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不见,太子殿下拔高不少。
经过一年多的政治洗礼,魏昊褪去了一些孩子的稚嫩,青涩的小脸中,显出一钟带着阅历的成长。可见人还是要出去见见世面的。
大魏国泰民安,官路四通八达,修得十分平坦宽阔,因为路上并不颠簸。建邺到钱塘,一路上若车马不堕,行官路只要四到五天路程。
另,既然是异世界,也可以说是平行空间。大魏与华国古代的历史线有些莫相似——自盼宗晚年开始,大魏历时十年时间,斥巨资,建造了一条贯穿全国的大运河,取名南北大运河。
南北大运河,如它的名字一般,简单粗暴——北起大魏最北端黑龙关,也就是麦芽儿的二叔,震北王魏晟的封地;南至大魏与南诏边境交界处,以越水为界,分国而治。
此河贯通大魏正北最宽江流北龙江和南诏越水主干,疏通河淤,汇集支流。地理与外交意义非凡,是造福千秋万代的福河。
盼宗是守成之君,他不像自己的爹文成武德,也不像自己的儿子励精图治。他比较佛,但他又比较听话,人踏实不折腾。魏盼在位期间,大魏百姓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
魏家的男人子嗣稀薄,还能坐稳皇位,可见都不是傻子。
盼宗晚年启动浩大的运河工程,其实算是很大一个功绩。南北大运河耗时十年,期间人力、物力不可估量,但没有引起太多反弹;整个大魏,是乐见其成的。
故此可见,世人对魏盼的观感很好。
庙号一般为太祖、太宗、高宗、仁宗等等,庙号是皇帝本人死后,后人根据其一生之功过给予的一个评价。一般开国皇帝就是太祖,如宋太祖;除文治武功极高,一般皇帝不敢称呼高祖。太祖后就是太宗,如唐太宗,如果是个宽厚仁慈的皇帝,可以称作仁宗等等,盼宗即大魏第二任帝王——魏仁宗。
谥号是皇帝死后,由礼官议定,总结其一生,最后盖棺定论的称号。
谥号有好有坏,文、武、景、宣都是好的,灵、厉、哀、怀是不好的。盼宗年号开耀,明光帝从礼部拟定的一系列称号中选定了“文”,盼仁宗即是魏文帝。
不知不觉就说多了…
反正,南北大运河经过两代帝王的维系,目前已相当发达,成为中原地区多国的水陆枢纽。
魏昊去年离开的时候,是太子銮驾行车马,走的官道。回来时,则乘官船行水路,顺风顺水,三日不到,即从钱塘抵达建邺京运码头。
大魏储君到达京都码头那日,正好是五月初四,端午前一日。
明光帝在收到驿站传来的太子手书时,就即时安排礼部尚书两手准备:一边统筹端午国宴事宜;一边安排人马,接迎太子回京。
毕竟,这是大魏小太子第一次出远门办事,还办得挺漂亮!
这一年来,钱塘官场政治清明,百姓日子安定下来,开荒造林,赋税显着提高。日子好过了,读书也有劲儿,今年春闱,单钱塘一系,就有五个进士。这是大大的政绩啊!
再则,这样好的局面,是在太子殿下坐镇一年的时间里办成的,这就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则,明光毕竟是一国之主,太子是臣,帝王亲临迎接臣子还朝那是无上的恩宠。同时,也代表了明光帝对儿子的一片拳拳父爱。
儿啊,爹这是给你壮声势呢!
有一有二有三,历朝历代,多得是皇家父子相杀的,明光帝用行动证明,他儿子聪明,老子骄傲!底下官员闻风而动,心里不自觉地对大魏小太子更热络了几分。
明光十年五月初四:宜装修、动土、订婚、安葬、上梁、破土、修造、祈福、祭祀。
四十五岁的明光皇帝,携文武百官亲赴大魏京都码头迎接大魏未来的储君。十岁的太子魏昊在万众瞩目中,衣锦还朝。百官朝贺,万民观瞻天子花车,一派盛世之景。
花车之上,与父皇共驾的魏昊心中涌起无数豪情。他抬头看着自己爹爹,大声说,
“父皇,儿臣将来一定会为您守好这大魏江山!”
魏熙很开心,他拍拍自己儿子的肩膀,“昊儿是个好孩子,阿爹相信你。”
父子俩会心一笑,灿烂艳阳中,游行的队伍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