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的马车停在了门前,郑俊和裴宝莺先后下车,想进门却被门房拦在了外头。
新聘的门房不认得裴宝莺,“您是?请容小的进去禀报一声。”
裴宝莺愣了愣,纵使新门房不认得自己是情理之中,也无法克制自己悲从中来。
回娘家,还要通报。
她点点头,边上的郑俊却不耐烦,拜访公主府要等就罢了,没有一官半职的东裴府还要让他等?
遂,他颐指气使道:“放肆,睁大你的狗眼看看,这是你主家的姑奶奶,哪有在门外等着的道理?”
门房一头雾水。
裴宝莺温声解释道:“我与夫君回来看看父亲母亲。”
门房恍然大悟,“哦!是三姑奶奶和三姑爷啊!瞧小人这脑子,昨儿夫人就吩咐了,若是三姑奶奶与三姑爷来了,就立刻请进去。”
说着就将门打开,把两人请了进去。
郑俊轻哼一声,等了等裴宝莺,两人一同入府,他的目光在左右建筑上环顾,别的不说,这宅子倒是真的不错。
由此看出,即便东裴府没有一官半职,但仅凭裴家分支这一点,家底也能很丰厚了。
门房一边带领着人往前院走,一边道:“老爷出门了,不过夫人和小姐在府中。”
另一头的丫鬟瞧见远处走来的人,赶紧回去禀报给许氏。
许氏从后院匆匆走出,还不忘叫人去把小女儿喊出来见姐姐姐夫——
“詹娘,你让宝珠梳洗打扮好快些到前院来,别赖床了,粹萝,你带些婆子去把东苑院子收拾出来,粹烟,你去吩咐厨房备菜,七荤八素再放两个汤,少些辛辣……诶等等,女婿的口味我不清楚,辣与不辣的菜都准备些吧。”
吩咐完,许氏又想起些什么,伸手将粹烟抓回来,“对了,让人先做些甜点端到前院去,多放些红豆。”
“是。”新来的丫鬟粹烟福了福身,转身朝厨房去,心中忍不住犯起嘀咕。
听说这位三小姐并不是夫人亲生,加上在家中很少被老爷夫人提起,小烟下意识以为三小姐是不受宠的,没想到夫人竟连三小姐的口味都记得清清楚楚,看来是自己想错了。
许氏匆匆朝前院去,一路上把该吩咐的吩咐了,又想到老爷想念宝莺很久,遂又遣了小厮去,看看能不能给老爷报个信,若是可以告假,也回来见见女儿女婿。
毕竟远道而来上京一趟不方便,难得来了,谁知人留到什么时候,万一待会儿就回康定了呢?
最后,许氏才踏进前院的厅堂,远远见着在前厅坐着的两人,便出声招呼,“宝莺啊,这么久,可算把你盼回来了,只是不巧,你爹刚好上工了,我方才让人去给他送信,若是能回来,你们父女也好见上一面,你爹总是在家念叨着你呢!”
当走到裴宝莺身前时,话已经出口一大串了。
裴宝莺站起身,看着后母许氏热情的模样,她眼中复杂,“母亲。”
许氏点点头,笑得欣慰,只是目光从她满头珠翠扫到她脖颈处价值不菲的项链时,愣了愣,压下眼中古怪,“回来就好。”
随后朝着拖拖拉拉站起身的郑俊看去,眼中的欣慰与笑意都收敛了几分。
郑俊温柔地张嘴,“岳母大人,许久不见,这次我与宝莺从康定来,带了不少特产给岳父和岳母。”
“多谢了,”许氏对下人道,“好好将特产安放了。”
许氏低头,径自拉起裴宝莺的手,“宝莺啊,你和郑俊来京一趟不容易,这次打算待多久啊?什么时候回去?”
看似是慈母对女儿的关怀,裴宝莺任由她抓起了手。
倘若是以前,裴宝莺或许会觉得继母这话,是在“赶”她,毕竟哪有久别重逢一见面就问人什么时候离开的。
而今,她却不这么想了。
因为当彼此思念的家人相聚,最害怕的就是离别,为了让自己有心理准备,也会想问对方什么时候走,能不能多留一阵。
可是裴宝莺自己也不确定,遂扭头看向了郑俊,希望他能给许氏一个答案。
许氏借着叙旧搭话的机会,双手捂住裴宝莺的右手,摸了又摸,掌心擦过她的每一手指的指腹。
摸完后,又拍了拍裴宝莺的手背,笑着放下她的手。
郑俊回答道:“岳母,这次回来是要住几天的。”
许氏嘴巴形成一个“奥”的口型,朝郑俊道:“这样是最好不过了,回来一趟,总要去拜会一下家里人,我才想起来,女婿还没见过宝莺她大伯一家。”
裴宝莺抿了抿唇,自觉尴尬,主动道:“母亲,我们方才已经去见过公主与大哥了,不过国公府确实还未曾去。”
闻言,许氏诧异地挑眉,神色变得微妙。
哪有回京后先不来娘家见亲爹,先去见长房堂兄和公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