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最终还是选中了钢铁,因为这个行业对自己之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发展钢铁行业,其中上下游都可以快速的覆盖,这一方面的技术人员多,条件比较成熟,操作起来相对比汽车而言要简单太多。
汽车这东西比较复杂,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相关的人才也不好找,现在入手为时过早。
倒是可以投一部分钱,问题是自己也没有精力去管,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还是先放一放再说!
石油化工行业其实也是可以入手的,只是这方面管控太严,自己可以在边缘上参与一下,但不能过于深入,先卖一下设备赚点差价,等经营上一段时间之后,对这各方面的渠道,技术等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也不迟。
初步分析之后,重工业当中,目前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就是钢铁行业,只要将上下游全部覆盖,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对日后自己发展相关行业就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
江润林很是奇怪和珅为什么要选择竞争力最强的钢铁行业,自己在尚海执政两年了,可以说对这边的情况了如指掌,虽然自己的内心有了一些想法,但这毕竟是自己所想,他还是想知道这和珅究竟是有备入行,还是盲目下手,故作好奇的问道,“和总,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入手?
据我所知,汽车行业应该才是未来大势,如今全国汽车行业也没有几家,你的资金充裕,完全可以进入这一行业总结经验,当别人想要入手的时候,你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这样岂不是更好吗?”
和珅闻言却是将身体往后靠了靠,眼睛扫了一眼江润林,他可不上这个当,自己有自己的计划,对于未知的领域不是不能做,但这么多钱投进去,必须要为自己挣到利润,若是投一个深不见底,自己也看不到未来的行业,他是绝对不会考虑的,这样的行业做多了,一时半会儿见不到利润,那时间长了就会把自己拖垮。
如今的自己也算是一条大船了,航行就要有航道,至少要知道自己去哪里,目标要明确。
只有保证自己的企业不断的见到利润,才能养活更多的人,重工业,他是第一次接触,自然要想一个可靠的来入手。
和珅快速将事情捋了一遍,拿过过旁边的水杯轻饮了一口茶,这才扫了一眼众人看向江润林,“江市长,我虽然资金充裕,但也绝对不会盲目投资,钱挣着并不容易,花出去的多,见到回笼钱的速度就要快。
现在也就是手里的头的钱稍微宽裕了,才敢往重工业发展,但我对此也是有考量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尚海为什么这么多炼钢厂?或者说国家为什么将这么多的炼钢厂放到尚海?”
众人没有说话,都在等待和珅自己回答,大家都是当领导的,知道这话只是一个引子,后面才是他为什么想要投资钢铁行业的真正理由。
果然,和珅继续说道,“在我看来,投资钢铁行业有几大优势,第一,那是因为这边是沿海城市,拥有烊山港等优良港口,便于从澳大利、芭西等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进口铁矿石。同时,内河航运发达,铁路、公路交通网络密集,利于铁矿石及成品钢材的运输集散。
二是市场需求量大,尚海及周边地区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建筑等众多行业对钢材需求巨大。
对于尚海的钢铁行业,这资料上写的还算详细,这里面除了第三钢铁厂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是在盈利状态,这里足以说明它的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和珅说着扫了一眼冶金工业局局长张光伟,“至于第三钢铁厂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样,那不是我关心的问题,这个厂虽然建厂时间长,设备老旧,但依然在运转,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入不敷出,这只能说明他们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市场没有关系。
再就是尚海产业基础雄厚,这边钢铁工业起始于晚清,有着悠久的钢铁工业发展历史,形成了完整的钢铁产业链,涵盖冶炼、轧制、深加工等环节,相关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设备制造等配套产业也算成熟。
再就是这边技术与人才优势相比全国来说都比较强大,尚海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尚海大学在钢铁冶金领域科研实力就很强大,日后也能为炼钢厂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当然了,这一点还是希望市里不要厚此薄彼,若是我进行投资建厂,还是希望能将人才这一块对我们有所倾斜。
我知道,现在的人才都比较抢手,还没有出校就已经被分配完了,但我们民营企业也不容易是不是,既然我将资金押注到尚海,一是投资环境我比较认可,二是因为咱们这边政策很吸引我。
江市长,各位领导,也不瞒各位,我就是一个先锋,这次回来,和香江的不少朋友已经约好组成了一个商业考察团,过一阵他们会来进行一番考察,若是咱们谈的好,我相信过一阵市里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众人一听,顿时炸了锅,甚至连江润林都有些激动,没想到这小子还留了一手,这事昨天他可是只字未提,人都要回帝都了,这说明帝都才是他们考察的第一站。
在座的这些各部门领导对和珅不了解,但他江润林经过昨天畅聊两个小时可以说对和珅还算是了解,这孩子的胸怀还是很宽广的,他这绝对不是为了那沙发俩枣的优惠而抛出的诱饵。
和珅在香江是有产业的,既然在那边也混得风生水起,那说明商业上的朋友绝对不在少数,他说这话绝对不会是为了促成这一次投资索要优惠,而是想借助这次机会定下一个基调,以便于为市里带来更多的投资商!
江润林听懂了,但在座的却没有听懂,此话停在他们的耳中,那就是想索取更多的优惠政策而已,至于什么商业考察团,这事是他能搞的吗?
要知道这事也就七八年的时候来过一次考察团,当时也并没有形成有效沟通和投资,就那还是各方面协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人请过来的,这和珅说的却是如此轻松自然,就像是在说一件小事,这么一搞,当初那些促成此事的人岂不是成了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