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浔阳监狱中,李白被戴上了铁镣,投入牢狱之中。他被视为永王谋反的主谋,罪名是附逆,要在大审之后处斩。李白越想越觉得自己冤枉。他想,像季广琛等永王的大将,在战场上还与肃宗的官军打过仗,听说他们都被淮南节度使高适招降了,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像季广琛后来还被重用,当了什么节度使。为什么他这一介书生和诗人,在永王军中没有领过一兵一卒,没有与肃宗的官军厮杀,却被下入死牢?况且永王的叛逆之心,他起初也不知道啊。永王身兼江陵都督和四镇节度使,本是太上皇的主意,东巡的目的也是为了平叛,出师之名也是正当的,为何却被视为叛逆?他是想不通的。那肃宗自立为帝,征得玄宗的同意了吗?还不是先斩后奏,逼迫玄宗让位吗?况且肃宗和永王还是亲兄弟呢,怎么忽然成了对头,竟然如此毫无手足之情?真是“汉谣一斗栗,不与淮南舂”啊。他感到人心之不古,尤以帝王之家为甚。于是写了一首《箜篌谣》乐府诗,以表达他心中的怨愤: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
惟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这首诗以古乐府讽刺友谊不终的内容,来讽刺自古以来的有失交道者,其中特别指出兄弟相倾者。他说像汉光武帝与严子陵的交谊,是最好的榜样。像周公这样的圣人,也不能容其兄弟管叔与蔡叔。又举汉文帝刘恒与其弟淮南王刘长的故事。汉文帝以淮南王通匈奴,而判其当为死罪,后淮南王不食而死。故汉谣有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因此李白说:“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这是借汉代皇家故事,比喻肃宗与永王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残酷的。亲兄弟间尚且如此,那么朋友之间就更不用说了。像春秋时代的鲍叔牙和管仲之交,现在根本就没有了。这首诗是李白的深刻反思。他终于认识到,帝王家是根本没有什么亲情的,如玄宗和肃宗父子、肃宗与永王兄弟,就是如此。明白了这一点,李白才知道,为什么肃宗那么恨永王李璘,是怕其夺帝位呀,而李璘恐怕也有觊觎帝位之心。而且李白也想到,即使玄宗、肃宗父子之间,猜忌之心也是有的。而自己曾是玄宗的红人,肃宗恐怕也猜疑自己与他不是一条心。想到这里,他才明白,肃宗为什么特别恨他参加永王幕府了,所以要治他死罪。
李白打听到,现在淮南大都督长史是老朋友高适,正是他主管永王一案。或许他能在此生死存亡时刻念及旧情,给自己一线生机?但他又怕高适有所顾虑。故趁朋友张秀才来监狱探望他时,作了一首诗,借推荐张秀才有灭胡之策的理由,给高适透个信儿,探一下高适对自己的态度。诗的序中说道:“余时系寻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喜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其诗中写道:“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送张秀才谒高中丞》)此诗表面上是推荐张秀才有平叛之策,其实是说自己是受永王李璘的牵连。我对坐牢并不感到很委屈,但总觉得有玉石俱焚的感觉。在与张秀才告别之际,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张秀才将李白的诗送给高适之后,高适感到十分为难,从此也没有了下文。
正当此时,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江南宣慰大使崔涣和御史中丞、江南西道采访使宋若思察访江南,有人将此消息告知李白。正好此时宗璟陪宗氏夫人来狱中探望李白,夫妇二人见面大哭一场。李白撕下衣襟,写了一封血书,交给宗氏,让她去崔涣、宋若思二人那里求情。于是,宗氏夫人便与宗璟一道前去宣城找崔涣。正好崔涣也在,宗氏夫人便将李白所写的血书《上崔相百忧章》呈了上去。崔涣展开李白的诗,只见上面写道:
共工赫怒,天维中摧。
鲲鲸喷荡,扬涛起雷。
鱼龙陷人,成此祸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洒宝炎煨。
箭发石开,戈挥日回。
邹衍恸哭,燕霜飒来。
微诚不感,犹絷夏台。
苍鹰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风伤哀。
斯文未丧,东岳岂颓。
穆逃楚难,邹脱吴灾。
见机苦迟,二公所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星离一门,草掷二孩。
万愤结缉,忧从中催。
金瑟玉壶,尽为愁媒。
举酒太息,泣血盈杯。
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屈法申恩,弃瑕取材。
冶长非罪,尼父无猜。
覆盆倘举,应照寒灰。
