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历经明朝六朝的太皇太后,也是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的存在!】
“明朝?”
洪武十五年
朱元璋瞬间就接受到了敏感的信息:明朝,太后,女中尧舜!
老朱虽然很爱自己的妻子,也觉得自己媳妇肯定是千古贤后级别的,但首先就让他不得不排除掉了马皇后的可能性了。
谁让天幕之前就说过,咱家妹子不幸.......呜呜呜,伤心事不能提啊!
倒是马皇后本人还比较淡定,“历经六朝的太后?”她很好奇这是自己的儿媳吗?
到底是自己的哪位后辈居然如此厉害,能被评个“女中尧舜”的名号!
这个六朝可不是小数字啊,目光光是她的丈夫朱元璋现在都已经当了十五年的皇帝了,按照天幕此前的盘点,洪武一朝可是还有一半要走呢!
【她就是明朝诚孝张皇后,也是明朝永乐时期的常务副皇帝、明朝财政部长、明朝吏部大尚书、太子朱高炽的发妻。
明朝立国近300年间,曾出现过数位贤明的皇后,其中就成绩而论,当属明仁宗的发妻诚孝张皇后为最,因为她曾辅佐丈夫、儿子开创盛世,又帮年幼的孙儿坐稳皇位,由此被史家赞颂为“女中尧舜”。
张皇后的一生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充满了离别和遗憾的。
她的丈夫、儿子都走在了她的面前,自己一把岁数了还要替小孙子照看天下。
她走过洪武一朝,永乐一朝,还有自己丈夫和儿子的仁宣之世。
在她活着的时候,大明是富强的、是春秋鼎盛的、是真正的天朝上国。
所以张皇后临终前,坚信在贤臣名将的辅佐下,明英宗朱祁镇会成长为一代明君。
但让张氏没想到的是,就在她去世后不久,那个本应该被处死的太监王振便开始专权揽政,最终给明朝招致一场几近灭国的大灾祸。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聊聊张皇后吧!】
永乐三年
应天府紫禁城里。
正在宫里带着儿媳做女工的徐皇后看到天幕里那位气质温婉贤淑的女子形象,和她简单的事迹盘点,这位刚刚母仪天下不久的皇后脸上露出了笑意,朝着身旁的儿媳妇道:“呀!这不是咱家的女中尧舜嘛!”
“天幕的评价可是真高啊!”
“但本宫能有个女中尧舜的儿媳,面子上也是增光了呀!”
张氏早在天幕将她的身份说了出去时,就已经羞得红透了脸,这会自己婆婆又这样说着自己,她更是腼腆的露出了一个微笑,道:“都......都是母后你带的好啦......”
徐皇后微微一笑,温柔的执起来张氏的素手,道:“你呀,现在可是太子妃,以后更是咱大明母仪天下的皇后,说话做事要支起来主妇的气度!”
张氏点了点头。
虽然面上看着风平浪静,但她的心里何尝又不是掀起了波涛巨浪呢?
毕竟,谁会不希望自己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美名呢!
一边的皇宫里,朱高炽也没想到自己老婆居然也会被天幕盘点上。
朱胖胖一边欢喜的同时,一边内心还有些小期待,父皇老是拿老二和老三和自己作比较。
现在自己老婆都上榜被点名美名传万代了,那待会不得多提上几句张皇后的丈夫吗?
但,六朝?天幕刚才是在说的历经六朝对吧?胖胖又掐着手指头算了下,洪武,建文,永乐,自己,儿子......孙子???
我嘞个乖乖,我媳妇这么长寿的吗?
活得这么久,这可真成了我大明的老祖宗了!
唐朝
甘露殿里的众人对于这个“女中尧舜”的评价也很惊讶。
尧舜是什么样的地位华夏人都知道,这个评价可是不得了的啊!
一个皇后能够用“女中尧舜”这样至高的评价来对比的话,那是真的说明她必然是一位贤淑良德的皇后。
李世民轻轻的拉起身边长孙皇后的素手,轻轻的诉说道:“朕的观音婢,也是朕心目中的女中尧舜!可不比任何皇后差啊!”
长孙皇后心中欢喜,但还是连忙摇头道:“陛下,后世明朝的张皇后能被评价为女中尧舜定然是一位对社稷江山有着大功的奇女子!”
