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的时间过得很快,不管是西域还是朝鲜行省方向,都暂时没有大的战事发生。
岳飞要调和西域诸方势力的利益和矛盾,在后方稳定下来之前,他并不打算继续出兵花剌子模,而是意在先建立内部的一种平衡。
从河西到碎叶城的道路已经被打通,高昌回鹘、东喀拉汗国与中原的商贸通畅,岳飞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将这条商路继续维持下去。
而在朝鲜行省,崔延秀的叛乱也被镇压剿灭,阮小二带领五千粗训的朝鲜士兵为先锋,以水师和陆续赶到的山东行省都督府兵为押阵,一举攻破了杨州,将崔延秀的脑袋悬挂在了开京松岳城的南城墙上。
阮小七则接到了新的任务,继续探索海路,尤其是朝鲜行省与对马岛之间的海域水文情况,王伦特别行文要求,一定要注意海上的大风。
攻略日本倭国,王伦记得一百多年后忽必烈攻日本,就先后两次遭遇台风,这就是教训,本朝对日本的讨伐,必须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朝鲜行省的士兵还未训练完备,也就不必急于一时。
迁都洛阳已成定局,这件事王伦同样也不着急,而是在农闲时抽调百姓为雇佣役夫,第一批民夫也只抽调了三万人,由张择端负责具体统筹,金富轼挂名协理,在不伤民力、不误农时的前提下,开始了洛阳皇宫的缓慢建设。
洪武十二年的大事,是六月间在东京城召开的第一届乡议大夫会议。
乡议局制度是从山东行省为试点,逐步推广,眼下已经推广到了河北、河东、河南、陕西、辽宁、吉林以及淮北八个行省。
山东、河北是王伦的老根据地,也是国朝最早推行均田的行省,故而对朝廷的各项新政最是配合,陕西行省则由于前宋西军改组后,在军将士人数多,百姓们习惯了汉军的军士议事风气,接受起来也较快。
辽宁则是朝廷重点关注,又是金国故地,汉军来回梳理地方,顺手就将乡议局制度给推广了下去,吉林行省仍旧处于军管,在宗泽离去后,王伦派了林冲前往,仍旧梳理地方残存的反抗势力。
开封府就在河南行省,所以河南行省的乡议局制度也被强制推行了下去。
乡议局隶属于门下省,萧嘉穗这个门下令,主要负责国朝一应法律制定、对于王伦的圣旨有封驳权,所以萧嘉穗从江南回朝后,就一直忙碌着对前朝律令的修改和颁布。
某种意义来说,王伦推行乡议局制度,其实就是将权力下放到了民间,是他要“与万民共天下”的最主要的一步,也因此这个制度受到了南方诸行省的抵制。
由于赵佶父子跪得太快,许多对新朝不满的人,都认为王伦得天下过易,但实际上北方诸行省是被汉军大力梳理了一遍的,当初岳飞、韩世忠领兵南下,也只是重点打击了地方的反对势力。
这让民间的反对派一面觉得皇帝杀戮过重,一面又觉得自己有实力与中央抗衡。
既然在南方推行乡议局制度阻力太大,王伦便打算换个方式,继续加强对民间的宣传工作,同时正式将乡议大夫议事引入到朝堂之中。
他与萧嘉穗商议后,便召开了第一届乡议大夫会议,主要讨论的就是与本行省事务密切相关的朝廷相关法律规定。
在王伦的设想中,下一个“五年计划”,朝廷制定的相应的政策,就可以集八行省乡议之智,切实推动对最广泛百姓们有益的事务。
于是朝廷对于乡议大会展开了热烈的宣传,等到会议结束,《民报》刊登了会议内容后,天下各行省府县顿时变得热闹了起来。
“吉林行省黄龙府利涉县同馆乡的这位乡议大夫颜十二郎提议,请修通河水道,引水渠入田亩,可浇田四千亩,朝廷允之。”
湖北行省江夏府嘉鱼县的一处小茶馆,百姓们正在听一位说书先生读报,那先生读完,便感慨地说:“只四千亩水浇田,朝廷便要登报宣扬,这乡议大夫竟能上达天听,天子竟然也答应了!”
有人便很不满:“四千亩也不少了,如何还嫌少?”
那说书先生笑了起来:“我有一同乡,他那侄儿就曾随王师攻金国,回来后百般诉说,只说辽东地域广阔,都是黑土地,最是肥沃,偏人口不多,寻常百姓便能一丁分得百五十亩,算起来四千亩也不过二十户之家的土地,如何算多?”
茶馆中顿时出现了一阵吸凉气的羡慕声。
江汉平原富庶之地,人口多,故而朝廷推行均田,也无法严格遵守每丁至少四十亩的规矩,这么一算的话,事关二十户百姓,乡议大夫就能让皇帝也得闻,试问哪个人不羡慕呢?
“我听闻吕布政在任时,曾有意推行乡议,为何我湖北人没有这般好处?”
茶馆里就有百姓不满了,吕布政就是吕颐浩,继任湖北行省布政使的是赵不群,这位虽然也有干吏之才,但毕竟是前宋宗室出身,所以为官就难免保守了一些。
“赵布政在江陵府也设了乡议局,只是不曾来咱们江夏府,再等等吧。老兄平日素有人望,若朝廷推行时,我便选你为乡议大夫!”
朝廷对于乡议大夫的选择标准,早已经传遍天下,只是王伦推行这种改革,需要自基层向上,而基层的选拔内幕太多,监督监管的压力太大,况且还有许多百姓不清楚乡议局到底是做什么的。
现在第一届乡议大夫会议召开,讨论的各地事务被广泛宣传后,至少百姓们也清楚了,乡议大夫究竟是要干什么的了。
似江夏府的这种民间讨论,就随着《民报》不断向各处传去,引发了更为广泛的讨论。
浙江行省的反应最快,第一时间上书,请求朝廷派人指导,请求派官员前往山东行事学习,从而将乡议局制度也学习并推广起来。
一些地方上顽固的乡绅们也想明白了,朝廷一直打压地方乡绅势力,夺回基层的治理权,乡议局制度至少也给他们开了个口子,让他们重新有了些说话的权力。
虽然要跟泥腿子、小人坐在一个屋子里议事,让这些自诩为士大夫的“乡贤”们很是不满,但若是继续反对,以皇帝的性情,一时怒起,只怕就要强行推动,然后将自己也拒之门外了。
皇帝老儿可是一直提着刀的,与其继续对抗,不如暂时选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