此诗是李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痛哭,为自己的不幸痛哭,为自己饱受冤枉痛哭。让李白来为永王之过背黑锅,当替罪羊,这也太不公道了。他是多么希望上苍普降霖雨,来浇灭安禄山所燃起的战火,使天下太平啊。他真恨自己没有先见之明,否则就能像穆生和邹阳一样早知先觉地脱身了,如今他真是后悔见机太迟了。他现在正是惹得满门星离,一双儿女也无法顾及了。希望相爷您明镜高照,虽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还是望您法外施恩,弃瑕取材。李白就是那位非罪的公冶长,而您就是知他的孔夫子啊。深望您使其覆盆掀开,让他重见阳光,昭雪冤情啊。看了李白用血写成的百忧章,崔相爷动了感情,与宋若思大人商量了一下,便对宗氏姊弟说:夫人放心地回去吧,李先生的事情就交给我了。
接着,宋中丞就将李白从狱中接了出来,并任李白做他幕府的参谋,帮他参谋军事。李白非常感激宋若思的大义之举。宋若思是李白的朋友宋之悌之子,他救李白出狱,一半是公义,一半是私情。李白为报答宋若思,为他先后起草了《请都金陵表》和《为宋中丞自荐表》两文。前文陈列了金陵作为帝都的许多好处,请唐肃宗建都金陵。后文以宋若思的名义,向朝廷为李白上了一个推荐表,在表中李白写道:
臣某闻,天地闭而贤人隐,云雷屯而君子用。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天宝初,五府交辟,不求闻达,亦由子真谷口,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雍容揄扬,特见褒赏。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闲居制作,言盈数万。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
臣闻古之诸侯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明戮。若三适称美,必九锡光荣,垂之典谟,永以为训。臣所管李白,实审无辜。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一命不沾,四海称屈。
伏惟陛下大明广运,至道无偏,收其希世之英,以为清朝之宝。昔四皓遭高皇而不起,翼惠帝而方来。君臣离合,亦各有数,岂使此人名扬宇宙,而枯槁当年。传曰:举逸人而天下归心。伏惟陛下,回太阳之高辉,流覆盆之下照,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以光朝列,则四海豪俊,引领知归。不胜慺慺之至,敢陈荐以闻。
(《为宋中丞自荐表》)
此文具说李白在玄宗朝时,为朝廷“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的事迹,以及安史之乱后永王李璘对李白“胁行”入幕的经过。认为李白虽入李璘幕府,但“实审无辜”,并夸赞李白“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的品德和才华,为他“一命不沾、四海称屈”的命运感到遗憾。最后,正式向皇上推荐李白并“拜一京官”的请求。
宋若思将《请都金陵表》和对李白的推荐书派人一起送呈朝廷。不料,肃宗看后,不但不允,反而大怒。他骂宋若思糊涂,难道要我作偏安之君不成?对宋若思荐李白之表更是恼怒,认为李白是永王叛逆的主谋,不可饶恕。宋中丞的使者将李白入永王幕府时写给贾少公的书信和李白所写的《永王东巡歌十首》一起呈上作证。《与贾少公书》中有“王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发,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与“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的话,可证李白是为永王胁迫,并非主动,而且在永王幕府中李白也没有什么作为。不料肃宗将宋中丞所呈《永王东巡歌十首》一掷在地,却拿出高适所呈奏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指着其中的第九首说,你所呈的《永王东巡歌》,为何却没有这一首?这一首“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不是分明鼓励和煽动要永王当秦皇、汉武和先皇太宗一样的皇帝吗?宋中丞的使者说,臣所呈的《永王东巡歌十首》,是李白的亲笔书写,是不会假的,请圣上明察。肃宗说,难道我这份《东巡歌》是假的?这可是永王幕府参谋薛镠当场亲录的李白诗!宋若思的使者不敢争辩。此时的肃宗正在气头上,说:按照大唐律法,大逆之罪当斩!这时,在朝的郭子仪向皇上脱下官帽请求说:我了解李白的为人,他绝无反叛之心,臣以官职和身家性命向圣上保证!这时,朝中也有许多人同情李白,跪下向肃宗请求免李白之罪。最后肃宗说:李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判其长流夜郎!
于是,李白又被投进浔阳大牢。崔涣以“滥进非一”之罪名被罢免宰相及江南采访使之职,贬为余杭太守,宋若思则因用人失职,被贬为宣州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