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二人在济南逗留了半个月左右之后,便回到了东鲁。在兖州的城北,他们一道去找隐居在此地的范十居士家。由于不熟悉道路,他们二人在城壕里迷了路,在荒坡野沟中骑着马乱走,李白从马上跌了下来,帽子上、身上的翠云裘上沾满了苍耳子。他们二人摘了半天,也摘不净,干脆不摘了。最后,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范十的家。在柴门前,李白大呼:“范十老兄,快开门。”书童开了柴门,见眼前来了两个衣冠不整的人,前面的一个更是头上、衣服上都沾着苍耳子,连忙跑回去报告范十,范十来到门前疑惑地看着二人。李白笑问道:“认出来我们是谁了吗?”范十大声喊道:“这不是太白兄和子美贤弟吗,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忙迎进门来,让小童为李白摘衣服上的苍耳子,并令家人准备了全素席的家宴,用自酿的村酒请客人畅怀痛饮。这农家乐式的酒菜让李白和杜甫觉得既味道鲜美,又清爽可口。酒后,他们又一起品尝了院中树上刚摘下来的秋梨、酸枣,以及自种的寒瓜,聊着各自最近的际遇。老朋友见面无话不谈,李白他们就这样无忧无虑地在这里玩了十多天,才与范居士告别。此事李白有诗记曰: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
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
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
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
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
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
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
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
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
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
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
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
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此事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也有记载: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予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何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此诗应是看过李白赠范居士诗以后所作,他们所写的是同一件事。首二句是对李白诗的夸赞。下四句是写李白、杜甫二人的友谊,“怜君如弟兄”,是杜甫的真切感情,“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二句,形象地刻画出二人如胶似漆的兄弟般的感情。“更想”以下六句,写二人同访范十隐居的具体情况。诗的最后四句,是写李白、杜甫与范十之间的朋友感情,不是为了吃吃喝喝,而是为了追求屈原《橘颂》般纯洁高尚的友谊。他们在一起所讨论的,不是如何仕进当官的话,而是远离世俗的隐逸之趣。杜甫这首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但给人的感觉却像一首五言古诗,细读之下才知道,它是一首标准的五言排律。由此可见杜甫的功力有独到的地方,其诗才是不下于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