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龟年和一个太监先回兴庆宫,到离沉香亭不远处,他下马,让同行的太监牵了他的马,回去接李白。此时,两个太监已经牵着马来到了亭前。高力士见了,命人在与沉香亭相连的长廊下铺了一块草席,将李白扶睡在上面。
“陛下,李白应召前来,”高力士过来禀奏,“但是喝醉睡着了。”
从刺眼的阳光里进到长廊荫处,李白睡在凉凉的草席之上,酒意一下醒了不少。他半睁着迷糊的双眼,朝不远处的沉香亭望去。
那阵仗,只能是皇上!
李白吓出了一身冷汗!
李白头疼又想吐,他的官服胸前和袖子上都有不少酒痕和油渍,这个模样见皇上,那是要作死啊,可是已经被拖到皇上面前来了,李白心想,只能将错就错,装作一直酒醉未醒,说不定能免遭处罚,于是,李白闭上双眼,躺在草席子上呼呼大睡。
玄宗与杨玉环玩得高兴,见李白这副样子,却也没有生气,只问高力士:“有何办法能让李白早些醒酒?”
“回皇上,”高力士说,“奴才已派人去割‘醉醒草’了。这种草,喝醉的人,只要闻上一闻,很快便可醒酒。”
龙池边有一块茂盛的草坪,草坪的一角长着“醉醒草”。这是一种紫颜色的草,草心呈殷红色,长在一片绿草之中,很是特别。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喝醉了酒的人,摇摇晃晃地往家走,他抄近道,从长着这种草的草丛间穿行,闻到草丛中散发出的特殊的气味,顿觉头脑清爽,精神焕发,所有的醉意顷刻间荡然无存。从此,这种草就有了“醉醒草”的名字。这名字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醉醒草”也就成了专门的醒酒草。
宫人割来五大筐“醉醒草”,抛撒在李白的身上和脸上。
李白差点被埋进了草堆。
睡梦中,李白觉得,一片片清凉的雪花扑面而来,奇怪的是,这雪花为何如此清新凉爽,没有一点寒意?
李白将这清新之气深深地吸进去,又长长地吐出集结在胸间的酒气。几次深呼吸过后,李白醒了。
高力士知道李白已经醒酒,他立在亭阶之上,大声地传呼道:“陛下宣召——翰林学士——李——白——”
李白从草堆里爬出来,双手扫了扫官服,整了整官帽,朝沉香亭走去。他脑子已经清醒,只是脚下还有轻飘飘的感觉。
跪拜于亭阶之下,李白道:“臣李白不知皇上宣召,酒喝多了,醉意初醒,万望陛下宽恕。”
“李爱卿平身,酒醉之事不必挂在心上,”天子不与小人一般计较,玄宗大度地说,“朕今日与娘子出游龙池,有意请爱卿为朕写诗助兴。立时即要,李爱卿能否为之?”
“没问题。”
从地上站起来,李白走到已为他准备好的案台前,提笔即书,瞬间完成。高力士呈于玄宗面前。玄宗阅览,诗题为《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诗曰: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看过,玄宗夸赞道:“写得如此传神,就如同你和朕同游过龙池一样,诗句又清圆流丽,有才!”
杨玉环也看了,说:“诗是作得好,只是与清平调不合,三郎旧曲仍不可得新词啊。”
“噢,”玄宗轻拍了拍自己的头颅,乐哈哈道,“不是娘子提醒,朕一时高兴,将正事也忘了。”
说着,玄宗又转向仍坐在亭阶下案台旁的李白,道:“朕对妃子,赏名花,有名曲无新词,李爱卿为朕填来,让李龟年歌之。”
“臣下这就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