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石只派遣刘显率领七万大军前去进攻邺城。
然而此时由于邺城内已是一片混乱,大家纷纷传言说冉闵已经死在战场,一时间人心浮动。
为了安抚民心,冉闵在大臣的劝说下,亲自举行祭天,这才安定下了邺城的民心。不过此时刘显率领的军队,距离邺城仅仅只剩二十三里。
对这些胡人还心有余悸的冉闵赶忙去请曾经向自己谏言的王泰,请求他领兵出征,但是王泰记恨冉闵曾经不听自己的谏言,因而再三推脱。
最终冉闵愤怒的亲自领兵出征。而很不巧的是,实际上刘显和他率领的军队实力并不比石琨好到哪里,因此被冉闵打的溃不成军,之后冉闵一路追击,斩首刘显军队三万多级,吓得刘显魂不附体,急忙向冉闵表示,只要能饶过自己一命,那么他将为冉闵奉上石只的脑袋。
冉闵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班师回朝,正好此时得知担心冉闵秋后算账的王泰带领部众逃往关中,因此冉闵立刻诛杀王泰三族,与此同时,刘显也如约送来了石只的脑袋。
不过刘显也同样是一个极富野心的人,在杀掉石只之后,立刻接受了石只的领地,接着再攻邺城,却依旧被冉闵击败。
之后刘显在襄国称帝,与此同时,大量不满于冉闵统治的官员,纷纷带领自己的部众南下投靠东晋。永和八年,刘显攻中山,这一次冉闵决定彻底消灭刘显,以此来挽回自己的威信。
不过在诛杀刘显之后,另一个威胁接踵而至,那就是慕容儁。
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向冉闵谏言,鲜卑人此时风头正盛,不应急于与他们正面交锋。
但是冉闵依然不听劝阻,并在之后再一次重复了自己的错误。】
“他的地盘很大吗?”嬴政有些不解,纵然是秦国当年国力鼎盛的时候,在遭遇了邯郸大败之后,也不得不休整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旦见天幕之上,冉闵和他的政权几乎从成立的那一刻起都没有停歇过,征战!征战!无休止的征战!而且还是连败连战再连败。
“这样的人会是拯救中夏的大英雄吗?”
“如果这样的有勇无谋的莽夫都能被人尊为英雄的话,那真正的英雄又该如何对待?”
扶苏摇头苦笑,纵然是他这个不甚了解兵家之事的人,都知道冉闵此时接战必败无疑了。
早期的他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既有他本事存在的原因,也有他还没和胡人彻底决裂的原因。
一个汉人沦陷百年的土地,纵然扎根最深的依旧是北地的汉人,但刀子并不在他们的手上。
面对四周的围攻,冉闵站的太高了,也太“耀眼”了!
“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的冉魏已经接连大败,如不好好休养生息,只能是败亡的结局了。”
大汉
刘彻道:“朕看到现在,倒是觉得机缘巧合之下,冉闵被人当成了刀子,成为了所谓的北地汉人的希望而已。”
“其他的诸如韬略本领智谋等,朕一点都没从冉闵的身上看到。”
“就连那个被人尊崇的《杀胡令》,朕也只是看到的徒增杀戮罢了!”
刘彻顿了顿,接着总结性的评价道:“拯救民族的英雄倒不至于,称呼其为一时的豪杰倒是还算恰当!”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 ,慕容儁已攻下幽、蓟二州,兵锋直指冀州。
冉闵准备与燕军正面进行交战,但是他的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劝谏道:“鲜卑乘着胜利之势,锋芒锐利,而且敌众我寡,应该暂且躲避。等他们骄傲懈怠以后,再增兵攻击,便可以取胜。”
冉闵当时就怒了,怀疑自己的权威受到了质疑,他怒道:“我集合部队出战,将要平定幽州,斩杀慕容儁。如今遇到慕容恪就要退避,他们将会小看我。”
于是冉闵不管不顾的毅然不顾的决定出兵。
冉闵驻军于安喜,慕容恪率兵跟随。冉闵向常山开进,慕容恪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中山郡魏昌县的廉台。
在此期间,冉闵率军与慕容恪交战,与冉魏大臣们猜测的不一样,此战冉闵是“十战皆败之”,并且还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他历来有勇猛的名声,所统领的士兵精良,前燕的士兵很惧怕他。
而且冉闵认为自己所统领的多是步兵,对面的前燕人则全是骑兵,于是就率领兵众向丛林开进。
慕容恪先派兵引诱魏军回到平坦的地域,又利用冉闵容易轻敌、兵少急于战斗的心理,将军队分为中、左、右三部,并挑选了五千名善于射箭的鲜卑人,用铁链将他们的战马联结起来,组成方阵,布置在军前。
战斗开始之后,冉闵骑着能日行千里的“朱龙”赤马,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迎击,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
当他望见宽大的仪仗旗帜后,知道这便是中军,于是径直发起冲击。这时,前燕军的其他两部分从两翼夹击,彻底攻破了冉闵军。
他们把冉闵团团围住,冉闵突破重围向东逃亡二十多里,不料“朱龙”马突然死亡,使他跌落被擒,与董闰、张温等一起被送到前燕都城蓟城。
四月二十日,冉闵到达蓟城,慕容儁让他站在面前,质问道:“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
冉闵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天下大乱,你们这些夷狄禽兽尚可称帝。我是一时的英雄,为何不能称帝?”
