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美术编辑是张聪精挑细选确定的,属于科班出身,具有深厚的美术造诣。并且,在夜以继日、朝夕相处的共同奋斗中,两人结下了真诚的友谊。
美术编辑对这份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将创意与美感融入到每一期的报纸中,让文字与图像共同讲述动人的故事。
当然,他也希望能够留下来,继续他的美术编辑工作。这不仅是对他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个人价值的肯定。
张部长利用手中掌握的宣传部的人事大权,将其退回了原工作单位桑植县电影公司。张聪深知,这位美术编辑的离去,不仅让创刊号的采编工作停摆,更会让自己的颜面扫地。
毕竟,是他亲自挑选并培养起来的得力助手,如今却要被迫离开,这无疑是对他眼光和能力的巨大质疑。
开始,张聪指望通过与张部长的深入沟通,获得他的谅解,从而让美术编辑回来上班,结束创刋号再次启航面临的困境。
他试图用理智和情感去说服张部长,但一次次努力终归失败。张部长的态度坚决而冷漠,仿佛一块冰冷的石头,任凭张聪如何敲打,都无动于衷。
没办法,张聪只得到市委常委燕部长那里陈述原委,争取支持。燕部长是市委宣传部的掌舵人,具有最后拍板决策的权利。
在听取了张聪的汇报后,燕部长极为震怒。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调动竟然会引发如此大的风波,更没想到,这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情感和利益纠葛。
燕部长亲自下达指令,将这名美术编辑正式调进了报社。他的决定如同春风化雨,瞬间化解了张聪心中的冰霜。美术编辑的归来,让创刋号的采编印刷工作再次启航。
创刋号的内容很快重新确定,并采编完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一幅幅生动的插图,如同珍珠般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然而,这幅画卷还差最后的工序——排版印刷。
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张聪不敢有丝毫大意。他带着美工前往长沙考察报纸的印刷事宜。
长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发达的印刷业而闻名遐迩。张聪和美工穿梭于各个印刷厂之间,仔细比较着每一家的技术水平和价格优势。
他们先后考察了湖南日报印刷厂、新华印刷三厂等知名企业。这些印刷厂都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经验,但在质量和价格上却各有千秋。张聪和美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最终选定了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
这家印刷厂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激光照排技术,比传统的活字模板印刷的清晰度要高几倍。张聪看着那些精美的样张,心中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的选择将决定创刋号的最终质量,也关系到报社的声誉和未来。
当下,只需要关心的排版和校对。排版是报纸印刷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关系到报纸的整体美观和阅读体验。而校对则是确保报纸内容准确无误的关键步骤,任何一点小错误都可能引发读者的不满和质疑。
在这里,美工邂逅了他的大学同学。这位同学正好是湖南广播电视报印刷厂的排版师傅,拥有多年的排版经验。他的出现,无疑为美工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美工很快学会了排版软件的使用技巧,并顺利地完成了排版工作。
排版完成后,便是打样和校对。打样是将排版好的文件输出成实体样张的过程,它可以让张聪和美工直观地看到排版效果,并及时发现与纠正问题。
校对则是对打样出来的样张进行逐字逐句的核对,确保内容的准确无误。
张聪对校对工作尤为重视。他亲自参与到校对工作中来,一遍遍地翻阅着样张,仔细核对着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他深知,报纸是传播信息的媒介,是连接读者与报社的桥梁。任何一点小错误都可能破坏这座桥梁的稳固性,引发读者的不满和质疑。
因此,他对待校对工作一丝不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反复校对了五遍,每一遍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样张,确保万无一失。当他最终确认无误后,才郑重其事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将这份承载着无数人心血的创刋号付印。
随着印刷机的轰鸣声响起,一张张崭新的报纸如同流水般从机器中涌出。它们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承载着张聪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美好愿景。
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庸报的创刋号终于像一名健美的婴儿诞生了,它凝聚了张聪太多的付出与心血。
张聪看着这些报纸,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满足。他知道,这份创刋号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
然而,创刋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张聪可以高枕无忧。他知道,报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张聪深知,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商业领域、科技行业还是文化产业,人才无疑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拥有卓越才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可以为企业或组织带来无限的可能与发展机遇。
而刚刚筹备成立的大庸报社,其当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它宛如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一般,不仅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以供员工们安心工作,更缺乏一支专业且高效的采编团队来支撑报纸的正常运作。
可以说,此时的报社就像是一艘失去了动力源的船只,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不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在经过一番精心筛选与比较之后,张聪成功地为报社租赁到了一处环境优越、设施齐全的办公地点。
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对采编人员的考察与物色当中。通过广泛的人脉资源以及严格的选拔流程,最终确定了八位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的采编人员。
在张聪的亲力亲为之下,这八名采编人员陆续调入并顺利入职。随着他们的加入,整个报社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大家各司其职、紧密协作,使得《大庸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节奏稳步前行。
从最初的每周发行一期,逐步向每周发行六期过渡,进而朝着每日发行的日报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