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与程咬金、李积两位老臣围坐一席,相谈甚欢。
张显怀则不停的给三人倒酒。
李承乾言语间是对李世民的追思,还有对他们这些老臣身后之事的体恤。
听着这些,程咬金和李积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回想起多年前,李承乾还是那个跟在李世民身后,带着几分稚嫩的太子殿下。
那时的他,身形清瘦,时光飞逝,仿佛只是转瞬之间,当年的少年已成长为身姿挺拔的一国之君,能够独当一面,稳稳地挑起治理国家的重担,这其中的变化,让两位老臣感慨万千。
在他们记忆中,有一段画面格外清晰。
李世民时常皱着眉头,无奈的向他们抱怨,说李承乾整天痴迷于钻研那些在当时被视为奇技淫巧的事物。
什么制作精巧的机械小物件,研究水利灌溉的新方法,还有对天文星象的独特见解,这些都被李世民归为不务正业。
李世民还总说,太子对传统的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直是一窍不通,这可如何是好。
可程咬金和李积却从李承乾对这些新鲜事物的执着中,看到了他的潜力,他们始终坚信,这个孩子日后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所以,他们总是耐心地劝慰李世民,让他对太子多些信心,相信太子日后定会大放异彩。
岁月匆匆,那些曾经被人悄悄议论的话语,就像被风吹散的尘埃,消失得无影无踪。
谁还记得当年那些对太子殿下的质疑和指指点点呢?
如今再看,当年的太子殿下,已成为万民敬仰的陛下。
他的治国理念,他的雄才大略,放眼整个历史,又有几人能与之相媲美?
他处理政务时的果断,对待百姓的仁爱,无一不让人折服。
“喝酒,来,干一杯!”
李承乾的声音打破了片刻的宁静,他高高举起酒杯,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眼中是对两位老臣的敬重。
程咬金不经意间扫了一眼桌上的菜肴。这才发现,那些原本冒着热气的菜肴,此刻已变得凉透。
他连忙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菜都凉了,这凉了的菜吃着口感不好,还容易伤胃,我这就让人换一桌来。”
李承乾摆了摆手,神色温和。
“卢国公,不必麻烦了。这些菜就足够了。”
“你看,我们这么多人围坐在此,今日就把这些菜都吃完,切不可浪费分毫。”
“百姓们从春耕开始,便在田间辛勤劳作,播种、施肥、灌溉,历经夏日的酷暑,秋日的忙碌,冬日的等待,才收获这些粮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是!陛下!”程咬金用力地点了点头。
陛下能有这样的觉悟,大唐何愁不繁荣昌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人酒足饭饱之后,李承乾微微侧过头,目光落在李积身上,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意。
他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李积的肩膀,用眼神示意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他私下聊聊。
李积心领神会,抬起头,挺直了腰板,虽然年事已高,但他的身姿依旧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英气。
他跟随着陛下一同缓缓走出商场。
此时,夜空中繁星闪烁,凉风徐徐,带着一丝夜晚的凉意,正好可以借着这美好的夜色,散散步,消消积食。
而张显怀则陪着程咬金谈天说地,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英国公啊,朕之前就一直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与你好好畅谈一番,无奈朝廷诸事繁杂,朕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今日可算逮着机会了,赶在你明日即将出发之前,朕给你透个底。”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几分神秘的色彩。
李积听闻,心中不禁泛起层层疑惑,他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恭敬地说道:“还请陛下明示,臣洗耳恭听。”
他实在想不明白,陛下为何如此神神秘秘,究竟是何等重要的事情,甚至还要特地避开程咬金,不让他听见。
到底有什么事是程咬金不能知道的呢?
这让李积的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
李承乾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目光直直地凝视着面前的李积。
他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有敬重,有感激,还有对老臣的关怀。
就这么看着眼前这个为大唐江山社稷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已满脸沧桑的老头子。
他的手像是不受控制一般,缓缓抬了起来,轻轻地抹上了李积脸上那一道道皱纹,以及鬓角那如霜雪般的白发。
李积只感觉后背一阵发麻,一股莫名的紧张感涌上心头,他完全猜不透陛下这一系列举动究竟是何用意,心中忐忑不安,只能静静地等待着陛下开口。
可当他听到李承乾接下来的话时,整个人瞬间呆立当场,大脑一片空白。
“现在,站在朕面前的,可是当世的武庙将军啊。”
李承乾的声音一字一句,清晰无比的落入李积的耳中。
李积惊讶地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滚圆。
他自然清楚地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曾经一同商议并做出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他们下令建立了武庙和文庙,将古往今来,历朝历代那些声名显赫的着名武将和文人雅士的生平事迹、丰功伟绩都详细地记载了进去,以供后世子孙敬仰与学习,让他们的精神与功绩能够永远流传于世间。
李积也十分明白,在大唐众多的武将之中,目前仅有李靖被太上皇以极高的赞誉抬入了武庙,成为了武庙十哲之一,享受着后世的香火供奉。
可今天,竟从陛下口中听到这样一番话,难道自己也有机会踏入那武庙?
李积的脸上瞬间浮现出一丝不自信的神情,那是一种长久以来的谦逊与不敢奢望所带来的本能反应。
自己虽然征战多年,为大唐立下不少功劳,但武庙十哲的位置何等尊贵,而且,有时候,不仅仅是需要功绩,还需要人情世故。
李承乾看着李积这副模样,再次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充满鼓励:“英国公,精神点!纵观你这一生,南征北战,为我大唐开疆拓土,立下的赫赫战功不计其数。”
“你哪一场仗不是打得漂漂亮亮,为大唐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是你李积的功绩都坐不上那武庙十哲的位置,那这天下还有谁有这个本事啊?”
“父皇当年抬着李靖将军上了武庙,那朕就抬着你李积将军上武庙。”
“也算是我们父子二人,一人抬一位我大唐的肱骨之臣,传为一段佳话了。”
李承乾的这一番话,瞬间照亮了李积的整个心房。他的眼眶迅速湿润,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陛下竟然要抬着自己上武庙?
李积不是没有想过这件事,而是想了也没用。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不过是贞观年间的老臣,新帝登基,又是盛世。
名将自然会慢慢溢出,要用武庙之位收买人心,也是收自己一朝的人。
收他一个老东西的心,有什么用啊?
李积也能理解,所以从来没想过。
可现在陛下却要将这份无上的荣耀赐予自己这个逐渐被岁月遗忘的老头子。
由此种种,怎能不让李积感受到陛下的一片赤诚真心啊!
他抬起颤抖的双手,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感动的泪水,在这寂静的夜晚肆意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