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摆在你面前的,正是这样一堆关乎社稷安危,万民福祉的奏折啊。
嬴政的声音此时显得格外沉重,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担一般。
那语气之中饱含着对陆尘的殷切告诫与深深期许,犹如黄钟大吕般在陆尘耳畔回荡不息。
闻听此言,陆尘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就好似被一层厚厚的阴云所笼罩。
因为这寥寥数语,竟是如此精准地击中了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令他不禁陷入沉思。
确实如此啊!
这些看似毫无生气的奏折,实则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于整个天下而言,它们无疑是一件可以匡正朝纲,治理国家的神器。
倘若负责处理这些奏折的人仅仅将其视作无足轻重的死物,随意敷衍了事,那么这个天下又怎能迎来长治久安的太平盛世?
天下的黎民百姓又该依靠什么来谋求安稳的生计呢?
想到此处,陆尘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一摞摞奏折之上,心中暗自思忖道:“奏折不仅仅只是一份份普通的文书而已,它们更是至高无上的王权象征。”
“而那个手握奏折之人,便等同于掌握了天下苍生的命运!”
就在这一刻,嬴政的这一番话语如同醍醐灌顶一般,让陆尘突然之间领悟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道理。
“臣明白了,多谢大王赐教!”陆尘面色凝重地躬身一拜,那深深弯下的腰杆仿佛承载着他内心无尽的感激与敬意。
这一拜,并非只是流于表面的礼节,而是源自灵魂深处的真诚表达。
此时此刻,陆尘的脑海中如闪电般划过一系列思绪,他终于几乎想通了嬴政为何要将处理奏折这等重要事务交予自己。
遥想数年前,那时的自己还仅仅只是一介普普通通的村民,过着平淡无奇,默默无闻的生活。
在那个小小的村落里,自己就如同沧海一粟,毫不起眼,没有任何名气可言。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他竟摇身一变,成为了威震天下的大秦武安君。
站在朝堂之上,他已然位列群臣之首,地位堪比相邦,真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手中所掌握的权力仅次于至高无上的王权,如此显赫的身份和权势,自然伴随着与之相对应的重大职责。
而嬴政深知陆尘出身平凡,未曾有人悉心教导为官之道。
因此,今日趁此良机,特意提点于他,让他明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紧密关联。
正所谓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便越重,稍有不慎,哪怕仅是一念之差,都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
只可惜,陆尘终究还是有所误解。
嬴政之所以会让他来批阅这些堆积如山的奏折,绝非是因为他当下所处的高位权势。
实际上,如果仅仅只是位高权重的外臣,哪怕地位再尊崇,也是绝无可能有资格端坐于此,处理这等军国大事的奏折的。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乃是嬴政亲自选定的、未来秦国的新王储。
“看来来,你已然明悟其中深意了。日后行事,切记需反复思量,权衡利弊啊。”
嬴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说道。
“微臣定然铭记在心!不敢或忘!”陆尘一脸肃穆,郑重其事地点头应道。
与此同时,在王宫之外,宽敞平坦的官道之上,两辆装饰华贵的马车正风驰电掣般疾驰而行。
而在前方车架旁,韩非与冯劫二人并肩而立,似是正在低声交谈着什么。
“今日方知,大王对于武安君的器重程度,远比咱们表面所见到的还要深厚得多啊!”
“真真是万万没有想到,大王居然会允许武安君坐在他平日里处理政务的座位上,亲阅那些至关重要的奏折。”
“即便放眼诸位公子,恐怕也难以获得大王这般超乎寻常的重视吧。”
回想起方才在章台宫内目睹的那一幕场景,冯劫心中的震撼依旧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久久难以平息。
“是啊,或许对于大王而言,其真正意图乃是全方位地培育武安军,绝非仅仅局限于对义军实施简单的掌控罢了。”
韩非微微颔首,目光深邃且意味深长地缓缓说道。
听闻此言,冯劫不禁猛地抬起头来,满脸惊愕之色,直直地盯着韩非,难以置信地追问道:“你莫不是想说,大王有意令武安君涉足政务领域?”
显然,在此之前,冯劫从未曾朝这个方向思考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