“况且这天下本就是我汉家的!你们这些夷狄禽兽不过是窃取主人家东西的狗罢了!”
慕容儁当时大怒,因为冉闵骂的不可谓是不脏。
并且自从三国时期结束以后,由于司马家的混乱统治,导致中夏对四边的压制力急剧下降。
此时的天下早已没有百年前“一汉当五胡”的中夏魄力了。
怒火中烧的慕容儁于是下令,将冉闵鞭挞了三百下,送往前燕旧都龙城,告祭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的庙廷。
四月二十五日,慕容儁派慕容评围攻邺城。城外的兵众大都向燕军投降,其余各部纷纷溃散。
邺城城中发生大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石虎时期的宫人几乎被吃尽。
冉闵的皇太子冉智年幼,并不能治理国事,于是朝臣蒋干遣使奉表到南方想要归顺东晋,并到请求援军。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五月初三日,冉闵在到达龙城后,于遏陉山被斩杀。
不久后,慕容儁为冉闵上谥号为武悼王。据冉闵后裔染华所记,当时当时邺城的冉魏朝廷应为其上谥号为平帝。
同年六月,东晋濮阳太守戴施在扣下冉魏使者,用计骗得传国玉玺之后,亲率一百余名壮士协助守卫邺城。
嗯,这很东晋,很符合晋朝世家们的作风,也很符合司马氏一贯的风格。
毕竟当初曹爽都已经投降了,且是在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投降不杀的前提下,然后曹爽就被司马懿夷灭三族了,连家里的小娃娃都没有放过。
要知道,朱元璋当初被淮西勋贵耍的团团转的时候,气的牙痒痒,最后夷灭九族都没有给人家彻底灭口,李善长家还是有个女儿活下来的。
朱棣灭方孝孺十族的时候,也没有全部赶尽杀绝,留了方孝孺族中的两个侄子后路。
以卑鄙的手段和世家的支持赢得天下的晋室,怎么可能会帮助一个将亡的冉魏呢?
假如冉魏如日中天,那晋室更不会去帮了,它肯定会协同胡人一起剿灭冉魏这个汉人政权。
只因晋室卑鄙,一个在历史上与赵宋名声不相上下的朝代。
同年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打开城门向慕容评投降。
戴施、蒋干独自逃向仓垣,冉闵的妻子董氏、太子冉智及诸王公卿士都被慕容评遣送到蓟城。
中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冉魏政权自此彻底灭亡。
不过正巧当年遇到大旱和蝗灾,以为是天谴的慕容儁,于是又将冉闵封为“武悼天王”。】
冯去疾道:“天幕之人逞勇残杀,立国三年,死人无数,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此人的故事依然是值得嘉奖肯定的,按天幕来讲,当时正是世家的主流时代,然而冉魏的臣子却能因为亡国而自杀,这不也正是证明了冉闵此人的魅力吗?”
秦始皇听着众人的分析,微微皱眉。“朕观此人,虽勇气可嘉,但治国理政、行军打仗之道实非精通。然朕亦感佩其于乱世之中敢奋起反抗之心。”
秦始皇目光深邃,仿佛穿透时光看到冉闵的身影,“但仅凭一腔热血与武力,难以成就大业,此乃不变之理。”
扶苏附和道:“父皇所言甚是,冉闵失于谋略,空有壮志,未能审时度势,致使身死国灭,实乃可惜。”
汉朝
汉文帝刘恒轻哼一声:“这冉闵行事莽撞,空有‘英雄’之名,实则误民误己,若真为百姓着想,应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而非一味征战逞强。”
汉宣帝刘询道:“朕虽不如祖上一般常动兵事,但我之一朝大汉对外的军事也并不少,所以朕深知战争需权衡利弊。”
“观冉闵之举,虽有一时振奋汉人之效,然长久来看,却是得不偿失。不过其精神或可为后世警醒,莫要只逞匹夫之勇。”
“汉人,汉人,我大汉的人啊!”
“这群肖小异族如此欺凌朕的后代们,朕这老祖宗于心何忍?”