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娘娘心生巧计,急匆匆地走出门外。她分开了大小群妖,只听得叮叮当当的兵刃乱响。原来是八戒、沙僧与那怪在半空中厮杀呢!
公主厉声高叫道:“黄袍郎!”
那妖王听到公主的叫唤,立刻放下了八戒和沙僧,按落云头,揪起钢刀,搀扶着公主道:“浑家,有甚话说?”
公主道:“郎君啊,我刚才睡在罗帏之内,梦魂中忽然见到一个金甲神人。”
妖魔问道:“那个金甲神?他来我门上干什么?”
公主回答道:“是我幼时在宫里对神暗许下一桩心愿:若得招个贤郎驸马,上名山拜仙府,斋僧布施。自从配了你,夫妻们欢会至今不曾提起。那金甲神人来讨誓愿,喝我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因此,我急忙赶来郎君处诉知,不料发现那桩上绑着一个僧人。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意,饶了那个和尚吧。就当与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肯否?”
那怪道:“浑家,你却多心呐!这算什么紧要之事。我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和尚,到了那里,放他去吧。”
公主道:“郎君,请放他从后门里去吧。”
妖魔道:“真是烦人。放他去便罢,又管他甚么后门前门哩。”
他于是拿起钢刀,高叫道:“那猪八戒,你过来。我不是怕你,不与你战;看着我浑家的分上,饶了你师父也。趁早去后门首,寻着他,往西方去罢。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八戒与沙僧闻得此言,就像从鬼门关上放回来一般。
他们急忙牵马挑担,鼠窜而行。
转过波月洞的后门之外,他们高声喊道:“师父!”
长老认得声音,就在荆棘丛中答应。
沙僧剖开草径,搀扶着师父匆忙上马。
这里:狠毒险遭青面鬼,殷勤幸有百花羞。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逐浪游。
八戒领路在前,沙僧紧随其后,出了松林上了大路。
你看他们两个喋喋不休地埋怨着对方,三藏只能劝解和解。
遇到晚上先投宿,鸡鸣时分早起看天。
一程一程地走,经过长亭短亭,不知不觉已经走了二百九十九里。
突然抬头一看,只见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宝象国。
真好个处所也:
云渺渺,路迢迢;地虽千里外,景物一般饶。瑞霭祥烟笼罩,清风明月招摇。山峦连绵起伏,如画卷展开;溪水潺潺流淌,溅起琼瑶般的水花。田野间阡陌相连,丰收的庄稼茁壮成长。渔夫在三涧曲中垂钓,樵夫背负着两峰椒木归家。
城墙高耸坚固,城内居民安居乐业。宫殿巍峨壮丽,宛如锦标般绚烂夺目。
太极殿、华盖殿、烧香殿、观文殿、宣政殿、延英殿:一殿殿的玉陛金阶上,文官武将列队而立;大明宫、昭阳宫、长乐宫、华清宫、建章宫、未央宫:一宫宫的钟鼓管弦声中,少女们抒发着闺怨春愁。
禁苑中的花朵娇嫩欲滴,御沟旁的柳树随风摇曳。通衢上,一位英俊的男子骑着五匹骏马,仪态庄重;幽僻处,一位弓箭手拨开云雾,射穿双雕。花柳巷中,管弦楼里,春风拂面不输洛阳桥。
取经的长老回首大唐,心中激动不已;伴师的徒弟停下脚步,沉浸在梦幻之中。宝象国的美景让人目不暇接。师徒三人收拾行李和马匹,安歇在馆驿中。
唐僧步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乞为转奏转奏。”
那黄门奏事官连忙走至白玉阶前奏道:“万岁,唐朝有个高僧,欲求见驾,倒换文牒。”
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即时准奏。
叫:“宣他进来。”
把三藏宣至金阶,舞蹈山呼礼毕。两边文武多官,无不叹道:“上邦人物,礼乐雍容如此!”
那国王道:“长老,你到我国中何事?”
三藏道:“小僧是唐朝释子。承我天子敕旨,前往西方取经;原领有文牒,到陛下上国,理合倒换。故此不识进退,惊动龙颜。”
国王道:“既有唐天子文牒,取上来看。”
三藏双手捧上去,展开放在御案上。
牒云:
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嗣续丕基,事神治民,临深履薄,朝夕是惴。前者,失救泾河老龙,获谴于我皇皇后帝,三魂七魄,倏忽阴司,已作无常之客。因有阳寿未绝,感冥君放送回生,广陈善会,修建度亡道场。
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度幽亡,超脱孤魂。特着法师玄奘,远历千山,询求经偈。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须至牒者。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上有宝印九颗)国王见了,取本国玉宝,用了花押,递与三藏。
三藏谢了恩,收了文牒。
又奏道:“贫僧一来倒换文牒,二来与陛下寄有家书。”
国王大喜道:“有甚书?”
三藏道:“陛下第三位公主娘娘,被碗子山波月洞黄袍妖摄将去,贫僧偶尔相遇,故寄书来也。”
国王闻言,满眼垂泪道:“自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两班文武官,也不知贬退了多少;宫内宫外,大小婢子、太监,也不知打死了多少。只说是走出皇宫,迷失路径,无处找寻;满城中百姓人家,也盘诘了无数,更无下落。
怎知道是妖怪摄了去!今日乍听得这句话,故此伤情流泪。”
三藏袖中取出书来献上。
国王接了,见有“平安”二字,一发手软,拆不开书。
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有文武多官,殿后有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学士拆开朗诵。
上写着:
不孝女百花羞顿首百拜大德父王万岁龙凤殿前暨三宫母后昭阳宫下,及举朝文武贤卿台次:拙女幸托坤宫,感激劬劳万种。不能竭力怡颜,尽心奉孝。乃于十三年前,八月十五日,良夜佳辰,蒙父王恩旨,着各宫排宴,赏玩月华,共乐清霄盛会。
正欢娱之间,不觉一阵香风,闪出个金睛蓝面青发魔王,将女擒住,驾祥光,直带至半野山中无人处,难分难辨,被妖倚强。霸占为妻。是以无奈捱了一十三年。产下两个妖儿,尽是妖魔之种。
论此真是败坏人伦,有伤风化,不当传书玷辱;但恐女死之后,不显分明。正含怨思忆父母,不期唐朝圣僧,亦被魔王擒住。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
伏望父王垂悯,遣上将早至碗子山波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女回朝,深为恩念。草草欠恭,面听不一。逆女百花羞再顿首顿首。
那学士读罢家书,国王大哭,三宫滴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不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