“臣妾不过一寻常女流,能服伺好陛下、教导好孩子们就已经很不错了。”
【张氏是指挥使张麒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嫁给时为燕王世子的朱高炽,称燕世子妃。
燕王朱棣篡位称帝后,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张氏则进封为太子妃。
据正史记载,张氏生性孝谨温顺,侍奉明成祖、徐皇后周到备至,由是深得公婆的欢心。
不仅如此,张氏所生之子朱瞻基由于聪明乖巧,深得明成祖喜爱,还间接帮助了身患残疾、极不受宠的朱高炽巩固储君之位。
欸,说到这里大家就有疑问了,朱高炽肥胖且身体不好,但是老婆儿子都争气,所以朱棣还是让他稳坐了太子之位。
所以,李承乾失败是因为老婆儿子不够给自己争气吗?】
南宋鹅湖的湖心亭里。
“哈哈哈哈!”辛弃疾哈哈大笑,他对后人这时不时的冷笑话早就有些免疫了,但还是被突然的诙谐疑问句给逗乐了。
“唐太宗当皇帝的年龄可是很早啊!太子李承乾造反的时候才二十五岁,那时候都已经贞观快二十年了。”
“李承乾的儿子才多大?”
朱熹接过老友的话茬,也学着开了个玩笑道:“嗯,皇太孙的年龄应该比唐太宗的小儿子年龄大!”
【永乐皇帝的皇后徐氏是明朝开国六国公、太祖朱元璋发小、灭元主帅、开国第一帅魏国公徐达的嫡长女,这也是一位奇女子,她和朱棣相伴了数十年的岁月,为朱棣诞下了三个儿子,且在靖难期间,带着儿子儿媳们坚守北京城,她的一生都被朱棣呵护和尊重。
当然,朱棣要是敢不尊重她,就是眼里没有他那位被誉为唐朝后第一名帅的老丈人了。
令人惋惜的是,徐皇后在永乐五年的时候,就不幸得病早逝了。
而在徐皇后去世后,明朝宫廷内的一应大小事务,也就是原本属于皇后的权责,朱棣都交给了张氏来打理。
说真的,朱棣常年在外领兵打仗,在位期间又花钱大手大脚的,国内常年是太子朱高炽在监理。
而在外面野完了之后,回到了宫里,宫里的一切生计又是太子妃、自己儿媳妇在管着的。
就这,朱棣要是晚年真把朱高炽的太子给换掉了,那可太说不过去了。】
汉朝未央宫里
“这个明成祖喜欢带兵亲征,这是不好的,儿子,你不要学他!”汉景帝刘启十分严肃的对儿子刘彻说道。
自己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的灯。
刘彻听到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诫话语,重重的点了点头道:“放心吧父皇,我以后绝对不会去做带兵亲征这么危险的事情!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刘启很满意,正要夸赞儿子懂事,刘彻的话又接着来了,“打仗是一定要打的,不打仗怎么能让我大汉的地盘变多!所以,我肯定让我的将军们去啊!”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明成祖病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登基后,册封张氏为皇后,嫡长子朱瞻基为太子。
仁宗在位时日夜操劳政事,张氏则在他身边予以襄助,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由此帮上丈夫的大忙。
可惜天不假年,仁宗在位不到9个月便驾崩,终年47岁,时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
丈夫病故后,张皇后来不及擦干眼泪,便扶立儿子朱瞻基登基,是为明宣宗。
朱瞻基登基后,尊立母亲为太后,凡军国大事多听从于她的裁决。
而张太后也恪守本分,没有过多地插手政事,只是经常提醒宣宗要倚重忠实正派的大臣,注意体恤百姓疾苦,并严禁太监、外戚干政。
正是在张太后的教导下,宣宗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使得海内安宁祥泰,国势蒸蒸日上,史称“仁宣盛世”。】
明朝洪武时期
朱元璋很满意自己这个孙媳妇的做事规矩,他看是在洪武二十八年与燕王世子成的婚,嫡子的嫡子成婚,这个里面肯定得报给自己的,说不定还是咱老朱挑的好女子呢!
咱老朱的眼光好啊!咱的妹子都是咱当年一眼就挑中的!
“不管是徐氏还是张氏,老四家的媳妇都比老四这个兔崽子靠谱啊!”
“咱立下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不得干政!”
“人家身为太皇太后,既没有干涉朝政,又用心劝导皇帝,为国家培养皇嗣,这才皇后应该做的。”
比李家的媳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