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来到上阳宫中,得知太后在寝殿承欢殿中,便直接来到了寝殿。只见太后正卧在塌上,手中拿着一柄青玉吉祥如意在端详着。
“儿子给母后请安。”陈奕跪下,对着她轻轻地唤道。
太后将手中的如意递给身边的贴身嬷嬷李媪,起身扶着陈奕说道:“快起来。”
陈奕起身走向太后,坐在她的身边,十分自然地将背靠在身后的鹅绒软垫上,说道:“母后,我好累。”
陈奕还一直习惯喊她母后,就算当上皇帝,也一直没有改口自称为“朕”。
太后是陈奕的亲生母亲,从他还是襁褓婴孩之时便抚养在身边,母子俩一向亲厚。
她从嫔妃成为先帝的皇后时,陈奕尙未成为当时的太子。后来,他们又一同经历了当年与太子的夺嫡之争。
在那一场流血的争斗中,他们的亲族与挚友中,不知前前后后有多少人倒在了血泊当中。好在他们母子没有辜负这些人的牺牲,最终成就大业,成为这南梁中万人之上的君王和太后。
太后崔氏出身于着名的皇后氏族,清河崔氏。崔氏一向是个性情孤清之人,先帝在时便深居简出,不争宠幸,不涉党争。就是因为这样,旧太子和故皇后相继被废之后,先帝才放心将皇后之位交于崔氏。
自从自己的儿子陈奕登基后,太后便安心地颐养天年。对于陈奕前朝和后宫之事,她很少过问,也从不插言。
所以每当陈奕遇见什么烦心事,或有些难解的迷局,便会前往上阳宫寻找母亲。就像当年穆之容病死,他狠下心将被弹劾的野穆家连根拔起,几乎灭族之时;陈奕就曾在承欢殿中住了许久。
太后看着陈奕放在自己身边的右手,被白色的纱布包裹,缓缓开口问道:“小奕,还疼吗?”
陈奕摇摇头,这点伤痛也没有必要在母亲面前喊疼,他自然地说道:“已经好些了。”
太后微微笑了一下,也猜到他不会说疼,便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事情母后已经知道了,哀家觉得方家这个姑娘,不像是会做那样的事。”
“哦?”陈奕一听此话立刻坐起身子,十分好奇地望着她。随后又觉得自己有些失态,假意嗔道:“本以为到母后这里来,能讨个清净呢。”
太后一眼就看出了陈奕的心思,并没有理会他,只是继续如常说道:“哀家与她的母亲栾阳郡主自小就认识,几乎是一同长大。哀家记得,她虽没我年长,却时时刻刻护在哀家身前。嘴里总是念叨着自己出身忠王府,职责就是护卫国土,保护他人。你说,一个女孩子,说这样的话,成什么样子。”
太后说着,便微微笑着,似乎童年的时间是她一生中唯一美好的回忆。
“想不到栾阳郡主还有这样一面。”陈奕听的津津有味,脑中想象着母亲儿时的模样,不禁嘴角也上扬起微微的弧度。
“后来大家都逐渐长成,便渐渐不得见面。那时候哀家自然是被母族清河崔家送入东宫,嫁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先帝。而栾阳郡主,则有幸嫁给了自己的心爱之人,她的青梅竹马方家二少爷,也就是你朝中现在的中书侍郎方清晖。”太后用一种悠远的口吻讲述着,仿佛那已经是上辈子的事。
实际上自从进了宫开始,她便与年少时的那些人不属于同一个世界了。
“从前我做嫔妃的时候没有办法,等当上了皇后,又做了太后,才能偶尔叫她进宫见见面。”太后一边轻轻地碰了碰陈奕的手,一边说道。
“既有这份缘分在,方才人入宫后不得宠,母后竟也从未为她说过一句话。”陈奕看着自己的母亲,心中感慨着她这个做太后的难得。
“她的母亲进宫,也从未抱怨过什么,只是一味的说自己的女儿骄纵坏了,希望你见谅呢。”崔太后看着陈奕,又补充道:“况且后宫之事是你自己的家事,哀家和郡主都是长辈,怎么好插言呢。”
陈奕点点头,表示赞同母亲的说法,他喃喃自语道:“母后就真觉得,方之斐不会做这样的事?”
