是无法延续的长久的。
可如果现在薛虹不带着大明出去抢夺红利,那将来就会有别人过来抢夺华夏的子民!
薛虹也知道,战争的车轮一旦启动,吃过战争红利后再想停下千难万难。
但这是唯一一个,避开后世子孙们百年屈辱史的办法。
薛虹现在的生活好吗?很好!有慈爱的母亲,开明的老师,恩爱的妻子,器重的上司,一身的荣耀与权利。
可薛虹的灵魂与这整个世界,哪怕磨合的再好,也是格格不入的。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薛虹隐藏的越来越深了。
试问天下男儿,有哪一个能抵挡得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句话?
华夏无论男女,骨子里都有一种“心口不一”。
明明嘴上嘲笑着那些飞蛾扑火者的痴愚,但真轮到自己的时候,却都是当仁不让。
曾几何时薛虹也是一样的。他敬佩着用性命去给后世铺路的先辈的同时,嘴上总会说着他们傻。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让华夏后世儿孙过的更好的机会摆在薛虹面前,薛虹怎么可能为了一个稳字放弃?
华夏的历史长河是一条漫长而又破破烂烂的道路。
这条路啊,是真难修啊,全是坎,净是沟啊!历史进程到这就打误啊!全看先贤往出悠啊!
这条路是真特殊啊,几千年来人人铺啊!累累尸骸说不尽呐,无数的委屈道不出啊!老百姓全都哇哇哭啊!
现在薛虹也站在了这条路面前,铺还是不铺从来都不是问题,在看见这条路的那一刻,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可以为后世百姓……铺多远?
现在华夏的历史已经再一次走到了岔路口,向左,还是向右,或者沿着原本偏差的轨迹继续直行,就看这一代人如何抉择。
只要薛虹组建的海军,能够在海外带来足够的利益,那就可以将国内的矛盾向外转移。
届时隆庆帝便可以借机会完成税制的改革,可以带着大明帝国轻轻松松扛过天灾!
很多事情一步先,步步先!
薛虹要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古代社会理想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不仅如此,薛虹还要替后世百姓,嘛回属于他们的好日子。
上四休三算什么!薛虹要助大明为后世,打下一个大大的基础!
打造出一个理想中的国度!
林如海最后只是再三劝诫叮嘱薛虹,凡事不可急功切利,也不要过分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