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殿下所言极是。”
兵部尚书卢坤身居高位多年,自然深知战马对大晋的重要性,因此义无反顾站出来。
于公于私,都站在李澈一边。
卢坤反驳道:“据臣所知,西突厥盛产战马及牧业,按照以往朝贡,诸国皆应该进贡本国特色物品,故而西突厥应该进贡战马才是。”
“对,应该送战马。”
群臣一呼百应,纷纷附和着。
西突厥使臣成了众矢之的,连忙为自己辩解道:“我们…我们那是担心大晋百姓没吃过牛羊,这才……”
此话一出,群臣炸锅了。
“可笑!”
“我大晋地大物博,百姓安居乐业,岂会没吃过牛羊,你们看不起谁呢?”
“大晋不稀罕你们的牛羊,如果你们真有诚意,就把牛羊给拉回去,拉个三千匹战马过来。”
西突厥使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法做决定。
“兹事体大,我们需得上报可汗。”
李澈一眼看穿,冷哼道:“不愿意敬献战马,无非就是因为你们西突厥起了狼子野心。”
“想用几千匹病羊病牛换取一份厚礼,回去方便打造战略物资,然后大举侵略我大晋!如意算盘打得乒乓响,你们以为本王看不透吗?”
西突厥使臣急于表示立场,解释道:“可汗深知秦王殿下武艺超群,能力出众,从未有轻视之心,还请秦王殿下不要蛊惑人心。”
“不错,秦王殿下,我们西突厥绝无此心!”
秦王李澈置之不理,嗤笑道:“不管你们有这心也好,没这心也罢,本王劝你们抓紧时间回西突厥看看。”
算算日子,应该差不多了。
嘴角微微一笑。
“看什么?”西突厥使臣一脸懵逼,不明白话中有话。
说时迟那时快。
殿外响起传令兵的声音:“八百里战报——”
不等宣传,传令兵就捧着战报入殿。并且当着众目睽睽之下,高声复诵:“车骑将军与罪人杨浩,率军攻入西突厥腹地。”
“诛杀十万西突厥将士,生擒西突厥可汗阿史那元盛!俘虏数十万西突厥百姓,牛羊无数,战马十万匹。至此,西突厥正式划入大晋版图!”
语如雷贯,满殿震惊。
“什么?”西突厥使臣全愣住了。
他们西突厥何时被大晋攻打了?
满朝文武亦是露出不敢置信的眼神。
朝廷什么时候发兵了?
他们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回纥使臣左顾右盼,眼中全是惊愕之色。
刚刚听见了什么?
大晋传令兵说西突厥被灭了?
吐蕃使臣顿时面如白纸,冷汗涔涔。
究竟是谁在背后鼓动风云?
大晋攻打西突厥究竟是何时发生的事情?
为何他们,甚至连大晋朝堂都不知道此事发生?
“哈哈哈…可笑…我们西突厥勇士骁勇…岂是你们大晋将士……”西突厥使臣话才刚说到一半,就看见传令兵将包袱打开,露出一只血淋淋的臂膀。
鲜血淋漓的臂膀刻着熟悉的纹身,戴着熟悉的饰物,西突厥使臣几乎不谋而合可以笃定。
那就是阿史那元盛的左臂膀啊!
西突厥…真的…没了……
众西突厥使臣瞬间面如土色,呆若木鸡。反应过来之后,个个哭爹喊娘,痛哭流涕。
“可汗…可汗真的被抓住了……”
“完了完了…西突厥没了啊……我的妻子儿女都还在家乡啊!”
“天哪!”
秦王李澈红光满面,义正言辞呵斥道:“本王曾说过,犯我大晋者,虽远必诛!”
“谁都不例外!”
“还妄图娶本王姊妹,你们也配?”
闻听此言,满朝众人幡然醒悟。
原来,所有的一切全是李澈的手笔。
心如死灰的西突厥使臣,恍然大悟。
怪不得当初,秦王李澈愤然离开的时候,还用恶狠狠的眼神看了他们一眼,当时他们还觉得预感不好。
没想到,竟是从那一刻开始。
李澈就记恨上了西突厥,一心想要剿灭西突厥啊!
“秦王殿下有勇有谋,真是好样的!”
“有秦王殿下坐镇大晋,谁敢来犯?”
许是因为喜报传来,晋光皇帝面露喜色,振臂一挥,沉声道:“拿下西突厥使臣一干人等,不日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大内侍卫闻令而动,将一众西突厥使臣给拉了下去。
没了西突厥,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
晋光皇帝朗声道:“此外,撤销昌元公主与西突厥联姻的婚事,封号不变,赐婚于工部尚书杨继幼子杨浩。”
“鉴于杨浩立下赫赫战功,着赦免杨浩一身罪过,望其以后能为大晋再创赫赫战功,切莫辜负秦王对他的期盼!”
“吾皇圣明!”满朝皆呼。
大晋方面是高兴了,西突厥使臣也即将砍头示众。
等等……
西突厥因触怒李澈,全国被灭了。
那他们刚刚还对李澈步步紧逼……
嘶……
回纥使臣想起来,就后怕不已。
反应快的当时就改口了,笑呵呵询问道:“秦王殿下你累不累?”
“口渴了吧?待我回去,定将上好的茶叶送到贵府。”
“妹夫,方才说的话全部不当真,回礼我们不要了,哪有进贡讨要礼物的说法,呵呵呵……”回纥三王子药罗冠奇,谄媚一笑。
“是是是…王子殿下说的极是,我们不要回礼了……呵呵呵……”
“当真不要了?”李澈语气阴阳怪气。
“不用了不用了…”
回纥使臣笑的一个比一个灿烂。
他们哪还敢再咄咄逼人啊!
再不识趣,家就没了啊!
呜呜呜……
李澈故作委屈状,别有深意的眼神落在吐蕃使臣身上。
吐蕃使臣不是傻子,除了大王子尼雅新日外,其他人皆一口咬定不要了。
“我们也不要了…呵呵…”
满朝文武看见两国相继吃瘪的模样,心里别说多解气了。
晋光皇帝朗声宣布:“既然两国使臣别无异议,那么朕宣布回礼一事就此打住,当然为了彰显大国气度,所有回礼由礼部酌情考虑,事后请两国使者各自派人带回。”
“吾皇圣明。”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