“只是这件事情,终究要有证据才能说她做了,或者她没做。”太后说罢。
“可眼下的证据就这些,也不足以证明此事就是她做的。况且事情还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陈奕回答道。
“唉。”他叹了口气,又再一次往后一仰,摊在塌上,说道:“此事需得慢慢查,可朕的嫔妃们闹得不可开交。”
“平衡六宫是你的事,更是皇后的职责。若是皇后不能帮你平息事态,还跟着嫔妃们一起哄闹任性,就是她的失职!”太后一张脸不怒自威,正色道。
“儿子明白。”陈奕见母亲难得严肃起来,也赶紧坐起了身。
太后见陈奕一脸恭谨的样子,觉得自己刚才太过严厉,便松缓口气说道:“既然事情指向方才人,说明她有一份嫌疑;若是被人栽赃,说明她自己不够仔细。此事闹成这样,为今之计她也该承受一些后果,平衡后宫的非议。”
太后想起了与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栾阳和方清晖,对自己没能护方之斐周全而心痛。她闭紧了眼睛,暗下决心后睁开,对陈奕说道:“降位或者受罚,你给一样便是了,暂时平息此事,让后宫归于平静。”
“儿子知道了。”陈奕答应着,感觉的确没有来时那样心烦了。
“只是…”太后于心不忍地说道:“若是她真有冤屈,来日你定要还她清白才行。”
“我会的,母后。前朝事忙,儿子今日就不打扰母后休息了。”陈奕说罢,由杨慕寒扶着起身,然后跪下向太后告退。
太后点头,也由李嬷嬷扶着起身相送。一直陪着陈奕走到承欢殿门,太后才停住,看着陈奕离开的背影。
见陈奕的背影消失于上阳宫,才发现这上阳宫的院子里,每年开的最好的那几株嫣红的海棠如今正开的极好。在今日这样好的阳光照耀下,尤为生机盎然。
她呆望了许久,将手臂轻轻抬起,李嬷嬷立刻会意,扶着太后回到承欢殿。
李媪上前将塌上皇帝坐过的褶皱铺平,又将靠背收拾好。然后抬头看着太后,问道:“太后,您不帮着方才人说话就算了,还这样建议陛下。回头您自个儿,又要心疼这姑娘。”
“哀家帮着方之斐说话,只会让皇儿越发的忌惮哀家与忠王府的关系。哀家毕竟,与他们夫妇二人从小一起长大。忠王爷手握西南边境一方重兵,他本就有心压制着。”太后说道。
“奴才看着陛下长大,跟着您母子二人这一路过来。奴才觉着,陛下再怎样忌惮功臣,断不会对您疑心的,您着实是多虑。”李嬷嬷有些感慨地说道。
太后重新拾起案前的玉如意,摸着上面温凉的触感,说道:“他现在早已不是那个追着我喊母妃的孩子,他是九五之尊的君王。坐在这万人之上的位置,那种孤独难免会改变他的心。有些事情,尽且量避着吧。”
“也罢,您愿意替方才人说上一句不会做那样的事,又用您自己担保方家夫妇二人的品德,已经是极大的恩典了。”李嬷嬷说罢,接过太后手中的玉如意,递给旁边的宦官。
“这个姑娘,到现在都没有侍寝,她竟一点也不着急。也是该让她吃些苦头,免得她一直对自己的恩宠不上心。后宫这些嫔妃,惯会找软柿子捏,若是哪天被人害死了,哀家都不知如何向她的母亲交代。”太后微微斥道,脸上写满了担忧。
“太后说的是,眼下有您这句话护着,陛下自然是听的进去,不会重罚方才人的。”李嬷嬷说着,又蹲下来为崔太后揉起了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