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但是圣上能仅凭这一句话就对你定下重罪吗?”
“王忠嗣将军和当今的圣上是儿时的玩伴,从小就一起养在宫中,情同手足;后来王忠嗣为保圣上的太子之位,以身涉险,几乎丢了性命,到最后只是因为他对我过于的亲近,就能让圣上心生龃龉,暗中提防。夫人想一下,当年剿灭家父叛军的主将就是王忠嗣,他对此隐而不报,那圣上一定会认为他是受到我的指使,单单据此就能给我扣一顶欺君的帽子。因为这不是一句寻常话语,也因为我的身份特殊,有通神之名,便更是如此。”
“可毕竟已经过去了这么久,再说相公保长安,杀安禄山,又夺太原,这么大的功劳难道圣上看不到吗?”
“越是如此,圣上心里就越是忧惧,如今叛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平叛也只会是在朝夕之间,对我发难恰逢其时。”
“那...咱们该如何自处?”牛浅浅越听心中越是慌乱。
“学安禄山在幽州之时那般,概不奉诏,一切交由天定。”
“那天下人会怎么看,这样一来,岂不正好坐实我们心虚了吗?圣上便更有借口对相公治罪。”
李非长叹一声说道:
“这么多年,我想在天下百姓的心中,自有公论,我李非问心无愧。”
李非相信,此时的裴高远对自己已经是绝无二心,但想要将灵州上下的大小文武官员变得如铁桶一般,只能用收买的方式。 不过这个也相对简单,灵州的府库殷实,富可敌国,从定远回到灵州不久,李非就下令将所有灵州府衙的官员俸禄直接翻倍,又额外设立灵州府单俸,九品以上均可领取,按月发放。对于官员犯错,除非涉及贪墨和人命,大错轻罚,小错不纠,再犯者才会重惩。
不光如此,李非谢绝所有官员拜谒,一切事情都在治所商谈解决,这么一来,整个灵州上下政务无比通达,一片清正之风,李非的声望更加如日中天。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来往于灵州和长安的客商通过口口相传,有关灵州的各种消息很快就传入肃宗的耳朵当中。看李非去灵州不到一年光景,竟然能让灵州有如此变化,肃宗心中竟然涌出一些酸意。
一日赋闲,肃宗问李辅国:
“你可曾听闻李非在灵州的消息?”
“陛下,奴婢听到了,只是有些不解,不知该不该说。”
“你是近臣,还有什么不能明言的?”
“俱言灵州现在百姓丰衣足食,牛羊无数,李非又将灵州扩了一倍有余,这么多钱从何而来?此前屈海就曾上书说李非将安贼存放于洛阳的不义之财私自挪用,此番去往灵州,拉了那么多东西,会不会就是他的巧取之物?”
“但有人说他是在和回纥频繁往来,那些牛羊便是回纥所赠。”
“那便更加可怕,回纥已经两年没有给我大唐岁贡,为何他们偏偏给李非一人?自我大唐起了纷争之后,连对我们派去的唐使都没有任何回应,而回纥一直陈兵边境,大军和灵州又近在咫尺,是不是他们私下有什么勾当也是难讲。”
肃宗听完,更是加剧了心中的不安,直接召见韦坚、李泌和屈海,询问他们对此事的看法,李泌也听说了李非在灵州的作为,心中当然少不了疑惑,想了想说道:
“陛下,李非一直以来都有神力相助,取得超乎寻常的政绩似乎也没有太多意外。此前他能用一万人马横扫河东叛军,更是如此。夺下太原后,整个河北道的胡骑望风而逃,撤回范阳以北,方使得洛阳没了兵援,成为孤城一座。这些不世之功,陛下不该视而不见。”
“你的意思是朕有些亏待他了?”肃宗有些不悦。
“依唐律,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功过两分。所以陛下对李若是刻意冷落,臣以为不妥。若陛下不放心,大可重新将李非召回长安,赐以勋爵。这样一可以将其留在身侧,伸手可及,二可以借其神通,快速恢复大唐国力。”
一旁的韦坚则另有见解,上前说道:
“陛下,李非在灵州的举动极不寻常,他是有意在向天下人昭示他的过人之处。一直以来,李非对于功名利禄从不上心,此或为表象,他自然知道越是如此,越能笼络天下人心,所以目的并不单纯。若是放任,怕是将来有损天威。”
韦坚这句话直接说到了肃宗的心坎里,不住的点头,待韦坚说完,肃宗问道:
“那你认为对于李非该如何处置?”
“就如李泌所言,召回长安,让其掌控户部最为妥当。”
看上去韦坚的说法滴水不漏,既然李非能让灵州快速富足,那户部掌管天下钱财,李非最为合适。但李泌和屈海都听出了话外之音。户部的事务最为繁杂,特别是大唐百废待兴之际,李非若是接了,会牵扯他绝大部分精力。这样又杜绝了李非重新为相的可能,同时李非官升一阶,算是对他这段时间功劳的回馈,一举多得。
看屈海一直沉默,肃宗转头问道:
“屈海,你和李非一直共守长安,对于他你可有什么看法?”
“回陛下,李非驻守长安之时,尽职尽责,我除了对他擅自动用安禄山赃钱一事有所不满,其他臣实在挑不出毛病。至于如何安排李非的去处,全凭陛下定夺。”
肃宗听完众议,心中始终举棋不定。他并不想让李非再回长安,但放任李非在灵州,确如韦坚所言那般,声望太过于耀眼。但若真的依唐律,功过不能相抵,紧抓住李非公帑私用这点去处罚,更不能使天下人信服。
反复纠结之后,肃宗还是下了诏书,宣李非回长安述职,同时加封李非为太子太师,赐卫国公。
可就在诏书刚刚发出不久,一封来自灵州的密奏就摆在了肃宗的案头。
肃宗看完脸色变得极为难看,次日朝会,直接由李辅国当着文武百官宣读密奏内容,当逐字读完,满朝上下文武百官如死一般的寂静。
密奏中说,早在李适之叛唐之时,李非就已经参与其中。都知道李非可预知后事,他自知事关重大,为了避嫌脱身,所以故意向玄宗透露李适之将要起兵的消息,因为他已经知道最终会兵败甘州的结果;其实李适之的起兵本就是他们父子的一次试探。以至于李适之兵败之后,说出了一句大逆不道之语:即所谓莫违天意,更莫负神明,让李非自己另辟天地,李非亦对此知情。这一切,可向高力士求证。
石破天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