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三月初,寒食节之前,东京城又下了一场大雪。
开封府奏请朝廷后,便组织了百姓、衙役、巡街禁军士兵,开始热火朝天地清理起了街面上的积雪。
延福宫的文渊殿是王伦办公的地方,此时他正坐在火炉旁,手里捏着一叠文件,眉头紧皱。
在梁山时代,王伦就一直宣扬,气温将会越来越冷,大约要持续个五十年左右。事实上大致如此,当然这个气温降低,并不是逐年下降、或者每一年都如此,期间偶尔也会出现暖冬的。
洪武开国前几年,气温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从洪武七年开始,似乎又迎来了一波逐年降温。
王伦此时手里就拿着一份由秘书局统计出来的数据,收集的是自北向南各地每年入冬第一次降雪以及最后一次降雪的时间,有无结冰情况,出现在何日,雨雹出现过多少次。
这份数据表格显示,淮河已经出现小面积结冰现象,冬季降雪向南到了浙江行省的平江府、吴兴府一带,已经影响到了太湖。
至于北方的情况,那就不用说了,看一看文渊殿外的积雪就知道了。
朝廷用的历法是农历,延用的是赵佶在大观元年由天文学家姚舜辅编定的《纪元历》,但王伦读了沈括的着作后,对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惊为天人,因为“十二气历”几乎跟后世的公历一样,但却完美地适配了二十四节气。
只是沈括的新历法在当时遭到了一致反对,并未得到推行,王伦准备在合适的机会,由朝廷组织重新讨论新历法,就以“十二气历”为主。
这个机会,就是消灭西夏。
此前王伦还打算对攻打西夏一事稳一稳,但眼下是稳不得了,因为百姓和官员们比他这个皇帝还要着急。
原因也很简单,百姓均田后,由于气温降低,田亩收成减少,若是朝廷对外开拓,平定西夏后以朝廷对金国土地的处理方式,肯定会有相当一批军功田发放下来。
哪怕多分一亩田,百姓们便能多一些粮食,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也能多一分保命活命的机会。
王伦猜测,接下来的几十年,天气只怕会越来越冷,说不定普遍性的降雪范围将会向南扩到福建行省一带,那么很显然,越早消除西夏这个隐患,对天下越是有利。
“想不到,此番竟然要跟老天爷抢时间啊!”
对西夏用兵的各路统兵大将人选,王伦已经定了下来,史文恭重返皋兰府,攻夺武威西凉府,鲁智深兵出延安府攻银州,吴玠坐镇西安州固原府,根据情况随时接应左右两翼。
韩世忠领兵自云中府绕行迂回,从河套平原西部的五原府南攻,五原府是尚书省在地图上的虚府,如今还未被朝廷夺回,以秦明为先锋。
一系列的人事任命大差不差,但王伦却又命岳飞领兵出上谷府,从大定、临潢二府向漠北,前去维和。
此前王伦派石秀前往漠北乞颜部,负责指导乞颜部对塔塔儿部的反击,石秀记得王伦的嘱咐,不能让乞颜部就此坐大,于是拔野古部就被说动,与乞颜部联合起来对抗塔塔儿部。
克烈部本来一直在向西扩张,但是在金山一带遭到了葛逻禄部的阻拦,眼看乞颜、拔野古两部与中原王朝取得了联系,彼此通商不断,也回转来继续与塔塔儿部争夺后世的呼伦贝尔草原。
塔塔儿部被两个小部落、一个大部落联盟联合起来殴打,漠北几乎是无日不战,杀得斡难河东面数百里没有部落敢在这一带放牧,也转而向中原求救,表示愿意称臣。
这样一来,从理论上讲,漠北诸部的大混战就变成了中原王朝羁縻势力的内斗,虽然克烈部还不曾向朝廷称臣,但王伦可不愿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
既然塔塔儿部请求调解,那么按照我汉人的习惯,把两方都打服了,打的双方都心服口服了,矛盾不就调和了嘛!
因此王伦与岳飞讨论了整整一天,王伦的想法,是让岳飞趁着机会整合漠北,然后组建联军,沿着石秀已经探明的草原道路向西,一直杀到金山那里去,克烈部如果不服气,那就打到他服气为止!
这样就可以将漠北的这一股洪水西引,然后一直引到中亚、引到西亚、引到东欧去!
由于要深入漠北,后勤保证必然不及时,所以王伦只能给岳飞一万五千左右的骑兵,剩下的就得靠岳飞就食于敌了!
一万五千兵力的确不多,若草原处于统一状态,这点儿兵力就是给对手送肉吃,但眼下草原混乱,王伦不相信乞颜部,但对拔野古部还是有几分信任的,因为拔野古部主动接受了朝廷认定的他们乃是匈奴后裔、炎帝后裔的身份。
所以岳飞此行北上,就是以“调解维和”的名义,统合诸部,而且坐镇会宁府的杨志,也可以在东面呼应,给予一定的支持。
自王伦班师后,完颜斜也销声匿迹了许久,有传言说他受伤死了,有传言说他逃到黑龙江以北,收拢岭北野人去了,还有传言完颜斜也逃到漠北去了,所以杨志那里,一直没有完成任务。
“鹏举若去了那狼居胥山、姑衍山,便效仿霍骠骑,代朕祭祀天地,勒石纪功吧!”
王伦有些遗憾,这些壮举他没办法亲自跑去完成了,但既然岳飞曾封冠军侯,本朝再行一次前汉冠军侯的壮举,有何不可?
岳飞大吃一惊,他知道王伦肯放权,但他又没有一个舅舅与皇帝是共轭姐夫,陛下竟肯将如此天大的荣耀交给自己么?
岳飞起身下拜:“末将粉身碎骨,虽万难亦不辞!”
王伦将他搀扶起来,笑着说:“朕不能亲眼见北海,鹏举且替朕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