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世民唯一能想到的解释。
铁棍重量没变,长乐公主却能像苏尘一样,将铁棍当成二十来斤的寻常物件握在手中。
因此,李世民以为长乐公主一定是沾染了苏尘的‘血脉’。
“早就同房了啊!都快一个月咯!”苏尘猜想李世民应该是问同居,而不是真正的同房。
于是毫不避讳大大方方说了出来。
苏尘与长乐公主同居,已不是什么秘密。
长孙皇后闻言大喜,立即向长乐公主求证,“丽质,你与苏尘同房一个月了?”
“你……你……你胡说!”长乐公主面红耳赤,丢下手中铁棍指着苏尘急的直跺脚。
“我怎么就胡说了?从上次游玩回来后,我们就同居了啊!”苏尘理直气壮走到长乐公主跟前争辩道。
长孙皇后绷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哈哈哈……同居,同房?”长孙皇后弄明白了,李世民说的同房苏尘理解成了同居一室。
苏尘也明白过来了,看向李世民埋怨道:“陛下,麻烦你说清楚一点。”
“那叫圆房,不是同房!”
李世民气得直哆嗦,颤颤巍巍指着苏尘大骂道:“竖子不学无术反赖他人,气煞我也!”
上前就是一脚踹向苏尘。
随后,拉着长孙皇后头也不回便走。
苏尘郁闷的收起铁棍,刚才一脚苏尘没有闪躲,因为李世民没怎么用力。
“你这么看着我干什么?”苏尘望着看向自己发呆的长乐公主问道。
将脸凑到她近前,托起长乐公主下巴,一脸坏笑:“你脸红什么?是不是在想同房的事?”
“噗~你才想同房!”长乐公主向苏尘噗嗤一口反抗道。
两人背靠背坐回草地上,苏尘面向不远处李世民与长孙皇后。
“话说……你为什么能拿起八百斤的铁棍?仁贵那猛子哥力大无比,他单手尚且拿不稳。”苏尘这时才想起刚才长乐公主身上发生的事。
同时也真正明白李世民为何会问他,是不是与长乐公主合体了。
“我不知道呀!铁棒在本小姐手中确实不足三十斤!”长乐公主感觉苏尘那根铁棍,还没有小兕子抱在手中吃力。
只不过两者形状不同,着力方式亦有所不同。
“转过来!”苏尘调转坐姿,与长乐公主面对面坐着,“你现在心里默默呼喊‘小乐’试试!”
长乐公主点点头,心中默念小乐。
几息过后,苏尘眼神询问长乐公主系统可有回应。
长乐公主轻笑着摇了摇头。
“真是奇怪了!”苏尘现在就如同刚才李世民一样,对此百思不得其解。
苏尘上下打量对面坐着长乐公主,“难不成……”
“嗯?”长乐公主疑惑等待苏尘下文。
“难不成,我们真的同房了?你继承了我的血脉之力?”
苏尘认为自己分析的很有道理,向长乐公主重重的点了点头。
“没错,一定是这样的!”
“啊~!”长乐公主咬牙切齿双手捏拳,气呼呼看向苏尘,雨点般的拳头砸在苏尘盘着的大腿上。
……未时两刻许,李世民与苏尘、李恪、薛仁贵来到太极殿。
来时,苏尘询问长乐公主要不要一同前往观看比武,长乐公主拿着平板对苏尘神秘一笑。
李世民为苏尘找来一根通体乌黑的军棍,木质很密实坚硬无比。
“呵呵!小子,我观你神色仓惶,似有惧色!”李世民实难想出东突厥使团一行当中,有谁会是苏尘的对手。
苏尘摇了摇头,微笑道:“我不是害怕,而是有点紧张!”
随即解释道:“陛下你应该知道,这是我第一次与人动手。这次不是真打架,我就是当心把握不好力道将人打伤。”
李世民很是随意的摆了摆手,宽慰道:“无需多虑!即使对方不敌,倒也不至于轻易被你一棍打死!”
不多时,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来到御书房。
“陛下,康苏密八人已在宫外比擂场等候!”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苏尘道:“小子,你们去吧!”
“好的,陛下你不去吗?”
“呵呵!”李世民呵呵一笑,目光瞄向书房顶盖。
苏尘明白李世民说的是无人机,“了解,那我先去了!”
李世民极少穿着龙袍在宫外露面,除非特殊情况。因此,脱下皇帝专属龙袍及冕琉,十之八九百姓都不识李世民。
哪怕是长安城内的百姓亦是如此,百姓认官只看官服。
苏尘与长孙无忌等人离开后,李世民左思右想还是去换了身着装,亲临比武场地看苏尘第一次与人打架。
此时丽政殿早已挂好大幕布,平板正投射着无人机拍摄的比武场画面。
“姐夫出来啦~!”
当看到苏尘一行数人从朱雀门出来时,小兕子拍着手欢快叫唤道。
小兕子乃苏尘头号铁杆粉丝!
不过手挂黑木棍的苏尘,与长枪李恪、方天画戟薛仁贵气势上略输八、九筹。
若不是苏尘站c位,主角活生生变成持棍打手。
距离比武台两丈开外,已围满了长安城百姓。看来此前东突的宣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好巧不巧,比武台搭设的位置与当初苏尘审案戏台,在同一处。
“侯爷!”
“侯爷!”
康苏密一如既往第一个向苏尘开口打招呼。
“三位将军久等了!”苏尘走向比武台,手持木棍拱手回礼。
看着眼前高约五尺比武台,苏尘感觉无需助跑立定起跳便能轻易上台。
苏尘三人走上五步台阶,来到比武场。
比武台高五尺,长宽各有五丈。
李恪与薛仁贵如同标枪一般立于苏尘两侧。
苏尘上前微笑道:“康……”
“侯爷!”
“侯爷!”
“侯爷……!”
一人高呼,万人齐声!
“侯爷扬我大唐神威,旗开得胜!”
各种助威话语连绵不断,甚至说出将东突厥蛮夷毙于杖下之语。
听得懂汉语的康苏密等人,顿时尴尬不已。
花费巨大精力为苏尘请来一大帮助威之人,着实为自己添堵。
苏尘登台后,下方百姓认出了比武台上的苏尘。
细盐在前,审案在后。
直至后来的高产粮食种子,水泥路、学校等,所有的事情都被长安城百姓所知晓。
苏尘的声望在长安城乃至大唐,空前绝响。
长安城百姓对苏尘做过的几件轰动全城的事,至今记忆犹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