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这次沿着运河南行,主要是去会稽见贺知章,他们在长安约定出京后在镜湖见面的。李白到达山阴的镜湖后,急忙下船,在一个小童的指引下,来到了贺府。贺府出来相迎的却不是贺知章,而是他的儿子贺僧子。贺僧子说,他的父亲回家一年后就病故了,享年八十六岁。他说他的父亲在临终时,还叫着李白的名字。李白十分愧疚地说:我来得太迟了。在会稽山下贺知章的墓碑前,李白烧祭了他给贺知章的两首诗,诗前有序言写道:“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云: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对酒忆贺监二首》)
贺知章是李白的伯乐,是他和玉真公主引荐李白入朝的。尤其是他给李白的“谪仙人”称誉,使李白的身价倍增。他们二人志同道合,本来想在朝廷中大干一番,可是却遭到许多王公权贵和奸佞小人的阻挠和迫害,最终二人都被迫离开了朝廷。他们原本约定共进共退,可是如今二人却是天人相隔了。李白将祭诗火化,并将酒浇在坟前,朝着墓碑拜了三拜,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离开了会稽,李白乘着剡溪的小船南下,来到了沃洲湖、天姥山。剡溪、沃洲、天姥山地区是中国东南的风景秀丽之处,人称是美人的眉眼盈盈处,李白对这里的风景一直是十分向往的。早在当初出蜀时,他就说“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之后李白诗中不断地夸剡中风光:“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东鲁门泛舟二首》),“忽思剡溪去,水石远清妙。雪昼天地明,风开湖山貌”(《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李白在剡溪乘舟至沃洲湖游览了那里的青山秀水之后,兴致勃勃地攀上了他向往已久的天姥山。南望“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相比之下,天姥山只是一个小山丘而已,远不像以前在梦中所想象得那么高。他于是又想起了初到江东时就已造访过的天台山,那是一个东南的佛教和道教的名山,想起了大智和尚所在的国清寺和司马承祯曾经清修过的桐柏观。
在天台山上,他站在华顶峰上极目眺望,向着东海,畅怀高吟: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
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
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高丘而望远海》)
此诗是李白站在“谪仙人”的高度来远望大海、眺望人世的。穿越神话和历史,他向上天和世人叩问:神话中的三神仙在哪里?东海之上挂白日的扶桑树又在何处?方士们所说的仙界银台金阙又在哪里?昔日好神仙求长生的秦皇、汉武真是被骗的傻瓜,都是在做长生不死的美梦。精卫填海是白费木石,海中驮着三神山的六只神龟,根本就是方士们的胡说八道。始皇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连骨头都成灰了,他们的陵墓连放羊娃都敢上去玩耍。盗墓贼偷盗宝物,守卫王陵的精灵在哪里呢?因为他们都是穷兵黩武的暴君,怎么可能乘龙成仙呢。从此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根本就不信得道成仙的那一套,他是从历史上的例子,来批判唐玄宗崇道求仙误国的。他清楚地知道,所谓的长生之说,就是道士们骗人的谎言。他本人所谓的求仙学道,也只不过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自我保护而已。与此相仿,李白还有一首更厉害的诗《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
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
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涬同科。
这首诗可能与《登高丘而望远海》写于同一时期,也是一首表达李白哲理思想的诗。他对太阳运行的轨道有所思考,问道:太阳早晨从东方出来,好像是从地底下钻出来一样,从天上走过,又复入西海之中。那么驾日的六龙是在何处休息呢?太阳日复一日,东起西落,第二天又从东到西在天上走了一遍,那么它是怎样在夜间回到东方的?这个千百年来都没有人提出的问题,却由李白第一个提出。他很可能已经猜测到地球是圆形的,太阳在夜间是从地球的背面由西绕到东的。太阳的运行是千古不变的,而人却不像自然元气可以长久存在。人的生命很短暂,是不能与太阳相比的。李白说,草木开花并不用感谢春风,落叶纷飞也不能怨恨秋天。四季变化是自然现象,没有什么神仙能驱使它。传说中御日的羲和,她是怎样落入西方无边大海中去的?传说中的鲁阳可以挥动戈杖让太阳停下来,是逆道违天的,是不可信的。我是多么想将自然万物囊括起来,与自然元气混为一体,能够与天地同寿啊。但那是可能的吗?李白这种思想,其实一点也不迷信,还真有一些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科学思想,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是很难得的。这与他具有“谪仙人”的批判意识是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